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22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该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圆柱形模具和设于该圆柱形模具顶部的块状电极;圆柱形模具的下方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平板材压合于该圆柱形模具外围以使平板材卷曲成圆筒圈、并使圆筒圈对接边的接缝位于块状电极顶面的第一压模、第二压模和第三压模;圆柱形模具的上方设有与块状电极互为阴阳极、用于在块状电极的顶面滚压圆筒圈的接缝以与块状电极共同将圆筒圈的对接边焊合为一体的滚轮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提高滤芯筒筒身的成型效率和焊合严密度。

Forming and rolling welding mechanism of cartridg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机构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滤芯筒筒身通常由一块平板材01卷曲成圆筒圈02后,再沿圆筒圈02对接边的接缝021将圆筒圈02的对接边焊合为一体而形成。传统滤芯筒筒身成型机均采用点焊的方式来焊合圆筒圈02的对接边,而点焊方式存在焊接效率低、焊接不严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旨在改善传统滤芯筒筒身成型机构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圆柱形模具和设于该圆柱形模具顶部的块状电极;圆柱形模具的下方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平板材压合于该圆柱形模具外围以使平板材卷曲成圆筒圈、并使圆筒圈对接边的接缝位于块状电极顶面的第一压模、第二压模和第三压模;圆柱形模具的上方设有与块状电极互为阴阳极、用于在块状电极的顶面滚压圆筒圈的接缝以与块状电极共同将圆筒圈的对接边焊合为一体的滚轮电极。作为优选方案,块状电极设于圆柱形模具顶部轴向设置的凹槽内。作为优选方案,圆柱形模具的下方活塞杆朝上地设有第一气缸,第一压模设于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顶部,以由该第一气缸驱动而相对于圆柱形模具上下运动、上行时通过其顶部所设的半圆形压合面将平板材的中部压合于圆柱形模具的下半部;圆柱形模具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塞杆相向地设有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第二压模和第三压模分设于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前端,以分别由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驱动而相对于圆柱形模具前后运动、前行时通过各自前端面所设的圆弧形压合面分别将平板材的两边压合于圆柱形模具的上半部,从而与第一压模共同将平板材压合卷曲成圆筒圈,并使圆筒圈对接边的接缝裸露于块状电极的顶面以备滚轮电极滚压。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为同步气缸。作为优选方案,滚轮电极旋转设于一轮轴上,轮轴与块状电极十字交叉地横设于一轴座上,轴座设于一个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第四气缸活塞杆朝下地设于一支架上,以用于驱动滚轮电极相对于块状电极上下运动;支架上设有与圆柱形模具相平行的横轨,横轨上滑接有滑座,第四气缸安装于该滑座上,滑座通过丝杆装置连接于支架上所设的电机的输出端,以由电机驱动而搭载第四气缸沿横轨滑行,从而驱动滚轮电极在块状电极顶面沿圆筒圈的接缝滚压。本技术采用滚轮电极与块状电极相配合的滚焊方式来焊合滤芯筒筒身,相较于点焊方式,滚焊方式具有焊接效率更高、焊合更严密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常见一种滤芯筒成型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某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包括机台18,机台18的台面上设有模具座19,模具座19的前端面前后走向地水平横设有一圆柱形模具1,该圆柱形模具1的顶面轴向地设有一凹槽,凹槽内设有一块状电极2。圆柱形模具1的下方设有第一压模3,该第一压模3的顶面设有用于环抱圆柱形模具1下半部的下凹式半圆形压合面,该第一压模3设于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上,第一气缸7活塞杆朝上地设置,其缸体通过第一固定架20垂直固定安装于机台18的台面底面,以用于驱动第一压模3穿过机台18台面上所设的通孔而相对于圆柱形模具1上下运动、上行时将平板材的中部压合于圆柱形模具1的下半部。