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05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具有加工效率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开设有与产品形状对应的型腔,所述上模外设置有将铝液导入型腔的料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圆筒形的挤压销套,所述挤压销套的内腔连通型腔固定在下模上,所述挤压销套内贴合滑移有挤压销,所述下模内设置安装有驱动挤压销上下升降的液压油缸,所述挤压销套与液压油缸固定,所述挤压销与挤压销套是间隙配合内贴合滑移有挤压销,通过液压油缸的动作带动挤压销实现了对型腔内铝液的局部挤压。

A gravity casting die structure of aluminum alloy with extrus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力浇铸模具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重力浇注作为最传统的铸造工艺,在汽车、机械、航天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一些大型的发动机缸体、缸盖、叶轮等部件均是重力浇铸成型。但由于重力浇铸本身的工艺特性和产品结构因素,导致产品出现浇铸不良等现象,典型的就是产品内部结构疏松,影响产品的强度、密封性能等,这类问题往往通过加大补缩冒口形状尺寸或者提高铸造温度来实现增加产品的补缩效果,解决内部疏松的问题,此方法导致产品单件生产节拍加长,原材料利率率会变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存在加工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具有加工效率高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开设有与产品形状对应的型腔,所述上模外设置有将铝液导入型腔的料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圆筒形的挤压销套,所述挤压销套的内腔连通型腔,所述挤压销套内贴合滑移有挤压销,所述下模内设置有驱动挤压销上下升降的液压油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合模,将铝液倒入料斗,铝液流入型腔内,由于挤压销套内腔连通型腔,铝液同样会流入挤压销套内,启动液压油缸,将挤压销套内的铝液推回型腔内,型腔内的铝液由于自身重力,对挤压销套内回流的铝液,也会存在推力,从而保证了铝液内部紧密,同时也不需要提高铸造温度,因此铝液可以正常速度冷却,提高了加工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上表面贴合下模的下表面,所述挤压销套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缸的缸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销和挤压销套间隙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油缸的上表面和下模的下表面无间隙,避免铝液在挤压销套内从挤压销和挤压销套的间隙流出,保证了结构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挤压销套位于型腔的正下方,所述挤压销套与型腔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油缸对挤压销施加的推力与铝液的重力方向正相反,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铝液被紧密压实,避免部分铝液未被压实。作为优选,所述型腔内设置有四个用于形成产品的模腔,每两个所述模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料斗的冒口,所述冒口将铝液导入模腔,所述冒口设置为圆锥台型,所述冒口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液先填满冒口,再进入模腔,随着挤压销将铝液向上推,模腔内的铝液会有回流的趋势,冒口内注满铝液,冒口内的铝液重于模腔内的铝液,防止了铝液回流,保证了模腔内的铝液被压实。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的下方设置有下模顶针板、下模顶针和下模推板,所述下模顶针穿过下模顶针板,同时顶端插入型腔,所述下模顶针的底端被下模顶针板和下模推板夹紧,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在下模顶针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产品加工好后,等产品完全凝固后,上模和下模分开,同时下模推板将下模顶针和下模顶针板同时向上推动,从而将产品推出下模,不需要人工将产品取出,提高了操作便捷性。作为优选,所述上模设置有上模顶针板、上模顶针和上模推板,所述上模顶针穿过上模顶针板,同时末端插入型腔,所述上模顶针的顶端被上模顶针板和上模推板夹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模顶针将产品推出下模后,可能产品被粘在上模内,此时就可以起到上模推板,将产品推出上模,保证了产品与模具的分离。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效果:1.