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有两个座椅支架,座椅支架为竖直的直板,座椅支架插装在固定座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座椅本体顶部设有顶框,在座椅本体两侧设有吊环,吊环顶部通过弹簧绳与顶框对接;所述顶框上还设有两个第一捆带和两个第二捆带,在每个吊环前后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捆带和一个第二捆带,第一捆带和第二捆带均与顶框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捆带尾端固定连接在顶框顶部中央,两个第二捆带尾端固定在合并带上,合并带另一端连接有脚踏板;本装置在进行训练时,区别常规同类设备单一的方式,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进行康复训练,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且连接方式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An upper limb suspension training device for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是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上肢体训练设备是指用于因偏瘫、脑血栓、外伤等造成的腿部运动障碍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上肢和下肢的康复训练辅助治疗的训练器械,病患大多都存在手脚坚硬不灵活,长时间卧床治疗,需要定期的护理人员对病患的上肢及下肢进行按摩活血,保证上肢和下肢不会因为长期卧床失去知觉甚至瘫痪,儿童在户外运动时,由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很容易受到外伤,在上肢受伤恢复期,为了快速康复,需要解除训练器械。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0064175A提出了一种一体式上肢训练装置,采用两个吊环,增加床板上的按摩装置、汗液吸收结构等等,虽然多出了一些使用功能,但最主要的对于上肢的康复训练并没有根本性提升,其与大多数现有的同类装置均是单一的进行一侧上肢的训练,无法进行两个上肢的协调训练,并且很多儿童在出现外伤时,并不是单一的上肢受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式,而现有的设备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有两个座椅支架,座椅支架为竖直的直板,座椅支架插装在固定座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座椅本体顶部设有顶框,在座椅本体两侧设有吊环,吊环顶部通过弹簧绳与顶框对接;所述顶框上还设有两个第一捆带和两个第二捆带,在每个吊环前后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捆带和一个第二捆带,第一捆带和第二捆带均与顶框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捆带尾端固定连接在顶框顶部中央,两个第二捆带尾端固定在合并带上,合并带另一端连接有脚踏板,在顶框前侧面设有转向轮,在转向轮下方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合并带从转向轮上方绕过并从导向板上的通孔内穿过。所述顶框内设有两个支撑环和一个支撑柱,支撑柱位于顶框中间位置,支撑柱内部中空,所述第一捆带从支撑环内穿过并插入支撑柱内部后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绳尾端固定在支撑柱外壁上,所述第二捆带前端插入支撑柱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捆带和第二捆带前端均具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位于捆带带体上的两个扣孔,在捆带带体前端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截面呈“L”字形;所述座椅本体背面设有辅助空腔,在辅助空腔内设有循环传送带,循环传送带两端套装在转动辊上,转动辊两端与辅助空腔内壁转动连接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在循环传送带表面设有多个凸柱,所述凸柱呈1/3圆柱形,所述座椅本体背面设有橡胶板,橡胶大小与辅助空腔截面大小相同;所述座椅本体两侧设有把手;所述固定座尾部设有限位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脚踏板上开设有两个半圆形的脚踏孔所述脚踏孔内壁上设有防滑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进行训练时,可根据儿童患者的情况选择吊环与第一捆带或第二捆带进行连接,在连接第一捆带时,可通过双手自然操作进行单臂的上下伸展康复训练,在连接第二捆带时,儿童患者能够将脚伸入脚踏板内,通过下肢带动上肢进行上下伸展康复训练,区别常规同类设备单一的方式,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进行康复训练,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且连接方式简单快捷,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椅本体2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顶框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吊环和第一捆带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脚踏板的正视图。