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包括主支撑架,在支撑座的座腔中配置有配重块,在配重块的上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置上、对应支撑座的座体内开设有压缩盲孔,压缩盲孔中水平配置有弹性复位压簧,弹性复位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上,弹性复位压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柱,倾斜施力面与倾斜受力面的截面倾斜角度相同且两者适配配合抵触在一起,传力拉绳绕过三个定滑轮后向下固定在配重块上,传力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导引孔后在其端部固定有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术后康复病人的自主锻炼目的,锻炼效果好,加速病人术后骨质的快速愈合,本装置针对术后病人的康复期使用。
A kind of self exercise equipment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
本技术涉及医用康复器材相关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
技术介绍
目前,上肢临床手术后,康复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患者和医疗师,上肢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伤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原有的劳动能力,由于上肢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容易出现肢体僵硬、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影响以后行动能力,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要进行适当的上肢康复训练活动。医院内有护工帮助病患进行肢体运动,但难免存在动作不规范等问题,而且没有针对性的专用器械进行锻炼,康复速度较慢,且效果不理想,而现有市场上的锻炼装置结构复杂,难于操作,对于本身就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很难操作。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底端位置处的架体上分别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座,在支撑座的座腔中配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上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正等腰三角形,所述配重块的下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矩形,在配重块的上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置上、对应支撑座的座体内开设有压缩盲孔,压缩盲孔中水平配置有弹性复位压簧,弹性复位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座上,弹性复位压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柱,所述挤压柱的柱体内侧端部设置有倾斜受力面,所述配重块的上半部分块体侧面设置为倾斜施力面,倾斜施力面与倾斜受力面的截面倾斜角度相同且两者适配配合抵触在一起,所述配重块的下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四组导向滑块,竖直导向杆适配贯穿导向滑块设置,所述主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端还分别固定有三个定滑轮安装座,每个定滑轮安装座的端部对应安装有一个定滑轮,传力拉绳绕过三个定滑轮后向下固定在配重块上,传力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导引孔后在其端部固定有拉环,所述导引孔对应贯穿开设在导引块上,所述导引块的侧面固定在主支撑架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支撑架的中部架体上放置有坐凳,所述坐凳上设置有坐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导引孔的孔腔圆周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层耐磨层,耐磨层延长磨损寿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配重块的正下方均配置有一个缓冲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垫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压缩后的弹性复位压簧提供反作用力,挤压在配重块上,“限制”配重块上升,这种强迫性的阻碍力进而需要作用在拉环的力度更大才能克服,结构上增设的导向滑块和竖直导向杆起到确保配重块移动稳定性的目的,设置的缓冲垫起到对配重块的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快速下降的冲击力对支撑座造成伤害,实现了对术后康复病人的自主锻炼目的,锻炼效果好,加速病人术后骨质的快速愈合,本装置针对术后病人的康复期应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中导引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包括主支撑架1,所述主支撑架1的中部架体上放置有坐凳2,所述坐凳2上设置有坐垫,整个锻炼器材为左右对称式结构,左右两侧的具体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主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底端位置处的架体上分别通过定位螺栓16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座6,在支撑座6的座腔中配置有配重块9,所述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正等腰三角形,所述配重块9的下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矩形,在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置上、对应支撑座6的座体内开设有压缩盲孔,压缩盲孔中水平配置有弹性复位压簧8,弹性复位压簧8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座6上,弹性复位压簧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柱7,所述挤压柱7的柱体内侧端部设置有倾斜受力面701,所述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侧面设置为倾斜施力面901,倾斜施力面901与倾斜受力面701的截面倾斜角度相同且两者适配配合抵触在一起,所述配重块9的下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四组导向滑块11,竖直导向杆12适配贯穿导向滑块11设置。