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17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传感器连接部包括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外壳包括有连接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一次注塑壳体和设置在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后端用以密封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二次注塑壳体。相较于传统的采用树脂固化对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后端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对其进行密封,工艺更加简单,节约工时;相较于一次注塑即形成所述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制造更加简单,注塑工艺更加容易。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制造工艺更加简单的传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很多领域,尤其是汽车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的趋势,然而,该等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元件,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以汽车变速箱的检测和控制为例,众所周知,汽车变速箱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其对于汽车的作用却是不言而喻,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距,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箱传感器由于存在安装强度不够、电气性能较差、制造工艺难度较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变速箱的速度检测和控制的要求。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若干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其制造工艺更加简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传感器连接部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一次注塑壳体和设置在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后端用以密封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二次注塑壳体。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包括有注塑成型在所述输入传感器的后端的第一连接座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输出传感器的后端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置槽,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均有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输出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均有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包括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壳体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壳体。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第三表面,在所述输入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所述输入端子具有第一端部,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三表面。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第四表面,在所述输出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所述输出端子具有第三端部,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或所述第四端部向外延伸出所述第四表面。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埋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输出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埋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凸出部。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所述输入端子具有第一端部,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不对齐。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具有第二切料孔,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填充所述第二切料孔的部分或者全部。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填充所述第二定位孔的部分或者全部。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有套设在外侧的第一绝缘外套,所述输出传感器包括有套设在外侧的第二绝缘外套,所述第一绝缘外套在所述输入传感器的后端具有第一后开口,所述第二绝缘外套在所述输出传感器的后端具有第二后开口,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包覆所述第一后开口和所述第二后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传统的采用树脂固化对所述输入传感器和所述输出传感器的后端进行密封,本技术采用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对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进行密封,工艺更加简单,节约工时;相较于一次注塑即形成所述外壳,本技术的模具制造更加简单,注塑工艺也更加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传感器组件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传感器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包含两个局部放大图,线缆组件未全部显示。图3为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包含一个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所示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保护罩未显示。图5为图4所示传感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为图4所示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线缆组件未显示。图7为图6所示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6所示传感器组件的连接端子在外壳注塑成型前、后的立体图。图9为图7所示传感器组件的加强件的立体图。图10为图3所示传感器组件的保护罩的立体图。图11为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其中线缆组件有部分采用点划线表示。图12为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沿B-B线的剖视图,其中没有被剖切的部分采用点划线表示。图13和图14为图1所示传感器组件的制造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1000,其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检测一汽车变速箱(未显示)的速度。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包括有传感器100和线缆组件200,所述传感器100包括有若干传感器端子1,所述线缆组件200包括有若干与所述传感器端子1相连的线缆端子201。所述传感器100用于检测所述汽车变速箱的速度并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所述线缆组件200传输给一变速箱控制单元(未显示),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重点参图2至图5,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包括有连接所述传感器100和线缆组件200的线缆连接部2和延伸至所述线缆组件200的侧方的导引部3。所述线缆连接部2包括有第一线缆连接部21、第二线缆连接部22和保护罩23,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包括有端子排布槽211、定位槽212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和定位槽212之间的定位板213。所述传感器端子1和所述线缆端子201在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内连接,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包括有供所述传感器端子1或者所述线缆端子201穿过且安装收容于所述定位槽211的定位件221和供所述传感器端子1或者所述线缆端子201穿过且与所述定位板213配合的定位凸部222。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定位槽212和定位件221,可以实现若干所述传感器端子1和若干所述线缆端子201的准确连接,连接工艺更加方便,同时可以有效的保证各个所述线缆端子201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的电气性能。参图3至图5和图11,在所述定位槽212的两侧,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中一者设置有限位凹槽223,另一者设置有限位凸部214。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传感器连接部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一次注塑壳体和设置在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后端用以密封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二次注塑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传感器连接部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一次注塑壳体和设置在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后端用以密封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第二次注塑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包括有注塑成型在所述输入传感器的后端的第一连接座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输出传感器的后端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置槽,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均有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输出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均有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包括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壳体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第三表面,在所述输入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所述输入端子具有第一端部,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三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第四表面,在所述输出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所述输出端子具有第三端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洪伟刘玉巍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