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89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座、旋转轴、支撑板与玻璃吹管,所述旋转轴的下部伸入所述支撑座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缘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振动电机,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加热腔体,所述玻璃吹管伸入该加热腔体内;在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上方固定有导热材料制成的定位柱,在所述加热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盖设有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加热装置。其显著效果是:有效提高了腔体真空度,并保证了腔体内孔的洁净度。

Vacuum treatment device for optical cavity of laser gy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光学激光陀螺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光学激光陀螺由于其角速度测量范围的不受限,不需要机械稳定平台,使其成为理想的捷联式角速度传感器,应用广泛。作为其关键部件的光学腔体(如图1所示)的真空处理要求亦极为严格,由于其真空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功能能否得以实现,对提高产品的性能及最终的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真空处理装置对腔体进行处理后效果不太理想,要么经常存在真空空度不达标,要么腔体内孔落入灰尘,使得腔体洁净度不达标而影响激光陀螺的产品质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激光陀螺的光学腔体进行真空处理且保证腔体内孔洁净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腔体真空度,并保证腔体内孔的洁净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支撑座、旋转轴、支撑板与玻璃吹管,所述旋转轴的下部伸入所述支撑座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缘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振动电机,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加热腔体,所述玻璃吹管伸入该加热腔体内,并与待处理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相连通;在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上方固定有导热材料制成的定位柱,在所述加热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盖设有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体由一块底板、四块侧板与一块顶板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嵌设于所述底板内,在所述顶板的中心开设所述窗口,在两块相邻侧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玻璃吹管相适应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体为矩形腔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截面呈倒T字形结构,其横向部分形成支撑台座,其竖向部分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由同心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与第三轴段构成,所述第一轴段、第二轴段与第三轴段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其中第一轴段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轴段与第三轴段均插设于所述支撑座内,在所述第三轴段的上端套设有轴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的结构一致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的截面均为Ω字形。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将激光陀螺光学腔体定位安装在加热腔体内后,通过玻璃吹管进行真空抽气时开启加热电源,使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10℃,对光学腔体进行加热以提高其真空度,加速杂质气体的排出,相较于传统技术既有效的提高了腔体的真空度,有良好的保证了腔体内孔的洁净度,进而有助于提高激光陀螺最终的进度;当腔体内充入氦氖激光气体通电产生激光时,开启振动电机使腔体产生振动,用以保护反射镜片,避免被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7所示,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座1、旋转轴2、支撑板3与玻璃吹管4,所述旋转轴2的下部伸入所述支撑座1内并与所述支撑座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板3的其中一侧边缘通过电机支架5安装有振动电机6,在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有加热腔体7,所述玻璃吹管4伸入该加热腔体7内,并与待处理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相连通;在所述加热腔体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8,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8的上方固定有导热材料制成的定位柱9,在所述加热腔体7的顶部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盖设有固定板10,在所述固定板10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加热装置11,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1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8相适应。参见附图2与附图7,所述加热腔体7为矩形腔体结构,具体由一块底板701、四块侧板702与一块顶板703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加热装置8嵌设于所述底板701内,在所述顶板703的中心开设所述窗口,在两块相邻侧板702之间形成与所述玻璃吹管4相适应的通孔704。本例中,所述支撑座1的截面呈倒T字形结构,其横向部分支撑台座,其竖向部分与所述旋转轴2相连接。如图4与图6所示,所述旋转轴2由同心设置的第一轴段201、第二轴段202与第三轴段203构成,所述第一轴段201、第二轴段202与第三轴段203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其中第一轴段20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第二轴段202与第三轴段203均插设于所述支撑座1内,在所述第三轴段203的上端套设有轴承204,通过上述结构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旋转轴2在真空加热处理过程中转动的稳定性,使得光学腔体的真空度更高。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装置8与第二加热装置11的结构一致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8与第二加热装置11的截面均为Ω字形。在加热真空处理时,首先将待处理光学腔体通过所述窗口放置于加热腔体7内,并通过定位柱9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带有第二加热装置11的固定板10对光学腔体的上端面进行固定,当光学腔体定位安装完成后,通过玻璃吹管4进行真空抽气,同时开启加热电源,使得第一加热装置8与第二加热装置11的温度控制在110℃,对光学腔体进行加热以提高其真空度,加速杂质气体的排出,显著的提高了腔体的真空度,最后当腔体内充入氦氖激光气体通电产生激光时,开启振动电机6使加热腔体7产生振动,用以保护反射镜片。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旋转轴、支撑板与玻璃吹管,所述旋转轴的下部伸入所述支撑座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缘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振动电机,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加热腔体,所述玻璃吹管伸入该加热腔体内,并与待处理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相连通;/n在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上方固定有导热材料制成的定位柱,在所述加热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盖设有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旋转轴、支撑板与玻璃吹管,所述旋转轴的下部伸入所述支撑座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缘通过电机支架安装有振动电机,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加热腔体,所述玻璃吹管伸入该加热腔体内,并与待处理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相连通;
在所述加热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上方固定有导热材料制成的定位柱,在所述加热腔体的顶部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盖设有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光学腔体真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体由一块底板、四块侧板与一块顶板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嵌设于所述底板内,在所述顶板的中心开设所述窗口,在两块相邻侧板之间形成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程必新谭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天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