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88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包括中心体、谐振环、辐条、传振梁与传振片,所述中心体的中心配置有中心孔,所述谐振环套设于所述中心体的外侧,所述中心体的外壁通过多根辐条与所述谐振环的内壁相连接,且多根所述辐条围绕所述中心孔呈环形对称分布,在所述辐条的至少一侧粘接有压电元件,在所述中心体上还分别通过多根所述传振梁连接有传振片,所述传振片的外壁与激光陀螺光学腔体上开设的容置孔内壁相适应。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机械灵敏度较传统结构更高,很好的缩小甚至消除了光学激光陀螺的锁区,有效提高了激光陀螺产品的性能和精度。

Laser gyro oscilla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陀螺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到激光陀螺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
技术介绍
光学激光陀螺由于其角速度测量范围的不受限,不需要机械稳定平台,使其成为理想的捷联式角速度传感器,在导航、定位、定向上应用广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锁区问题,影响产品的性能、精度。为缩小锁区甚至达到消除锁区,引入了抖动偏频装置即振子部件,它可以使激光陀螺工作在锁区外,避开锁区。压电式振子依靠通电产生变形,从而带动振子的辐条产生变形起振。传统技术中的振子均为环向对称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环形,杯形和半球形。由于振子组件的性能主要由振子的自身结构和压电陶瓷片的性能决定,在激光陀螺的制造过程中,是影响激光陀螺精度与灵敏度的直接部件。而现有的振子结构形式,存在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能够很好的缩小甚至消除光学激光陀螺的锁区,有力提高激光陀螺产品的性能和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中心体、谐振环、辐条、传振梁与传振片,所述中心体的中心配置有中心孔,所述谐振环套设于所述中心体的外侧,所述中心体的外壁通过多根辐条与所述谐振环的内壁相连接,且多根所述辐条围绕所述中心孔呈环形对称分布,在所述辐条的至少一侧粘接有压电元件,在所述中心体上还分别通过多根所述传振梁连接有传振片,所述传振片的外壁与激光陀螺光学腔体上开设的容置孔内壁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谐振环的上表面向上突起形成有多个安装台阶,每个所述安装台阶的中心均开设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台阶的形成位置与所述辐条和谐振环的连接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辐条的上端面与所述中心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辐条的下端面延伸至所述中心体的中下部;所述传振梁的上端面位于所述中心体的中上部,所述传振梁的下端面与所述中心体的下端面齐平。进一步的,所述辐条与所述传振梁相间设置,所述辐条与所述传振梁的高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辐条的数量为4n根,n为不小于1的整数。进一步的,在所述辐条的两侧均粘接有所述压电元件。进一步的,所述辐条与所述中心体的连接处采用圆弧面平滑过渡。进一步的,所述传振片的外壁为弧面,多个所述传振片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传振片所围成的圆周直径小于所述谐振环的直径。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结构简单,仅仅包括中心体、谐振环、辐条、传振梁与传振片,多余的材料全部被去除,这使得振子消耗能量、产生噪声的部分大大减少,大大提高了振子的信噪比,同时还能够使得制作工艺更加简单;2、各压电元件均匀分布于以中心体为圆形的圆周上,辐条与辐条之间的空隙降低了振子的结构阻尼和空气阻尼,使得振子能够以更大的振幅振动,其机械灵敏度较传统结构更高;3、采用同轴设置的中心体、压电元件、传振片以及谐振环,在压电元件性能固定的前提下,很好的缩小甚至消除了光学激光陀螺的锁区,有效提高了激光陀螺产品的性能和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包括中心体1、谐振环2、辐条3、传振梁4与传振片5,所述谐振环2的上表面向上突起形成有四个安装台阶6,四个所述安装台阶6呈对称式分布,每个所述安装台阶6的中心均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中心体1的中心配置有中心孔8,所述谐振环2套设于所述中心体1的外侧,所述中心体1的外壁通过四根辐条3与所述谐振环2的内壁相连接,且四根所述辐条3围绕所述中心孔8呈环形对称分布,所述辐条3与所述中心体1的连接处采用圆弧面平滑过渡,所述安装台阶6的形成位置与所述辐条3和谐振环2的连接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辐条3的两侧粘接有压电元件9,也即是所述压电元件9围绕中心孔8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体1上还分别通过四根所述传振梁4连接有传振片5,所述传振梁4与所述传振片5连接后大致呈T字形结构,所述辐条3与所述传振梁4相间设置,所述传振片5的外壁与激光陀螺光学腔体上开设的容置孔内壁相适应,四根辐条3的中心线、四根传振梁4的中心线与所述谐振环2的中心线共线。优选的,所述辐条3的高度与所述压电元件9一致,所述辐条3的高度与所述传振梁4一致,所述传振梁4的高度与所述传振片5一致。但所述辐条3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传振梁4,本例中所述辐条3与传振梁4的具体安装关系为:所述辐条3的上端面与所述中心体1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辐条3的下端面延伸至所述中心体1的中下部;所述传振梁4的上端面位于所述中心体1的中上部,所述传振梁4的下端面与所述中心体1的下端面齐平。优选的,所述传振片5的外壁为弧面,四个所述传振片5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且四个所述传振片5所围成的圆周直径小于所述谐振环2的内径。优选的,所述中心体1的长度为29mm;所述谐振环2的外径为29.5mm,内径为20.4mm,高度为5mm;所述辐条3的厚度为2mm,长度为23mm;四个传振片5所围成圆周的直径为18.7mm,长度为23mm;所述安装孔7的直径为4mm,本方案所述振子的长度高度为29mm。本实施例采用同轴设置的中心体1、压电元件9、传振片5以及谐振环2,在压电元件9的性能固定的前提下,很好的缩小甚至消除了光学激光陀螺的锁区,有效提高了激光陀螺产品的性能和精度。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体、谐振环、辐条、传振梁与传振片,所述中心体的中心配置有中心孔,所述谐振环套设于所述中心体的外侧,所述中心体的外壁通过多根辐条与所述谐振环的内壁相连接,且多根所述辐条围绕所述中心孔呈环形对称分布,在所述辐条的至少一侧粘接有压电元件,在所述中心体上还分别通过多根所述传振梁连接有传振片,所述传振片的外壁与激光陀螺光学腔体上开设的容置孔内壁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体、谐振环、辐条、传振梁与传振片,所述中心体的中心配置有中心孔,所述谐振环套设于所述中心体的外侧,所述中心体的外壁通过多根辐条与所述谐振环的内壁相连接,且多根所述辐条围绕所述中心孔呈环形对称分布,在所述辐条的至少一侧粘接有压电元件,在所述中心体上还分别通过多根所述传振梁连接有传振片,所述传振片的外壁与激光陀螺光学腔体上开设的容置孔内壁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环的上表面向上突起形成有多个安装台阶,每个所述安装台阶的中心均开设有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阶的形成位置与所述辐条和谐振环的连接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的上端面与所述中心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辐条的下端面延伸至所述中心体的中下部;所述传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天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