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956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入口头,且筒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握把,所述筒体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推管,且筒体的下端位于推管的一侧设置有入水管,所述筒体的内部位于推管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医用清洗水通过入水管进入由出水口喷出对玻璃面进行冲刷,一方面可以对患处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玻璃面的干净,有效的提高了摄像头的清晰度,解决了传统环切装置没有冲洗容易导致摄像头摄像不清晰的问题,通过弹簧的伸缩性可以带动电切环在不切割的时候处于筒体的内部,避免在插入时因触碰开关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问题,进一步的降低了手术风险。

An electric cutting ring device for hysteroscopic corner tum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是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
技术介绍
子宫的某些病变,通过宫腔镜可直接行手术治疗,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不开腹,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子宫无切口,极大地减少了日后剖宫产机率,并且手术预后可以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媲美等优点,首先进行宫腔镜检查,在B超介入下仔细检查宫腔内肌瘤的部位和根蒂部状态,再根据肌瘤类别进行手术。先用环形电极或滚球电极电凝肌瘤表面的大血管和瘤蒂的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再伸出电切环置于需切除组织。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切环装置的电切环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在插入时因触碰开关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安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入口头,且筒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握把,所述筒体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推管,且筒体的下端位于推管的一侧设置有入水管,所述筒体的内部位于推管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板,且筒体的内部位于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筒体的内部位于弹簧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挡板,所述筒体的内部下端位于入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入水口,且筒体的内部对应入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水管,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顶座,且筒体的下端对应推管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顶座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入口头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且入口头的一端设置有玻璃面,所述推管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且推管的下端设置有按钮,所述推管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线,且推管的一端设置有电切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水管与水管连接,所述接线端分别与导电线和外接电源电性相连,所述导电线与电切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与推管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对应推管的位置处设置有孔洞,且挡板的外圈与筒体的内侧相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口头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与推管直径相匹配的圆孔,圆孔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入口头与玻璃面均呈弧形结构,所述玻璃面为一种钢化玻璃材质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套于推管的外部,且弹簧的上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握把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套,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医用清洗水通过入水管进入由出水口喷出对玻璃面进行冲刷,一方面可以对患处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玻璃面的干净,有效的提高了摄像头的清晰度,解决了传统环切装置没有冲洗容易导致摄像头摄像不清晰的问题,通过弹簧的伸缩性可以带动电切环在不切割的时候处于筒体的内部,避免在插入时因触碰开关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问题,进一步的降低了手术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中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推管;2、按钮;3、接线端;4、入水管;5、握把;6、入口头;7、筒体;8、导电线;9、固定板;10、入水口;11、导水管;12、挡板;13、弹簧;14、通孔;15、出水口;16、顶座;17、电切环;18、摄像头;19、玻璃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包括筒体7,筒体7的顶端设置有入口头6,且筒体7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握把5,握把5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套,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橡胶垫能够更好的为握紧握把5提供摩擦力。筒体7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推管1,且筒体7的下端位于推管1的一侧设置有入水管4,筒体7的内部位于推管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板9,且筒体7的内部位于固定板9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3,筒体7的内部位于弹簧13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挡板12,固定板9与推管1固定连接,挡板12对应推管1的位置处设置有孔洞,且挡板12的外圈与筒体7的内侧相固定,弹簧13套于推管1的外部,且弹簧13的上端与挡板12固定连接,弹簧13的下端与固定板9固定连接,手术时将筒体7插入,待筒体7的一端位于患处时,按压推管1使得其端部的电切环17伸出,在不使用时在弹簧13的特性下会带动电切环17缩会筒体7中。筒体7的内部下端位于入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入水口10,且筒体7的内部对应入水口10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水管11,筒体7的上端设置有顶座16,且筒体7的下端对应推管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顶座1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出水口15,入口头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18,且入口头6的一端设置有玻璃面19,入口头6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与推管1直径相匹配的圆孔,圆孔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入口头6与玻璃面19均呈弧形结构,玻璃面19为一种钢化玻璃材质的构件,密封圈可以起到密封效果,避免水和异物渗入,弧形结构可以起到便于插入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推管1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3,且推管1的下端设置有按钮2,推管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线8,且推管1的一端设置有电切环17,入水管4与水管连接,接线端3分别与导电线8和外接电源电性相连,导电线8与电切环17电性连接,接线端3接通电源后通过导电线8接通电切环17,从而可以进行患处切割。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手术时将筒体7插入,弧形结构的玻璃面19可以起到便于插入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待玻璃面19的位于患处时,按压推管1使得其端部的电切环17伸出,接线端3接通电源后通过导电线8接通电切环17,从而可以进行患处切割,将医用清洗水通过入水管4进入由出水口15喷出对玻璃面19进行冲刷,一方面可以对患处进行清洗,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玻璃面19的干净,有效的提高了摄像头18的清晰度,解决了传统环切装置没有冲洗容易导致摄像头18摄像不清晰的问题,在不使用时在弹簧13的特性下会带动电切环17缩会筒体7中。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包括筒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的顶端设置有入口头(6),且筒体(7)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握把(5),所述筒体(7)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推管(1),且筒体(7)的下端位于推管(1)的一侧设置有入水管(4),所述筒体(7)的内部位于推管(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板(9),且筒体(7)的内部位于固定板(9)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3),所述筒体(7)的内部位于弹簧(13)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挡板(12),所述筒体(7)的内部下端位于入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入水口(10),且筒体(7)的内部对应入水口(10)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水管(11),所述筒体(7)的上端设置有顶座(16),且筒体(7)的下端对应推管(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所述顶座(1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入口头(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18),且入口头(6)的一端设置有玻璃面(19),所述推管(1)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3),且推管(1)的下端设置有按钮(2),所述推管(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线(8),且推管(1)的一端设置有电切环(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腔镜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包括筒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的顶端设置有入口头(6),且筒体(7)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握把(5),所述筒体(7)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推管(1),且筒体(7)的下端位于推管(1)的一侧设置有入水管(4),所述筒体(7)的内部位于推管(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板(9),且筒体(7)的内部位于固定板(9)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3),所述筒体(7)的内部位于弹簧(13)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挡板(12),所述筒体(7)的内部下端位于入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入水口(10),且筒体(7)的内部对应入水口(10)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水管(11),所述筒体(7)的上端设置有顶座(16),且筒体(7)的下端对应推管(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所述顶座(1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入口头(6)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18),且入口头(6)的一端设置有玻璃面(19),所述推管(1)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3),且推管(1)的下端设置有按钮(2),所述推管(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线(8),且推管(1)的一端设置有电切环(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宫腔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斯童马剑马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