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069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薄片主簧、厚片副簧,薄片主簧、厚片副簧的中心处通过中心螺栓固定;薄片主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第四主簧片、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厚片副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薄片主簧的每片主簧片的厚度均小于厚片副簧中的每片副簧片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满足轻载、重载不同工况下的行驶要求,延长了板簧的使用寿命。

A multi leaf spring assembly of semi-trailer with gradual rigid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
技术介绍
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关键重要弹性元件,其承载着车辆行驶所产生的一切力和力矩,是一个受力复杂的综合体,既要有良好的弹性,保证乘坐舒适,又不允许在车辆正常行驶中发生永久变形,影响使用。目前半挂车轻载和重载时,质量变化会引起悬架偏频过大的矛盾,影响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乘坐的舒适性,目前的半挂车板簧仍需要改进来改善半挂车行驶的平顺性、乘坐的舒适性,同时满足轻载、满载的不同要求,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满足轻载、重载不同工况下的行驶要求,延长了板簧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薄片主簧、厚片副簧,所述薄片主簧、厚片副簧的中心处通过中心螺栓固定;所述薄片主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第四主簧片、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所述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的两端等齐,所述第四主簧片一端与第三主簧片等齐,所述第四主簧片的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相对于第四主簧片依次变短;所述厚片副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所述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依次变短;所述薄片主簧的每片主簧片的厚度均小于厚片副簧中的每片副簧片的厚度;所述第一副簧片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六主簧片的曲率半径,且自由状态下第一副簧片的端部与第六主簧片不接触;所述第二副簧片的端部与第一主簧片之间通过卡箍紧固。优选的,所述中心螺栓的自由端由中心螺母紧固。优选的,所述卡箍的底端通过卡箍铆钉实现将卡箍固定于第二副簧片的端部底端,所述卡箍的端部之间贯穿有卡箍螺栓,所述卡箍螺栓的自由端通过卡箍螺母紧固,所述卡箍螺栓上套放有卡箍套管。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簧片的两端连线到中心螺栓中心轴的垂直距离均为85±6mm。优选的,所述薄片主簧的作用长度为97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由处于上部的薄片主簧和处于下部的厚片副簧构成,在一定的轻载范围内仅薄片主簧起作用,当载荷逐渐增大到一定的值时,薄片主簧开始与厚片副簧接触,整体板簧的刚度增加,其特性为非线性,当薄片主簧与厚片副簧完全接触成为一个整体后,板簧的特性变为线性;其中间渐变的非线性特性,可以有效的解决汽车装载质量变化引起悬架偏频过大的矛盾,具有较稳定的固有频率,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乘坐的舒适性;在载荷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厚片副簧和薄片主簧同时承受载荷,产品刚度由薄片主簧的低刚度渐进变化到与厚片副簧共同作用时的较大的刚度,满足不同载荷的运行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平稳、乘坐舒适,同时在相同承载力的情况下,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的俯视图。图中:1、薄片主簧,11、第一主簧片,12、第二主簧片,13、第三主簧片,14、第四主簧片,15、第五主簧片,16、第六主簧片,2、厚片副簧,21、第一副簧片,22、第二副簧片,23、第三副簧片,24、第四副簧片,3、挂钩,4、中心螺栓,5、中心螺母,6、卡箍,61、卡箍铆钉,62、卡箍螺栓,63、卡箍螺母,64、卡箍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薄片主簧1、厚片副簧2,薄片主簧1、厚片副簧2的中心处通过中心螺栓4固定;薄片主簧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主簧片11、第二主簧片12、第三主簧片13、第四主簧片14、第五主簧片15、第六主簧片16,第一主簧片11、第二主簧片12、第三主簧片13的两端等齐,第四主簧片14一端与第三主簧片13等齐,第四主簧片14的另一端设有挂钩3,第五主簧片15、第六主簧片16相对于第四主簧片14依次变短;厚片副簧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副簧片21、第二副簧片22、第三副簧片23、第四副簧片24,第一副簧片21、第二副簧片22、第三副簧片23、第四副簧片24依次变短;薄片主簧1的每片主簧片的厚度均小于厚片副簧2中的每片副簧片的厚度;在重载时,较厚的厚片副簧2更有助于增加整体板簧的刚度。第一副簧片2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六主簧片16的曲率半径,且自由状态下第一副簧片21的端部与第六主簧片16不接触,可以减少轻载过程中第一副簧片21端部与第六主簧片16之间的摩擦。第二副簧片22的端部与第一主簧片11之间通过卡箍6紧固。其中,中心螺栓4的自由端由中心螺母5紧固。其中,卡箍6的底端通过卡箍铆钉61实现将卡箍6固定于第二副簧片22的端部底端,卡箍6的端部之间贯穿有卡箍螺栓62,卡箍螺栓62的自由端通过卡箍螺母63紧固,卡箍螺栓62上套放有卡箍套管64。其中,第一主簧片11的两端连线到中心螺栓4中心轴的垂直距离均为85±6mm。其中,薄片主簧1的作用长度为970mm。具体实施原理,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由处于上部的薄片主簧1和处于下部的厚片副簧2构成,在一定的轻载范围内仅薄片主簧1起作用,当载荷逐渐增大到一定的值时,薄片主簧1开始与厚片副簧2接触,整体板簧的刚度增加,其特性为非线性,当薄片主簧1与厚片副簧2完全接触成为一个整体后,板簧的特性变为线性;其中间渐变的非线性特性,可以有效的解决汽车装载质量变化引起悬架偏频过大的矛盾,具有较稳定的固有频率,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乘坐的舒适性;在载荷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厚片副簧2和薄片主簧1同时承受载荷,产品刚度由薄片主簧1的低刚度渐进变化到与厚片副簧2共同作用时的较大的刚度,满足不同载荷的运行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平稳、乘坐舒适,同时在相同承载力的情况下,延长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性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薄片主簧、厚片副簧,所述薄片主簧、厚片副簧的中心处通过中心螺栓固定;/n所述薄片主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第四主簧片、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所述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的两端等齐,所述第四主簧片一端与第三主簧片等齐,所述第四主簧片的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相对于第四主簧片依次变短;/n所述厚片副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所述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依次变短;/n所述薄片主簧的每片主簧片的厚度均小于厚片副簧中的每片副簧片的厚度;/n所述第一副簧片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六主簧片的曲率半径,且自由状态下第一副簧片的端部与第六主簧片不接触;/n所述第二副簧片的端部与第一主簧片之间通过卡箍紧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刚度半挂车多片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薄片主簧、厚片副簧,所述薄片主簧、厚片副簧的中心处通过中心螺栓固定;
所述薄片主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第四主簧片、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所述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的两端等齐,所述第四主簧片一端与第三主簧片等齐,所述第四主簧片的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第五主簧片、第六主簧片相对于第四主簧片依次变短;
所述厚片副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所述第一副簧片、第二副簧片、第三副簧片、第四副簧片依次变短;
所述薄片主簧的每片主簧片的厚度均小于厚片副簧中的每片副簧片的厚度;
所述第一副簧片的曲率半径大于第六主簧片的曲率半径,且自由状态下第一副簧片的端部与第六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家群卢小将陶兆谊郭惠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新交通汽车板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