借助挤压销和挤压销套的配合,实现了对型腔内铝液的挤压;2.借助冒口和挤压销的配合,解决了产品底面疏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两个模腔的配合关系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中,1、型腔;11、模腔;12、冒口;2、料斗;3、液压油缸;31、挤压销套;32、挤压销;4、下模;41、下模顶针板;42、下模顶针;43、下模推板;5、上模;51、上模顶针板;52、上模顶针;53、上模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5和下模4,上模5和下模4之间开设有与产品形状对应的型腔1,上模5外设置有将铝液导入型腔1的料斗2,下模4内设置有圆筒形的挤压销套31,挤压销套31的内腔连通型腔1,挤压销套31内贴合滑移有挤压销32,下模4内设置有驱动挤压销32上下升降的液压油缸3,挤压销32与挤压销套31间隙配合。先合模,将铝液倒入料斗2,铝液流入型腔1内,由于挤压销套31内腔连通型腔1,铝液同样会流入挤压销套31内,启动液压油缸3,将挤压销套31内的铝液推回型腔1内,型腔1内的铝液由于自身重力,对挤压销套31内回流的铝液,也会存在推力,从而保证了铝液内部紧密。如图2所示,挤压销套31位于型腔1的正下方,挤压销套31与型腔1垂直。液压油缸3对挤压销32施加的推力与铝液的重力方向正相反,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铝液被紧密压实,避免部分铝液未被压实。如图2和图3所示,型腔1内设置有四个用于形成产品的模腔11,每两个模腔11之间设置有连通料斗2的冒口12,冒口12将铝液导入模腔11,冒口12设置为圆锥台型,冒口12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变大。铝液先填满冒口12,再进入模腔11,随着挤压销32将铝液向上推,模腔11内的铝液会有回流的趋势,冒口12内注满铝液,冒口12内的铝液重于模腔11内的铝液,防止了铝液回流,保证了模腔11内的铝液被压实。如图1所示,下模4的下方设置有下模顶针板41、下模顶针42和下模推板43,下模顶针42穿过下模顶针板41,同时顶端插入型腔1,下模顶针42的底端被下模顶针板41和下模推板43夹紧,液压油缸3固定在下模顶针板41上。将产品加工好后,等产品完全凝固后,上模5和下模4分开,同时下模推板43将下模顶针42和下模顶针板41同时向上推动,从而将产品推出下模4,不需要人工将产品取出。如图1所示,上模5设置有上模顶针板51、上模顶针52和上模推板53,上模顶针52穿过上模顶针板51,同时末端插入型腔1,上模顶针52的顶端被上模顶针板51和上模推板53夹紧。下模顶针42将产品推出下模4后,可能产品被粘在上模5内,此时就可以起到上模推板53,将产品推出上模5,保证了产品与模具的分离。如图1所示,液压油缸3的缸体上表面贴合下模4的下表面,挤压销套31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缸3的缸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油缸3的上表面和下模4的下表面无间隙,避免铝液在挤压销套31内从挤压销32和挤压销套31的间隙流出,保证了结构的密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5)和下模(4),所述上模(5)和下模(4)之间开设有与产品形状对应的型腔(1),所述上模(5)外设置有将铝液导入型腔(1)的料斗(2),所述下模(4)内设置有圆筒形的挤压销套(31),所述挤压销套(31)的内腔连通型腔(1),所述挤压销套(31)内贴合滑移有挤压销(32),所述下模(4)内设置有驱动挤压销(32)上下升降的液压油缸(3),所述液压油缸(3)的缸体上表面贴合下模(4)的下表面,所述挤压销套(31)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缸(3)的缸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销(32)和挤压销套(31)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5)和下模(4),所述上模(5)和下模(4)之间开设有与产品形状对应的型腔(1),所述上模(5)外设置有将铝液导入型腔(1)的料斗(2),所述下模(4)内设置有圆筒形的挤压销套(31),所述挤压销套(31)的内腔连通型腔(1),所述挤压销套(31)内贴合滑移有挤压销(32),所述下模(4)内设置有驱动挤压销(32)上下升降的液压油缸(3),所述液压油缸(3)的缸体上表面贴合下模(4)的下表面,所述挤压销套(31)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缸(3)的缸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销(32)和挤压销套(31)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销套(31)位于型腔(1)的正下方,所述挤压销套(31)与型腔(1)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挤压功能的铝合金重力浇铸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内设置有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晋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