所述主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顶端还分别固定有三个定滑轮安装座3,每个定滑轮安装座3的端部对应安装有一个定滑轮4,传力拉绳5绕过三个定滑轮4后向下固定在配重块9上,传力拉绳5的另一端穿过导引孔1301后在其端部固定有拉环14,所述导引孔1301对应贯穿开设在导引块13上,所述导引块13的侧面固定在主支撑架1上,在导引孔1301的孔腔圆周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层耐磨层15,耐磨层15延长磨损寿面。每个配重块9的正下方均配置有一个缓冲垫10,所述缓冲垫10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实际使用时,术后病人坐在坐凳2上,两个上肢手掌握住拉环14,向下施加拉力,在三个定滑轮4的支撑导向下,作用力直接传递到配重块9上,将配重块9提起,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挤压柱7的柱体内侧端部设置有倾斜受力面701、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侧面设置为倾斜施力面901且倾斜施力面901与倾斜受力面701两者适配配合抵触在一起,当配重块9逐渐上升过程中,由于正等腰三角形的特殊结构构造,使得倾斜施力面901持续性的给倾斜受力面701施加压力,压缩弹性复位压簧8缩短做功,压缩后的弹性复位压簧8提供反作用力,挤压在配重块9上,“限制”配重块9上升,这种强迫性的阻碍力进而需要作用在拉环14的力度更大才能克服,如此往复锻炼,实现了对术后康复病人的自主锻炼目的,整个使用流程结束。通过本技术全新设计的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利用压缩后的弹性复位压簧8提供反作用力,挤压在配重块9上,“限制”配重块9上升,这种强迫性的阻碍力进而需要作用在拉环14的力度更大才能克服,结构上增设的导向滑块11和竖直导向杆12起到确保配重块9移动稳定性的目的,设置的缓冲垫10起到对配重块9的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快速下降的冲击力对支撑座6造成伤害,实现了对术后康复病人的自主锻炼目的,锻炼效果好,加速病人术后骨质的快速愈合,本装置针对术后病人的康复期应用使用。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包括主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底端位置处的架体上分别通过定位螺栓(16)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座(6),在支撑座(6)的座腔中配置有配重块(9),所述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正等腰三角形,所述配重块(9)的下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矩形,在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置上、对应支撑座(6)的座体内开设有压缩盲孔,压缩盲孔中水平配置有弹性复位压簧(8),弹性复位压簧(8)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座(6)上,弹性复位压簧(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柱(7),所述挤压柱(7)的柱体内侧端部设置有倾斜受力面(701),所述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侧面设置为倾斜施力面(901),倾斜施力面(901)与倾斜受力面(701)的截面倾斜角度相同且两者适配配合抵触在一起,所述配重块(9)的下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四组导向滑块(11),竖直导向杆(12)适配贯穿导向滑块(11)设置,所述主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顶端还分别固定有三个定滑轮安装座(3),每个定滑轮安装座(3)的端部对应安装有一个定滑轮(4),传力拉绳(5)绕过三个定滑轮(4)后向下固定在配重块(9)上,传力拉绳(5)的另一端穿过导引孔(1301)后在其端部固定有拉环(14),所述导引孔(1301)对应贯穿开设在导引块(13)上,所述导引块(13)的侧面固定在主支撑架(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康复自主锻炼器材,包括主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底端位置处的架体上分别通过定位螺栓(16)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座(6),在支撑座(6)的座腔中配置有配重块(9),所述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正等腰三角形,所述配重块(9)的下半部分块体截面设置为矩形,在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对称位置上、对应支撑座(6)的座体内开设有压缩盲孔,压缩盲孔中水平配置有弹性复位压簧(8),弹性复位压簧(8)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座(6)上,弹性复位压簧(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柱(7),所述挤压柱(7)的柱体内侧端部设置有倾斜受力面(701),所述配重块(9)的上半部分块体侧面设置为倾斜施力面(901),倾斜施力面(901)与倾斜受力面(701)的截面倾斜角度相同且两者适配配合抵触在一起,所述配重块(9)的下半部分块体左右两侧侧壁上还固定有四组导向滑块(11),竖直导向杆(12)适配贯穿导向滑块(11)设置,所述主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顶端还分别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兰,
申请(专利权)人:徐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