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798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22
热交换器具备:热交换部,其具有空开间隔并排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与多个板状翅片交叉的多个导热管;集管主配管,其向热交换部供给制冷剂;以及多个支管,它们被连接在多个导热管与集管主配管之间,集管主配管具有与热交换部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多个配管部分配置为越是管的长度长的配管部分越远离热交换部。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的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空调机的室外热交换器,提供一种在供制冷剂并排流动的多个导热管的一端部连接从集管主配管延伸的多个支管而构成的制冷剂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2366号公报热交换器的集管主配管使用铜或铝等金属的情况较多。因此,集管主配管在高温时在集管主配管的长度方向上膨胀,低温时在集管主配管的长度方向上收缩。若集管主配管发生膨胀或收缩,则存在与集管主配管连接的支管在集管主配管的长度方向上弯曲的情况。因此,若集管主配管发生膨胀或收缩,则在插入有支管的导热管的扩管部与热交换部的侧板之间产生因变形而导致的应力的集中。其结果是,若集管主配管的膨胀以及收缩的循环重复发生,则存在应力集中的部分发生疲劳、导热管损伤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抑制因在插入有支管的导热管的扩管部与侧板之间的变形而导致产生应力集中的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本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具备:热交换部,其具有空开间隔并排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与多个板状翅片交叉的多个导热管;集管主配管,其向热交换部供给制冷剂;以及多个支管,它们被连接在多个导热管与集管主配管之间,集管主配管具有与热交换部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多个配管部分配置为越是管的长度长的配管部分越远离热交换部。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支管的长度根据与所述支管连接的所述配管部分的长度不同而不同,所述支管的长度与所述配管部分的长度成比例地变长。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配管部分分别沿着所述多个导热管的排列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配管部分沿着所述多个导热管的排列方向配置。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配管部分之间通过曲轴部连接,该曲轴部连接所述多个配管部分的端部与端部,从而将管路构成为串联状。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集管主配管还具有分支为多个的分配管,所述多个配管部分各自被分割,所述多个配管部分分别与所述分配管连接。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配管部分具有管的长度不同的第一主管部和第二主管部,所述第二主管部形成为比所述第一主管部长,并且配置为比所述第一主管部远离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主管部连接的所述支管比与所述第一主管部连接的所述支管长。并且,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配管部分具有管的长度不同的第一主管部、第二主管部以及第三主管部,所述第三主管部形成为比所述第一主管部长,并且配置为比所述第一主管部远离所述热交换部,所述第二主管部形成为比所述第三主管部长,并且配置为比所述第三主管部远离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三主管部连接的所述支管形成为比与所述第一主管部连接的所述支管长,与所述第二主管部连接的所述支管形成为比与所述第三主管部连接的所述支管长。本技术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热交换器。对于本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而言,集管主配管具有与热交换部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多个配管部分配置为越是管的长度长的配管部分越远离热交换部。因此,集管主配管能够视为与具有多根长度比直管的集管短的集管的结构等同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集管主配管的长度方向的收缩量以及膨胀量,抑制与集管主配管连接的支管的弯曲量,能够缓解向导热管的扩管部的应力集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集管主配管以及支管的示意图。图3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4是从图3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主配管的制热运转至除霜运转的温度变化的概念图。图5是图3的热交换器的制热运转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3的热交换器的制冷运转或除霜运转时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热交换器中的G部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图1的热交换器以及图3的热交换器中相对于集管主配管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至管端部为止的距离、支管的长度以及扩管部的应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集管主配管以及支管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集管主配管以及支管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并且,说明书全文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它们的记载。实施方式1.[热交换器100的结构]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交换器100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集管主配管10以及支管20的示意图。使用图1以及图2对热交换器100进行说明。热交换器100构成为翅片管型空冷式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100具备集管主配管10、与集管主配管10连结的支管20、以及与支管20连结的热交换部30。另外,热交换器100具备与热交换部30连结的配管40、与配管40连结的毛细管50、以及与毛细管50连结的分配器60。(集管主配管10)集管主配管10是将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分配至支管20或供从支管20流入的制冷剂汇合的管。而且,集管主配管10经由支管20向热交换部30供给制冷剂或从热交换部30收集制冷剂。集管主配管10具有与热交换部30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对于集管主配管10而言,作为与热交换部30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如图1所示,具有供一个或多个支管20连结的第一主管部11与供一个或多个支管20连结的第二主管部12。另外,集管主配管10具有将第一主管部11与第二主管部12连结为曲轴状的曲轴部13。第一主管部11位于侧板31的延设方向的一个端部侧,第二主管部12位于侧板31的延设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第一主管部11与第二主管部12沿着构成热交换部30的侧板31的延伸配置方向配置。换言之,集管主配管10的多个配管部分沿着多个导热管33的排列方向配置。另外,第一主管部11的管路与第二主管部12的管路沿着侧板31的延设方向配置。即,集管主配管10的配管部分分别沿着多个导热管33的排列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如图2所示,第一主管部11的管路的长度b比第二主管部12的管路的长度c短。即,第二主管部12的管路的长度c比第一主管部11的管路的长度b长。集管主配管10的多个配管部分配置为越是管的长度长的配管部分越远离热交换部30。因此,如图1所示,第二主管部12配置为比第一主管部11更远离热交换部30,第二主管部12与热交换部30之间的距离比第一主管部11与热交换部30之间的距离大。此外,第一主管部11的管路的长度b与第二主管部12的管路的长度c之间的关系并不限定于第一主管部11的管路的长度b比第二主管部12的管路的长度c短。例如,第一主管部11的管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热交换部,其具有空开间隔并排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与所述多个板状翅片交叉的多个导热管;/n集管主配管,其向所述热交换部供给制冷剂;以及/n多个支管,它们被连接在所述多个导热管与所述集管主配管之间,/n所述集管主配管具有与所述热交换部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n所述多个配管部分配置为越是管的长度长的所述配管部分越远离所述热交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交换部,其具有空开间隔并排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与所述多个板状翅片交叉的多个导热管;
集管主配管,其向所述热交换部供给制冷剂;以及
多个支管,它们被连接在所述多个导热管与所述集管主配管之间,
所述集管主配管具有与所述热交换部的距离不同的多个配管部分,
所述多个配管部分配置为越是管的长度长的所述配管部分越远离所述热交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管的长度根据与所述支管连接的所述配管部分的长度不同而不同,
所述支管的长度与所述配管部分的长度成比例地变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配管部分分别沿着所述多个导热管的排列方向形成为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配管部分沿着所述多个导热管的排列方向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配管部分之间通过曲轴部连接,该曲轴部连接所述多个配管部分的端部与端部,从而将管路构成为串联状。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是永和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