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34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矿井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包括一级处理组件、二级处理组件和排污组件,所述一级处理组件包括进水管、进水管阀、一级布水管、一级处理箱、斜管填料层、集水箱、溢流板、一级溢流孔和一级溢流堰,所述进水管阀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进水管上;通过设置一级处理箱和二级处理箱,并将一级处理箱套设在二级处理箱的内腔,使矿用水可以在一级处理箱的内腔初步沉淀后可以通过一级溢流孔、集水箱和溢流管溢流至二级处理箱的内腔再次沉淀,最后由二级溢流孔和排水管排出,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矿用水处理澄清装置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的缺点。

A single bipolar cyclone clarifier for mine 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井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煤矿吨煤排放水量为2.0—2.5吨,2005年全国煤矿矿井水排放量约为42亿m3,矿井水利用量约为11亿m3,全国矿井水利用率约为26.2%。为满足矿井水需求,提高矿井水复用效率,增加矿井水处理的处理效率。环保部已于2015年颁发《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文件中要求“现代煤化工发展,必须要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水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优先使用矿井疏干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矿井水排水呈黄褐色,感官性差,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铁,是典型的无机废水。悬浮物主要是煤屑、岩粉、粘土等细小颗粒,尤其是煤粉,其含量为几十到几百毫克/升,特点是悬浮力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这些性质决定了矿井水污染严重,处理难度大,只能用物理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矿井水固体悬浮物、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大的特点,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处理;常规处理工艺主要有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过滤、絮凝反应沉淀等,这些工艺主要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对水体的悬浮物进行分离,其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矿用水处理澄清装置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的缺点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包括一级处理组件、二级处理组件和排污组件,所述一级处理组件包括进水管、进水管阀、一级布水管、一级处理箱、斜管填料层、集水箱、溢流板、一级溢流孔和一级溢流堰,所述进水管阀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一级布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右端,所述一级处理箱与所述一级布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布水管的外侧,所述斜管填料层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内腔,所述溢流板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内腔,所述一级溢流孔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所述溢流板的表面,所述集水箱与所述溢流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板的内腔中心处,所述一级布水管与所述集水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集水箱至所述斜管填料层的内腔;所述二级处理组件包括二级处理箱、溢流管、二级布水管、二级溢流孔、排水槽、第二溢流堰和排水管,所述二级处理箱与所述一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外侧,所述溢流管与所述一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一级处理箱至所述集水箱,所述溢流管与所述集水箱相连通,所述二级布水管与所述溢流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集水箱的一端,所述排水槽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右侧顶端,所述二级溢流孔开设与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右侧顶端,所述第二溢流堰与所述排水槽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于所述二级溢流孔的内腔,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水槽的底端;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一级污泥排管、二级污泥排管、三通管、排泥管和排泥阀,所述一级污泥排管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二级处理箱和所述一级处理箱延伸至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内腔底端,所述二级污泥排管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二级处理箱至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内腔底端,所述三通管与所述一级污泥排管和所述二级污泥排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污泥排管远离所述一级处理箱的一端,所述排泥管与所述三通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三通管远离所述一级污泥排管和所述二级污泥排管的一端管口处,所述排泥阀与所述排泥管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排泥管上。优选的,所述一级溢流孔为条状结构。优选的,所述一级处理组件还包括一级溢流堰,所述一级溢流堰与所述溢流板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组所述一级溢流孔之间的顶端。优选的,所述二级处理组件还包括支撑立柱和支撑脚,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底端,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立柱远离所述二级处理箱的一端。优选的,所述一级处理箱和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底端均呈锥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通过设置一级处理箱和二级处理箱,并将一级处理箱套设在二级处理箱的内腔,使矿用水可以在一级处理箱的内腔初步沉淀后可以通过一级溢流孔、集水箱和溢流管溢流至二级处理箱的内腔再次沉淀,最后由二级溢流孔和排水管排出,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矿用水处理澄清装置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一级处理组件、11-进水管、12-进水管阀、13-一级布水管、14-一级处理箱、15-斜管填料层、16-溢流板、17-一级溢流孔、18-一级溢流堰、19-集水箱、2-二级处理组件、21-二级处理箱、22-溢流管、23-二级布水管、24-二级溢流孔、25-排水槽、26-排水管、27-支撑立柱、28-支撑脚、29-第二溢流堰、3-排污组件、31-一级污泥排管、32-二级污泥排管、33-三通管、34-排泥管、35-排泥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包括一级处理组件1、二级处理组件2和排污组件3,一级处理组件1包括进水管11、进水管阀12、一级布水管13、一级处理箱14、斜管填料层15、集水箱19、溢流板16、一级溢流孔17和一级溢流堰18,进水管阀12与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串联于进水管11