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17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冻装置,是从回油通路(21)或注气通路向压缩机(2A、2B)的吸入管(10a、10b)注入气体制冷剂,其特征在于,设置将液体制冷剂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注液通路(15),通过将回油通路(21)及注气通路与注液通路(15)连接,防止吸入管(10a、10b)内因气体制冷剂之间的混合而产生的异常声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冻装置,尤其涉及降低因回油及气体注入等而在压缩机的吸入侧发出的声响的措施。
技术介绍
过去有一种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主要用作对室内进行冷暖气调节的空调机的冷却机,并且广泛用作贮藏食品等的冷藏库及冷冻库等的冷却机。该冷冻装置通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冷凝器、膨胀机构及蒸发器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中含有用于润滑压缩机内部的冷冻机油。为使该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采用例如记载于特开2001-280719号公报的办法,即,在压缩机的排出侧设置分油器,将该分油器通过回油通路连接于压缩机的吸入管。在回油通路上通常设置开闭阀。通过开启该结构中的上述开闭阀,使被分油器从排出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的冷冻机油通过回油通路及吸入管返回压缩机,因而,可防止压缩机缺油。然而,在开启回油通路的开闭阀后,除冷冻机油外,气体制冷剂也会从分油器中流出。从而,气体制冷剂也会与冷冻机油一起通过回油通路被注入吸入管,因此会在吸入管的内部发生气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混在的情况。并且,一旦气体制冷剂被注入压缩机的吸入管,则在吸入管的内部,制冷剂流会被搅乱而发出异常声响,该异常声响会从吸入管传至外部。如上所述,以往的冷冻装置存在因气体制冷剂注入吸入管使气体制冷剂之间相混合而发生异常声响的问题。且该问题不仅仅发生在进行回油动作时,在为其他目的注入气体时,由于气体制冷剂也被注入压缩机吸入侧,因而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该问题点而创造,其目的在于,在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注入气体制冷剂的结构的冷冻装置中防止异常声响的发生。本专利技术在冷冻装置中设置注液通路15,将回油通路21及注气通路与注液通路15连接。具体而言,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冷冻装置,在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E中,具有将在压缩机2A、2B的排出侧分离的冷冻机油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回油通路21,其特征为,具备将液体制冷剂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注液通路15,回油通路21与注液通路15连接。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将液体制冷剂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结构,首先考虑将注液通路15与压缩机2A、2B的吸入管连接,但依据不同情况,也可采用将注液通路15的出口与压缩机2A、2B的缸(dome)直接连接等结构。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流动于回油通路21中的冷冻机油与气体制冷剂通过注液通路15被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因而,是在含有注液通路15内的液滴的制冷剂中混有气体制冷剂。因此,不会产生因气体制冷剂之间混合而发生的声响,即使发生声响,该异常声响也会被液体吸收而变小。由此,可抑制压缩机构2吸入侧处的异常声响向外部扩散。本专利技术本质上不会发生气体制冷剂之间在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处混合,并且通过使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混合而减低异常声响。为此,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进行气体注入的装置中,将气体制冷剂注入注液通路15而不是压缩机2A、2B的吸入管。具体而言,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冷冻装置,在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E中,具有将气体制冷剂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注气通路37,其特征为,具备将液体制冷剂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注液通路15,注气通路37与注液通路15连接。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流动于注气通路37中的气体制冷剂与上述同样,通过注液通路15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因此,在此场合也同样地,是在包含注液通路15内的液滴的制冷剂中混有气体制冷剂。因此,不会产生因气体制冷剂之间混合而发生的声响,即使发生声响,该异常声响也会被液体吸收而变小。由此,可抑制压缩机构2吸入侧处的异常声响向外部扩散。另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冷冻装置中具有如下特征该冷冻装置具备相互连接的热源侧单元1A与利用侧单元1B、1C、1D,不是对设于利用侧单元1B、1C、1D的膨胀机构42、52进行操作,而是通过对在注液通路1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来控制压缩机2A、2B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技术方案3的冷冻装置为了控制压缩机2A、2B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而设置注液通路15。并且,该冷冻装置在进行回油等时,利用注液通路15使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混合并注入压缩机。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3的冷冻装置中具有如下特征压缩机2A、2B由可变容量压缩机构成,注液通路15在压缩机2A、2B的运行容量超过所定值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不过,当压缩机2A、2B的运行容量在所定值以下时,注液通路15也可关闭。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压缩机2A、2B的运行容量超过所定值时,注液通路15始终处于开启状态,使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受到控制。并且,此时气体制冷剂从回油通路21或注气通路37注入注液通路15,如上所述,异常声响的发生受到抑制。另外,当压缩机2A、2B的运行容量在所定值以下时,若注液通路15处于关闭状态,则虽然来自回油通路21或注气通路37的气体制冷剂不通过注液通路15而注入压缩机2A、2B,但此时制冷剂流速低,几乎不会发出异常声响。-效果-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通过将回油通路21连接于注液通路15,使流动于回油通路21中的冷冻机油与气体制冷剂通过注液通路15而被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因而可抑制由于气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相混合而产生的异常声响。并且,通过在回油时向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注入气体,可防止过热度的过分上升。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通过将注气通路37与注液通路15连接,使流动于注气通路37中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注液通路15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因而,同样地可抑制由于气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相混合而产生的异常声响。并且,可防止压缩机2A、2B中制冷剂过热度的过分上升。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具备注液通路15的冷冻装置中,利用注液通路15来抑制异常声响的发生,因而可防止装置结构的复杂化。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压缩机2A、2B的运行容量超过所定值而可能发生异常声响时,可有效地防止异常声响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为表示注液通路的膨胀阀的开度控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冷冻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图。该冷冻装置1设置于便利店中,对数个货柜的柜内进行冷却。图中例示的冷冻装置具备2台冷藏货柜及1台冷冻货柜,但货柜的台数可作适宜变更。上述冷冻装置1具有室外单元1A、冷藏单元1B、1C及冷冻单元1D。上述冷藏单元1B、1C设置于冷藏货柜中对该货柜的柜内空气进行冷却。上述冷冻单元1D设置于冷冻货柜内对该货柜的柜内空气进行冷却。并且,该冷冻装置1通过对各单元1A、1B、1C、1D进行连接而构成作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E。<室外单元> 上述室外单元1A具备将2台压缩机2A、2B并列连接的压缩机构2,并且具备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及储气罐4。上述各压缩机2A、2B例如由密闭式高压缸型涡旋式压缩机构成。上述压缩机构2由作为第1压缩机的非变频压缩机2A及作为第2压缩机的变频压缩机2B构成。非变频压缩机2A是马达以恒定转速旋转的容量恒定压缩机,变频压缩机2B是马达受变频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装置,在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E)中,具有将在压缩机(2A、2B)的排出侧分离的冷冻机油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回油通路(21),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液体制冷剂注入压缩机(2A、2B)的吸入侧的注液通 路(15),回油通路(21)与注液通路(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上雅章谷本宪治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