圆柱形模具1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别设有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的前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从两侧合抱圆柱形模具1的上半部、并在圆柱形模具1顶部留出连接间隙的后凹式圆弧形压合面;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的活塞杆前端,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分别通过第二固定架21和第三固定架22活塞杆相对地设于机台18的台面上,以用于分别驱动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相对于圆柱形模具1的两侧上半部前后运动,由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前行时分别将平板材的两边压合于圆柱形模具1的上半部两侧。上述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均设为同步气缸。将平板材01水平进入圆柱形模具1、第一压模3、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之间时,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分别驱动第一压模3、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同步向圆柱形模具1运动,第一压模3、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周向环抱于圆柱形模具1外围,以分别将平板材01的中部和两边贴合于圆柱形模具1上而使平板材01卷曲成圆筒圈02,并使圆筒圈02的接缝021通过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之间的连接间隙裸露于块状电极2的顶面。圆柱形模具1的上方设有与块状电极2互为阴阳极、用于在块状电极2的顶面滚压圆筒圈02的接缝021的滚轮电极6,该滚轮电极6旋转设于一轮轴10上,轮轴10与块状电极2十字交叉地横设于一轴座11上,轴座11设于一个第四气缸12的活塞杆上,第四气缸12活塞杆朝下地设于一支架13上,以用于驱动滚轮电极6相对于块状电极2上下运动、下行时通过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的连接间隙压合于圆筒圈02的接缝021上。支架13呈“7”形,其竖臂固定安装于机台18上、横臂侧部设有与圆柱形模具1相平行的横轨14,横轨14上滑接有滑座15,第四气缸12安装于该滑座15上。支架13的顶部设有与横轨14相平行的丝杆17和用于驱动该丝杆17旋转的电机16,滑座15通过丝杆副连接于丝杆17,以由电机16驱动而搭载第四气缸12沿横轨14滑行,从而驱动滚轮电极6在块状电极2顶面沿圆筒圈02的接缝021滚压。焊合时,第四气缸12驱动滚轮电极6下行以使滚轮电极6压合于圆筒圈02的接缝021起始端,电机16驱动滑座15移动,滑座15带动滚轮电极6向接缝021末端滚动,电机10驱动滚轮电极6转动而碾压接缝021,块状电极2与滚轮电极6共同作用将圆筒圈02的对接边焊合固定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圆柱形模具(1)和设于该圆柱形模具(1)顶部的块状电极(2);/n圆柱形模具(1)的下方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平板材压合于该圆柱形模具(1)外围以使平板材卷曲成圆筒圈、并使圆筒圈对接边的接缝位于块状电极(2)顶面的第一压模(3)、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n圆柱形模具(1)的上方设有与块状电极(2)互为阴阳极、用于在块状电极(2)的顶面滚压圆筒圈的接缝以与块状电极(2)共同将圆筒圈的对接边焊合为一体的滚轮电极(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圆柱形模具(1)和设于该圆柱形模具(1)顶部的块状电极(2);
圆柱形模具(1)的下方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平板材压合于该圆柱形模具(1)外围以使平板材卷曲成圆筒圈、并使圆筒圈对接边的接缝位于块状电极(2)顶面的第一压模(3)、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
圆柱形模具(1)的上方设有与块状电极(2)互为阴阳极、用于在块状电极(2)的顶面滚压圆筒圈的接缝以与块状电极(2)共同将圆筒圈的对接边焊合为一体的滚轮电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其特征在于:块状电极(2)设于圆柱形模具(1)顶部轴向设置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筒筒身成型滚焊机构,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模具(1)的下方活塞杆朝上地设有第一气缸(7),第一压模(3)设于该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顶部,以由该第一气缸(7)驱动而相对于圆柱形模具(1)上下运动、上行时将平板材的中部压合于圆柱形模具(1)的下半部;
圆柱形模具(1)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塞杆相向地设有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第二压模(4)和第三压模(5)分设于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根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骏崴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