上,一级布水管13与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水管11的右端,一级处理箱14与一级布水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一级布水管13的外侧,斜管填料层15位于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溢流板16与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一级溢流孔17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溢流板16的表面,集水箱19与溢流板16固定连接,且位于溢流板16的内腔中心处,一级布水管13与集水箱19固定连接,且贯穿集水箱19至斜管填料层15的内腔;二级处理组件2包括二级处理箱21、溢流管22、二级布水管23、二级溢流孔24、排水槽25、第二溢流堰29和排水管26,二级处理箱21与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套设于一级处理箱14的外侧,溢流管22与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贯穿一级处理箱14至集水箱19,溢流管22与集水箱19相连通,二级布水管23与溢流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溢流管22远离集水箱19的一端,排水槽25与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位于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二级溢流孔24开设与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第二溢流堰29与排水槽25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处理组件(1)、二级处理组件(2)和排污组件(3),所述一级处理组件(1)包括进水管(11)、进水管阀(12)、一级布水管(13)、一级处理箱(14)、斜管填料层(15)、集水箱(19)、溢流板(16)、一级溢流孔(17)和一级溢流堰(18),所述进水管阀(12)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进水管(11)上,所述一级布水管(13)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11)的右端,所述一级处理箱(14)与所述一级布水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布水管(13)的外侧,所述斜管填料层(15)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所述溢流板(16)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所述一级溢流孔(17)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所述溢流板(16)的表面,所述集水箱(19)与所述溢流板(1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板(16)的内腔中心处,所述一级布水管(13)与所述集水箱(19)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集水箱(19)至所述斜管填料层(15)的内腔;/n所述二级处理组件(2)包括二级处理箱(21)、溢流管(22)、二级布水管(23)、二级溢流孔(24)、排水槽(25)、第二溢流堰(29)和排水管(26),所述二级处理箱(21)与所述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外侧,所述溢流管(22)与所述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一级处理箱(14)至所述集水箱(19),所述溢流管(22)与所述集水箱(19)相连通,所述二级布水管(23)与所述溢流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管(22)远离所述集水箱(19)的一端,所述排水槽(25)与所述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所述二级溢流孔(24)开设与所述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所述第二溢流堰(29)与所述排水槽(25)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于所述二级溢流孔(24)的内腔,所述排水管(26)与所述排水槽(2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水槽(25)的底端;/n所述排污组件(3)包括一级污泥排管(31)、二级污泥排管(32)、三通管(33)、排泥管(34)和排泥阀(35),所述一级污泥排管(31)与所述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二级处理箱(21)和所述一级处理箱(14)延伸至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底端,所述二级污泥排管(32)与所述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二级处理箱(21)至所述二级处理箱(21)的内腔底端,所述三通管(33)与所述一级污泥排管(31)和所述二级污泥排管(3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污泥排管(31)远离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一端,所述排泥管(34)与所述三通管(3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三通管(33)远离所述一级污泥排管(31)和所述二级污泥排管(32)的一端管口处,所述排泥阀(35)与所述排泥管(34)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排泥管(3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处理组件(1)、二级处理组件(2)和排污组件(3),所述一级处理组件(1)包括进水管(11)、进水管阀(12)、一级布水管(13)、一级处理箱(14)、斜管填料层(15)、集水箱(19)、溢流板(16)、一级溢流孔(17)和一级溢流堰(18),所述进水管阀(12)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进水管(11)上,所述一级布水管(13)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11)的右端,所述一级处理箱(14)与所述一级布水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布水管(13)的外侧,所述斜管填料层(15)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所述溢流板(16)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所述一级溢流孔(17)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所述溢流板(16)的表面,所述集水箱(19)与所述溢流板(1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板(16)的内腔中心处,所述一级布水管(13)与所述集水箱(19)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集水箱(19)至所述斜管填料层(15)的内腔;
所述二级处理组件(2)包括二级处理箱(21)、溢流管(22)、二级布水管(23)、二级溢流孔(24)、排水槽(25)、第二溢流堰(29)和排水管(26),所述二级处理箱(21)与所述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一级处理箱(14)的外侧,所述溢流管(22)与所述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一级处理箱(14)至所述集水箱(19),所述溢流管(22)与所述集水箱(19)相连通,所述二级布水管(23)与所述溢流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管(22)远离所述集水箱(19)的一端,所述排水槽(25)与所述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所述二级溢流孔(24)开设与所述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所述第二溢流堰(29)与所述排水槽(25)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于所述二级溢流孔(24)的内腔,所述排水管(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军刘永强王淑慧高友山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核清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