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36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冷却装置。过冷却机组(200),其制冷剂通路(205)连接在冷冻装置(10)的液体侧连络管道(21、22)上。在过冷却用压缩机(221)运转后,过冷却用制冷剂在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内循环,进行制冷循环,将流入制冷剂通路(205)的冷冻装置(10)的制冷剂冷却。将吸入压力传感器(234)和制冷剂温度传感器(236)的检测值输入到过冷却机组(200)的控制器(240)中。控制器(240)利用来自这些传感器(234、236)的输入信号,根据在过冷却机组(200)内获得的信息进行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控制。因此,能够在与安装对象的冷冻装置之间不进行信号的授受的情况下,运转且控制过冷却用压缩机(2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冷冻装置中,冷却通过液体侧连接管道从热源机组送到利用机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至今为止,以增大冷却能力为目的而安装在冷冻装置中,冷却从热源机组送到利用机组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的过冷却装置众所周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过冷却装置,被安装在包括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的空气调和机中。具体地说,该过冷却装置,设置在连接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的液体侧连接管道的途中,同时,包括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该过冷却装置,在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冷冻循环,在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器中冷却从液体侧连接管道送入的空调机制冷剂。并且,该过冷却装置,冷却从空调机的室外机组送到室内机组的液体制冷剂,通过降低送到室内机组的液体制冷剂的焓,来提高制冷能力。如上所述,上述过冷却装置用来辅助空气调和机等冷冻装置,使其冷却能力增大。因此,在冷冻装置处于停止的状态中仅使过冷却装置运转是毫无意义的。并且,如空气调和机的供暖运转那样,在冷冻装置作为热(力)泵动作的状态下使过冷却装置运转也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来,为了决定是否应该使过冷却装置运转,必须知道安装了过冷却装置的冷冻装置的运转状态。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以往的过冷却装置中,将过冷却装置的控制部与空气调和机的控制部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控制系统。将表示空气调和机的运转状态的信号从空气调和机的控制部输入到该过冷却装置的控制部。并且,在该过冷却装置中,根据从空气调和机的控制部输入的信号,进行其运转控制。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5333号公报如上所述,以往的过冷却装置,在与安装了它的冷冻装置之间进行信号的授受。因此,当将过冷却装置安装在冷冻装置中时,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必须有用以在两者之间传送受信和送信的信号的布线工事,从而使过冷却装置的设置作业复杂化。并且,还有可能在设置过冷却装置时产生错误布线,恐怕会因这样的设置作业的过失而导致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各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在不与安装对象的冷冻装置之间进行信号的授受的情况下,运转且控制过冷却装置,在使过冷却装置的设置作业简单化的同时,未然防止因设置作业时的人为失误而引起的事故。第1专利技术以下述过冷却装置为对象,安装在使热源侧制冷剂在由连接管道连接的热源机组(11)和利用机组(12、13、14)之间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10)中,将从热源机组(11)送到利用机组(12、13、14)的上述冷冻装置(10)的热源侧制冷剂冷却。并且,包括制冷剂通路(205),连接在上述冷冻装置(10)的液体侧连接管道(21、22)上;冷却用流体回路(220),让冷却用液体流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用以让上述冷却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与上述冷却用液体热交换,将其冷却;以及控制器(240),根据在上述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来控制在上述冷却用流体回路(220)中的冷却用流体的流通状态。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中,在安装过冷却装置(200)的冷冻装置(10)中,制冷剂通过连接管道在热源机组(11)和利用机组(12、13、14)之间往返。过冷却装置(200)的制冷剂通路(205),连接在冷冻装置(10)的液体侧连接管道(21、22)上,冷冻装置(10)的热源侧制冷剂在其内部流通。在过冷却装置(200)的冷却用流体回路(220)中,冷却用流体流通。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中,流入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通过与冷却用流体热交换而被冷却。该专利技术的过冷却装置(200)是用以辅助冷冻装置(10)的运转的。因此,过冷却装置(200)的运转仅在冷冻装置(10)的运转中需要,在冷冻装置(10)的停止中即使仅使过冷却装置(200)运转也毫无意义。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过冷却装置(200)是用以增大在利用机组(12、13、14)的冷却能力的。因此,例如,即使在冷冻装置(10)作为热泵作用的状态下使过冷却装置(200)运转实际上也毫无意义。因此,对于过冷却装置(200)具有因冷冻装置(10)的运转状态而应使其运转的情况和不应使其运转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此专利技术的过冷却装置(200)中,控制器(240)控制冷却用流体回路(220)中的冷却用流体的流通状态。那时,控制器(240)根据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通状态进行冷却用流体的流通状态的控制。通过液体侧连接管道(21、22)在热源机组(11)和利用机组(12、13、14)之间往返的热源侧制冷剂在制冷剂通路(205)内流通。因此,能够根据制冷剂通路(205)内的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来判断冷冻装置(10)的运转状态。因此,过冷却装置(200)的控制器(240),在不从冷冻装置(10)接收有关冷冻装置(10)的运转状态的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来控制冷却用流体回路(220)中的冷却用流体的流通状态。第2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冷却用流体回路由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构成。上述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包括过冷却用压缩机(221),使作为冷却用流体的过冷却用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冷冻循环。在上述第2专利技术中,在过冷却装置(200)的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中,通过使过冷却用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冷冻循环。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中,使流入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与过冷却用制冷剂热交换。在该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中,过冷却用制冷剂从热源侧制冷剂吸热且蒸发,热源侧制冷剂被冷却。第3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2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控制器(240),构成为通过控制上述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来控制上述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中的过冷却用制冷剂的循环状态。在上述第3专利技术中,在上述控制器(240)调节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容量后,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中的过冷却用制冷剂的循环量发生变化。因此,如果控制上述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的话,随之也控制了过冷却用制冷剂回路(220)中的过冷却用制冷剂的循环状态。第4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3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控制器(240),构成为将在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中的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和在该制冷剂通路(205)内是否有热源侧制冷剂流通作为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检测出来,在热源侧制冷剂在制冷剂通路(205)内从热源机组(11)流向利用机组(12、13、14)的状态下继续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在热源侧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通路(205)内从利用机组(12、13、14)流向热源机组(11)的状态、及在上述制冷剂通路(205)内没有热源侧制冷剂流动的状态下让过冷却用压缩机(221)停止。在上述第4专利技术中,控制器(240)检测出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中的制冷剂流通状态。具体地说,控制器(240)将在制冷剂通路(205)内的制冷剂流通方向和在该制冷剂通路(205)内是否有制冷剂流通作为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检测出来。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器(240),根据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来进行过冷却用压缩机(221)的运转控制。在制冷剂在制冷剂通路(205)内从热源机组(11)流向利用机组(12、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冷却装置,安装在使热源侧制冷剂在由连接管道连接的热源机组(11)和利用机组(12、13、14)之间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10)中,将从热源机组(11)送到利用机组(12、13、14)的上述冷冻装置(10)的热源侧制冷剂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通路(205),连接在上述冷冻装置(10)的液体侧连接管道(21、22)上,冷却用流体回路(220),让冷却用流体流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用以让上述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 与上述冷却用流体热交换,将上述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冷却,以及控制器(240),根据在上述制冷剂通路(205)内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通状态来控制在上述冷却用流体回路(220)中的冷却用流体的流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上雅章谷本宪治阪江觉篠原巌近藤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