图中1-固定座,2-限位板,3-座椅本体,4-座椅支架,5-吊环,6-弹簧绳,7-第一捆带,8-第二捆带,9-合并带,10-脚踏板,11-顶框,12-导向板,13-转向轮,14-把手,15-橡胶板,16-循环传送带,17-凸柱,18-支撑环,19-支撑柱,20-脚踏孔,21-卡扣,22-扣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座椅本体3,所述座椅本体3底部设有两个座椅支架4,座椅支架4为竖直的直板,座椅支架4插装在固定座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座椅本体3顶部设有顶框11,在座椅本体3两侧设有吊环5,吊环5顶部通过弹簧绳6与顶框11对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儿童患者坐在座椅本体3上,将手腕从吊环5中穿过,向下拉动吊环5,通过弹簧绳6的反作用力能够带动儿童上肢进行上下来回运动,通过训练加速康复;所述顶框11上还设有两个第一捆带7和两个第二捆带8,在每个吊环5前后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捆带7和一个第二捆带8,第一捆带7和第二捆带8均与顶框1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捆带7尾端固定连接在顶框11顶部中央,两个第二捆带8尾端固定在合并带9上,合并带9另一端连接有脚踏板10,在顶框11前侧面设有转向轮13,在转向轮13下方设有导向板12,导向板12上设有通孔,所述合并带9从转向轮13上方绕过并从导向板12上的通孔内穿过,在进行训练时,可根据儿童患者的情况选择吊环5与第一捆带7或第二捆带8进行连接,在连接第一捆带7时,可通过双手自然操作进行单臂的上下伸展康复训练,在连接第二捆带8时,儿童患者能够将脚伸入脚踏板10内,通过下肢带动上肢进行上下伸展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进行康复训练,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且连接方式简单快捷,使用方便。具体的,所述顶框11内设有两个支撑环18和一个支撑柱19,支撑柱19位于顶框11中间位置,支撑柱19内部中空,所述第一捆带7从支撑环18内穿过并插入支撑柱19内部后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绳6尾端固定在支撑柱19外壁上,所述第二捆带8前端插入支撑柱19内并与其滑动连接,通过支撑环18和支撑柱19方便捆带的安装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捆带7和第二捆带8前端均具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位于捆带带体上的两个扣孔22,在捆带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座椅本体(3),所述座椅本体(3)底部设有两个座椅支架(4),座椅支架(4)为竖直的直板,座椅支架(4)插装在固定座(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座椅本体(3)顶部设有顶框(11),在座椅本体(3)两侧设有吊环(5),吊环(5)顶部通过弹簧绳(6)与顶框(11)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1)上还设有两个第一捆带(7)和两个第二捆带(8),在每个吊环(5)前后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捆带(7)和一个第二捆带(8),第一捆带(7)和第二捆带(8)均与顶框(1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捆带(7)尾端固定连接在顶框(11)顶部中央,两个第二捆带(8)尾端固定在合并带(9)上,合并带(9)另一端连接有脚踏板(10),在顶框(11)前侧面设有转向轮(13),在转向轮(13)下方设有导向板(12),导向板(12)上设有通孔,所述合并带(9)从转向轮(13)上方绕过并从导向板(12)上的通孔内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座椅本体(3),所述座椅本体(3)底部设有两个座椅支架(4),座椅支架(4)为竖直的直板,座椅支架(4)插装在固定座(1)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座椅本体(3)顶部设有顶框(11),在座椅本体(3)两侧设有吊环(5),吊环(5)顶部通过弹簧绳(6)与顶框(11)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1)上还设有两个第一捆带(7)和两个第二捆带(8),在每个吊环(5)前后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捆带(7)和一个第二捆带(8),第一捆带(7)和第二捆带(8)均与顶框(1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捆带(7)尾端固定连接在顶框(11)顶部中央,两个第二捆带(8)尾端固定在合并带(9)上,合并带(9)另一端连接有脚踏板(10),在顶框(11)前侧面设有转向轮(13),在转向轮(13)下方设有导向板(12),导向板(12)上设有通孔,所述合并带(9)从转向轮(13)上方绕过并从导向板(12)上的通孔内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康复用上肢悬吊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1)内设有两个支撑环(18)和一个支撑柱(19),支撑柱(19)位于顶框(11)中间位置,支撑柱(19)内部中空,所述第一捆带(7)从支撑环(18)内穿过并插入支撑柱(19)内部后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绳(6)尾端固定在支撑柱(19)外壁上,所述第二捆带(8)前端插入支撑柱(19)内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锋莉,郭萌,贾竹亭,
申请(专利权)人:毕锋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