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66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冻装置。包括:通过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异物回收容器(40)。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朝着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开口,流出管(43)中的入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位于比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靠上的位置。并且,进行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所定时间,以使气态和液态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回收容器(40)的预备运行。然后,通过进行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以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回收容器(40)的回收运行,来将异物回收到回收容器(40)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特别涉及包括能够对制冷剂配管进行洗净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包括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空气调和装置等冷冻装置中,使用了CFC(含氯氟烃)系制冷剂或者HCFC(含氢含氯氟烃)系制冷剂。但是,该CFC系制冷剂及HCFC系制冷剂,存在破坏臭氧层等环境上的问题。因此,希望将这些既有的冷冻装置更新成使用了HFC(含氢碳氟化合物)系制冷剂或者HC(含氢烃合成)系制冷剂的新的冷冻装置。由于在此冷冻装置的更新时,将连接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的制冷剂配管埋入大楼等建筑物内部的情况较多,因此难以交换制冷剂配管。所以,为了实现工期短缩及成本降低,将该既有的制冷剂配管原封不动地导入新的冷冻装置。但是,在既有的制冷剂配管中,残留有使用了含氯成分的CFC系制冷剂或者HCFC系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的冷冻机油等异物。对此以往的冷冻机油,主要使用环烷系矿物油。存在有若上述环烷系矿物油残留劣化的话,则恐怕会因含在该劣化的矿物油中的氯离子和酸而使膨胀阀等腐蚀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导入新的冷冻装置进行试运行前,将既有的制冷剂配管洗净,将残留在其中的异物除去。于是,提出了包括能够对既有的制冷剂配管进行洗净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冷冻装置,主要包括制冷剂回路,由既有的连接配管将具有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机、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机连接而成。并且,在压缩机的吸入侧配管设置有用于从制冷剂中分离回收冷冻机油等异物的油回收装置。在该冷冻装置中,在充填了HFC系制冷剂后,驱动压缩机,用冷气模式或者暖气模式进行运行,通过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将既有的连接配管洗净,将冷冻机油等异物回收到油回收装置。上述冷冻装置中的油回收装置,包括过滤装置,由用于从流入的制冷剂中将冷冻机油等异物分离回收的细孔部件和吸附材料构成。但是,只要将制冷剂配管内的异物回收到在更新后的通常运行中不会出现故障那么多就行,在上述油回收装置中,要获得过度的异物分离回收能力的话,则结构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各点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不对通常运行造成故障的适当异物分离回收能力的、简易结构的油回收装置的冷冻装置。具体地说,第1专利技术以下述冷冻装置为对象,包括制冷剂回路(10),由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4)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3)连接,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及异物回收容器(40),通过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连接在上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以使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上述回收容器(40),将异物回收到回收容器(40)内。并且,上述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朝着下方或者斜下方开口,而上述流出管(43)中的入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位于比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靠上的位置。在上述专利技术中,通过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来使制冷剂配管内的异物与气体制冷剂一起通过流入管(42)流入回收容器(40),将制冷剂配管洗净。这里,上述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朝着下方或者斜下方开口,而上述流出管(43)中的入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位于比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靠上的位置。因此,通过上述流入管(42)流入回收容器(40)的气体制冷剂,没有直接流入流出管(43),而被准确地导入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并且,由于被导入该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的气体制冷剂的流速低于在制冷剂回路(10)内的循环流速,因此异物被从气体制冷剂分离除去,仅有气体制冷剂从流出管(43)流出到制冷剂回路(10)内。并且,第2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中,在上述回收容器(40)内,与流出管(43)中的入口端距离所定间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异物障碍板(44)。在上述专利技术中,确实地抑制了因导入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被分离的异物的跳起而向流出管(43)的流入。并且,第3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中,包括切换器(50),将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循环的制冷剂切换成流入回收容器(40)的循环和旁通回收容器(40)的循环。该切换器(50),由开闭阀(51、52)和开闭阀(53)构成,上述开闭阀(51、52)分别设置在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上,上述开闭阀(53)设置在上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连接部和流出管(43)的连接部之间。在上述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洗净配管时分别将两个开闭阀(51、52)切换成开状态,将开闭阀(53)切换成闭状态,来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以使制冷剂流入回收容器(40)内。并且,在上述配管洗净完成后的通常运行中,通过分别将两个开闭阀(51、52)切换成闭状态,将开闭阀(53)切换成开状态,来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以使制冷剂旁通回收容器(40)。所以,在通常运行中在制冷剂不流入回收容器(40)的情况下使制冷剂循环,因此能够进行安全的运行。并且,第4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中,在上述回收容器(40)内预先存有异物回收用辅助液。并且,上述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位于与上述异物回收用辅助液的存积面距离所定间隔的位置上。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在导入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的气体制冷剂中含有的异物,被异物回收用辅助液的存积面中的吸引作用(表面张力)吸引。因此,异物从导入上述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的气体制冷剂中确实地分离出来。并且,由于上述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位于与上述异物回收用辅助液的存积面距离所定间隔的位置上,因此没有气体制冷剂被从流入管(42)吐出到异物回收用辅助液中的情况。所以,流入上述回收容器(40)的气体制冷剂,确实地从流出管(43)流出到制冷剂回路(10)内,同时,防止了气体制冷剂的在回收容器(40)中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并且,第5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中,包括预备运行器(60),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所定时间,以使混有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上述回收容器(40)。并且,包括回收运行器(70),在上述预备运行器(60)终了后,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以使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回收容器(40)。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将液体制冷剂和异物从通过预备运行器(60)流入回收容器(40)的混有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所谓的气态和液态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来,存积在回收容器(40)内。也就是说,与上述第4专利技术中的异物回收用辅助液被存积在回收容器(40)内的状态相同。并且,通过上述预备运行器(60)终了后的回收运行器(70),与第4专利技术一样,在导入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的气体制冷剂中含有的异物被液体制冷剂等的存积面吸引。因此,异物从导入上述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的气体制冷剂中确实地分离出来。并且,第6专利技术,在第5专利技术中,上述预备运行器(60),使设置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4)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3)之间的膨胀阀(32)的开度大于普通开度。在上述专利技术中,由于流入膨胀阀(32)的液体制冷剂,不能如通常运行时那样减少,因此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量增加。所以,流入上述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10),由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4)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3)连接在一起,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及异物回收容器(40),通过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连接在上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以使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上述回收容器(40),将异物回收到回收容器(40),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朝着下方或者斜下方开口,而上述流出管(43)中的入口端,在回收容器(40)内位于比流入管(42)中的出口端靠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见学吉见敦史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