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舷侧闭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39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用阀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包括阀体以及连接于阀体的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还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座、转杆和第一阀盖,第一阀座固接于出口管段,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阀体,转杆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阀盖;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座、推杆和第二阀盖,第二阀座固接于出口管段;推杆的杆部滑动连接于出口管段,推杆的一端固接于第二阀盖,以带动第二阀盖在阀体内平移。该船用舷侧闭锁阀利用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共同作用于一个阀腔,大大减少了阀门布置空间的需求,有利于实现舰船紧凑布置,同时闭锁性能更好,操作更快。

Shipboard block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舷侧闭锁阀
本技术涉及船用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
技术介绍
为保证安全性,船舶通海管路一般布置两道闭锁阀,分别称为舷侧阀和二道阀,布置在靠近船体的一侧的阀称为舷侧阀,布置在舱内的阀称为二道阀。舷侧阀应用于舰船管路穿过耐压船体的舷侧部位,是舱内管路与舷外连接的第一道闭锁,内部流通介质为海水、淡水、污水和污油等,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目前,舷侧阀和二道阀为连续布置形式,由于舱内空间紧凑,舷侧阀和二道阀不易近距离安装,不方便快速操作,可能会导致舷外海水漏入舱内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用以解决现有的舷侧阀和二道阀安装位置较远、不便快速操作而导致的泄露问题,以提高舷侧阀的闭锁性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包括阀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阀体的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还包括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口管段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座、转杆和第一阀盖,所述第一阀座固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阀盖;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座、推杆和第二阀盖,所述第二阀座固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推杆的杆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推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阀盖,以带动所述第二阀盖在所述阀体内平移。其中,还包括连通管以及安装于所述连通管上的连通阀,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口管段,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口管段位于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的管段部分。其中,所述连通阀为球阀。其中,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第一阀座相配合,以封闭所述出口管段;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第二阀座相配合,以封闭所述出口管段;所述第二阀盖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阀座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阀芯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阀体内并固接于所述转杆远离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阀体外。其中,所述转轴伸出所述阀体的一端连接有转动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二阀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外的直线驱动件,所述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推杆。其中,所述进口管段的出口和所述出口管段的进口呈90°夹角设置。其中,所述出口管段为直角弯管。其中,所述进口管段的进口和所述出口管段的出口位于所述推杆的两侧或者同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用舷侧闭锁阀,包括阀体以及连接于阀体的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还包括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出口管段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座、转杆和第一阀盖,利用转杆带动第一阀盖转动,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阀座,实现阀门的启闭。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座、推杆和第二阀盖,利用推杆带动第二阀盖在阀体内平移,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二阀座,实现阀门的启闭。当阀门需要关闭时,则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均处于关闭状态,实现对出口管段的双重闭锁;当阀门打开时,则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可以同步开启,实现快速操作。该船用舷侧闭锁阀利用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共同作用于一个阀腔,大大减少了阀门布置空间的需求,有利于实现舰船紧凑布置,同时闭锁性能更好,操作更快。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进口管段;3:出口管段;4:第一阀座;5:转杆;6:第一阀盖;7:第二阀座;8:推杆;9:第二阀盖;10:连通管;11:连通阀;12:转轴;13:进口法兰;14:出口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包括阀体1以及连接于阀体1的进口管段2和出口管段3,还包括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出口管段3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座4、转杆5和第一阀盖6,第一阀座4固接于出口管段3,转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阀体1,转杆5的下端固接于第一阀盖6。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座7、推杆8和第二阀盖9,第二阀座7固接于出口管段3,推杆8的杆部滑动连接于出口管段3,推杆8的一端固接于第二阀盖9,以带动第二阀盖9在阀体1内平移。具体地,阀体1内设有球形的阀腔,进口管段2的出口和出口管段3的进口均连通于阀腔,以形成导通管路。本实施例中以下方的管段为进口管段2、上方的管段为出口管段3为例进行说明,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为由下至上。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均安装在出口管段3内,且第一阀芯位于第二阀芯的左侧,第一阀芯靠近进口管段2的出口,第二阀芯靠近出口管段3的出口。第一阀座4和第一阀盖6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一阀盖6可以为圆盘、圆台或者半球形。第一阀座4中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阀座4可以为圆环,且圆环的外侧固定在出口管段3的内壁。第一阀盖6可以抵接于第一阀座4,以封闭第一通孔,使第一阀芯呈关闭状态。转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阀体1,转杆5的下端可以带动第一阀盖6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当转杆5顺时针转动时,第一阀盖6远离第一阀座4,第一阀芯呈开启状态;当转杆5逆时针转动时,第一阀盖6靠近第一阀座4,并且最终抵接于第一阀座4,第一阀芯呈关闭状态。第二阀座7和第二阀盖9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二阀盖9也可以为圆盘、圆台或者半球形。第二阀座7中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阀座7可以为圆环,且圆环的外侧固定在出口管段3的内壁。第二阀盖9可以抵接于第二阀座7,以封闭第二通孔,使第二阀芯呈关闭状态。推杆8的左端固接于第二阀盖9,推杆8的杆部可滑动地穿设于出口管段3,可以在密封的同时实现左右滑移。推杆8可以带动第二阀盖9向左平移或者向右平移。当推杆8向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包括阀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阀体的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口管段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n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座、转杆和第一阀盖,所述第一阀座固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阀盖;/n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座、推杆和第二阀盖,所述第二阀座固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推杆的杆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推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阀盖,以带动所述第二阀盖在所述阀体内平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舷侧闭锁阀,包括阀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阀体的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口管段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
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座、转杆和第一阀盖,所述第一阀座固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阀盖;
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座、推杆和第二阀盖,所述第二阀座固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推杆的杆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出口管段,所述推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阀盖,以带动所述第二阀盖在所述阀体内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舷侧闭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管以及安装于所述连通管上的连通阀,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口管段,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口管段位于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的管段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舷侧闭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为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舷侧闭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第一阀座相配合,以封闭所述出口管段;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星胜廖梦然杨小虎陈凯吴君柳勇戴春辉赵振兴吕伟剑王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