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44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其包括:外包装体、内包装体和活性炭颗粒,外包装体设置供内包装体取出和放入的入料口,内包装体放置在外包装体内,活性炭颗粒盛放在内包装体内;内包装体包括内袋、拉绳和弹性密封带;内袋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内袋开口端设置间隔的绳孔,拉绳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绳孔位置同时穿出内袋向外延伸,拉绳中部间隔的穿入和穿出绳孔;弹性密封带设置在内袋的内壁,其位置设置在绳孔靠近开口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绳孔远离开口的一侧。通过在外包装体设置入料口,以及设置包括内袋拉绳和弹性密封带的内包装体,能够实现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取出和更换,节省了使用者对活性炭包的使用成本。

An active carbon package with replaceable carbon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
技术介绍
活性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但是由于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饱和而失去吸附能力,从而必须通过经常更换来达到使用效果。制成1吨优质活性炭,需要消耗8吨木材或者8吨原煤,活性炭价格昂贵,每次更换新炭,就会提升使用成本。此外,1吨饱和活性炭如果作为废弃物被焚烧掉,则相当于对大气释放0.128吨二氧化碳。活性炭的再生可以大量减少对煤资源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降低能源浪费。活性炭再生(即活化),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不破坏活性炭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将吸附于活性炭上的吸附质予以去除,恢复其吸附性能,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活性炭再生首选高温加热再生法,高温加热再生法的优点在于其在再生过程中能分解多种物质,再生环境良好,从而成为主要再生方法。但是现有家庭室内使用的活性炭包装均为一次性结构,包装内吸附有害物质达到饱和的活性炭无法取出,即使破坏包装将其取出,并重新填充新的活性炭,也存在新添加活性炭无法密封而导致活性炭泄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以解决现有家庭室内使用的活性炭包装无法实现活性炭颗粒替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其包括:均利用透气材料制备的外包装体、内包装体和活性炭颗粒,所述外包装体设置供内包装体取出和放入的入料口,所述内包装体放置在所述外包装体内,所述活性炭颗粒盛放在所述内包装体内;所述内包装体包括内袋、拉绳和弹性密封带;所述内袋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内袋开口端设置间隔的绳孔,所述拉绳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绳孔位置同时穿出内袋向外延伸,拉绳中部间隔的穿入和穿出所述绳孔;所述弹性密封带设置在内袋的内壁,其位置设置在绳孔靠近开口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绳孔远离开口的一侧。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进一步,所述内袋包括内筒和封端部,所述封端部连接在内筒的一侧,所述封端部的厚度尺寸由连接内筒的部位向端头部位逐渐变小。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进一步,所述外包装体包括外筒、挡盖、折叠封盖、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外筒包括底面、顶面和连接底面与顶面的侧面,外筒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挡盖连接在外筒的开口端,挡盖遮挡外筒的开口端并在开口的上部位置形成入料口;用于封堵入料口的折叠封盖与挡盖连接,第一连接部安装在折叠封盖上,第二连接部安装在外筒的顶面,折叠封盖扣起并向外筒的封闭端折叠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为双面胶。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带钩的刺毛,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细小的纤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成魔术贴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包装体设置入料口,以及设置包括内袋拉绳和弹性密封带的内包装体,能够实现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取出和更换,节省了使用者对活性炭包的使用成本;同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重复利用,避免了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外包装体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内包装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底面,12、顶面,13、侧面,14、挡盖,15、折叠封盖,16、第一连接部,17、第二连接部,18、外凸部,19、入料口,21、内袋,22、绳孔,23、弹性密封带,24、封端部,100、外包装体,200、内包装体。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图4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其包括:均利用透气材料制备的外包装体100、内包装体200和活性炭颗粒,外包装体100设置供内包装体200取出和放入的入料口19,内包装体200放置在外包装体100内,活性炭颗粒盛放在内包装体200内;上述透气材料优选为SMS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三层纤网热轧而成),更优选为SMMS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四层纤网热轧而成)。如图3和图4所示,内包装体200包括内袋21、拉绳和弹性密封带23;内袋2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内袋21开口端设置间隔的绳孔22,拉绳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绳孔22位置同时穿出内袋21向外延伸,拉绳中部间隔的穿入和穿出绳孔22;例如绳孔的数量为12个,拉绳端头首由内袋外部穿过第一个绳孔,然后由内袋内部从第二个绳孔穿出,随后由内袋外部从第三个绳孔传入,依次按上述方式穿孔,在最后一个绳孔,拉绳由内袋内部从第十二个绳孔穿出,拉绳的两个端头拉紧能够缩小内袋的开口,实现活性炭的密封。弹性密封带优选为带状的橡胶条,或带状的硅胶条;弹性密封带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与内袋连接;弹性密封带23设置在内袋21的内壁,其位置设置在绳孔22靠近开口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绳孔22远离开口的一侧,优选设置在绳孔22远离开口的一侧,内袋开口利用拉绳封闭后,弹性密封带位于封闭空间内,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使用过程如下:需要进行炭包内活性炭颗粒替换时,通过外包装体的入料口将内包装体取出,解开拉紧的拉绳使内袋开口打开,导入需要替换的活性炭颗粒后装入新的活性炭颗粒或经过活化的活性炭颗粒,拉紧拉绳,内袋开口逐渐缩小,弹性密封带在内袋开口处箱内紧缩,当内袋开口缩至最小时,活性炭已经难以孔开口缝隙漏出,再通过弹性密封带队开口的封堵作用,能够彻底避免活性炭颗粒漏出,实现了最佳的密封效果;然后将内包装体通过外包装体的入料口装入。如图3所示,内袋21包括内筒和封端部24,封端部24连接在内筒的一侧,封端部24的厚度尺寸由连接内筒的部位向端头部位逐渐变小。利用上述结构的内袋,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内包装体通过外包装体的入料口装入。与此相对应,在外包装体的端部设置外凸部18,该外凸部的结构与内袋的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利用透气材料制备的外包装体(100)、内包装体(200)和活性炭颗粒,所述外包装体(100)设置供内包装体(200)取出和放入的入料口(19),所述内包装体(200)放置在所述外包装体(100)内,所述活性炭颗粒盛放在所述内包装体(200)内;所述内包装体(200)包括内袋(21)、拉绳和弹性密封带(23);所述内袋(2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内袋(21)开口端设置间隔的绳孔(22),所述拉绳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绳孔(22)位置同时穿出内袋(21)向外延伸,拉绳中部间隔的穿入和穿出所述绳孔(22);所述弹性密封带(23)设置在内袋(21)的内壁,其位置设置在绳孔(22)靠近开口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绳孔(22)远离开口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利用透气材料制备的外包装体(100)、内包装体(200)和活性炭颗粒,所述外包装体(100)设置供内包装体(200)取出和放入的入料口(19),所述内包装体(200)放置在所述外包装体(100)内,所述活性炭颗粒盛放在所述内包装体(200)内;所述内包装体(200)包括内袋(21)、拉绳和弹性密封带(23);所述内袋(2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内袋(21)开口端设置间隔的绳孔(22),所述拉绳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绳孔(22)位置同时穿出内袋(21)向外延伸,拉绳中部间隔的穿入和穿出所述绳孔(22);所述弹性密封带(23)设置在内袋(21)的内壁,其位置设置在绳孔(22)靠近开口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绳孔(22)远离开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炭芯的活性炭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21)包括内筒和封端部(24),所述封端部(24)连接在内筒的一侧,所述封端部(24)的厚度尺寸由连接内筒的部位向端头部位逐渐变小。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绿之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