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2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通过弹簧来控制电机的轴向间隙,缓冲泵工作时的轴向窜动冲击力,泵运行更加稳定,没有异常噪音,而且实现了隔膜泵的连续工作,并在滚针和偏心轮之间设有钢珠,大大减少摩擦接触面积,耐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泵体为一端开口的壳状体,偏心轮套装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叶轮通过滚针倾斜设置在偏心轮的端部,滚针端部与偏心轮对应的滚针安装孔底部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珠,每个隔膜对应的阀下板和阀上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进气口与阀下板和阀上板之间的腔室连通,出气口通过阀下板和阀上板中间的连接部与阀下板和隔膜板之间的腔室连通。

A diaphragm pump with high efficiency of power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
本技术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属于隔膜泵

技术介绍
目前的隔膜泵一般都是间隔性动作,由于电机存在轴向间隙,电机工作时,产生轴向窜动,这种窜动会出现如下技术问题:1、轴向窜动导致泵无法平稳的工作,产生异常噪音;2、轴向窜动将加快泵的传动部分和电机轴承磨损,从而影响泵的使用寿命;3、轴向窜动不稳定,是泵的性能参数变得不可靠。另外,在传统的传动的动力传输方式中,叶轮与偏心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会产生如下技术缺陷:1、摩擦阻力消耗电机输出功率,使泵性能下降;2、偏心轮被逐步磨损,使泵性能降低,导致泵故障和损坏;3、摩擦发热,使偏心轮变形,泵损坏。而且泵间隔性工作也对泵的使用范围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通过弹簧来控制电机的轴向间隙,缓冲泵工作时的轴向窜动冲击力,泵运行更加稳定,没有异常噪音,而且实现了隔膜泵的连续工作,并在滚针和偏心轮之间设有钢珠,大大减少摩擦接触面积,耐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包括电机、泵体、偏心轮、叶轮、隔膜板、隔膜、单向阀、阀下板和阀上板,所述泵体为一端开口的壳状体,所述偏心轮、叶轮、隔膜板、隔膜、单向阀均位于泵体壳内,所述阀下板设置在泵体的开口端部,所述阀上板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上,并将阀下板固定在泵体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泵体开口端的相对端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伸入泵体内,所述偏心轮套装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叶轮通过滚针倾斜设置在偏心轮的端部,且所述叶轮与偏心轮的轴向夹角为20°~70°,所述滚针端部与偏心轮对应的滚针安装孔底部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使得滚针和偏心轮之间的摩擦从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多个所述隔膜匹配的设置在隔膜板上,且多个所述隔膜的一端穿过隔膜板与叶轮连接在一起,所述隔膜的另一端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上,每个所述隔膜对应的阀下板和阀上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气端与阀下板和阀上板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气端贯穿阀下板匹配的设置在隔膜,所述阀上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阀下板和阀上板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阀下板和阀上板中间的连接部与阀下板和隔膜板之间的腔室连通。优选地,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泵体的端部贯穿处设置有轴承,所述偏心轮与所述轴承之间的电机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防止偏心轮轴向窜动。优选地,所述隔膜的结构为:包括膜板、膜套和膜杆,三个所述膜套圆周阵列分布在膜板上,且所述膜套呈碗状结构,所述膜套的开口部匹配的扣在阀下板的凸缘上,所述单向阀的出气端匹配的设置在膜套内,在膜套吸气时,膜套的开口部与阀下板的凸缘之间密封,在膜套排气时,膜套的开口部与阀下板的凸缘挤压变形,失去密封;所述膜杆的一端连接在膜套的碗状底部,所述膜杆的另一端对应连接在叶轮上,所述膜杆用于挤压膜套。优选地,所述阀下板和阀上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对应单向阀的进气端留有通气孔。优选地,所述单向阀为伞钉状单向阀,所述伞钉状单向阀的直杆端顶在阀上板上,所述伞钉状单向阀的伞端匹配的设置在膜套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偏心轮和轴承之间的电机动力输出轴上套装弹簧来控制电机的轴向间隙,缓冲泵工作时的轴向窜动冲击力,泵运行更加稳定,没有异常噪音,三个隔膜膜套交替工作,使得隔膜泵实现了连续工作,并在滚针的端部和偏心轮之间设有钢珠,大大减少滚针端部对偏心轮的摩擦接触面积,使得偏心轮的耐磨能力很大的提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滚珠位置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滚珠位置的安装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弹簧位置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弹簧位置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为电机、2为泵体、3为偏心轮、4为叶轮、5为隔膜板、6为隔膜、61为膜板、62为膜套、63为膜杆、7为单向阀、8为阀下板、9为阀上板、10为弹簧、11为滚针、12为密封垫、13为滚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包括电机1、泵体2、偏心轮3、叶轮4、隔膜板5、隔膜6、单向阀7、阀下板8和阀上板9,所述泵体2为一端开口的壳状体,所述偏心轮3、叶轮4、隔膜板5、隔膜6、单向阀7均位于泵体2壳内,所述阀下板8设置在泵体2的开口端部,所述阀上板9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8上,并将阀下板8固定在泵体2上;所述电机1设置在泵体2开口端的相对端部,所述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伸入泵体2内,所述偏心轮3套装在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叶轮4通过滚针11倾斜设置在偏心轮3的端部,且所述叶轮4与偏心轮3的轴向夹角为20°~70°,所述滚针11端部与偏心轮3对应的滚针安装孔底部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珠13,所述滚珠13使得滚针11和偏心轮3之间的摩擦从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多个所述隔膜6匹配的设置在隔膜板5上,且多个所述隔膜6的一端穿过隔膜板5与叶轮4连接在一起,所述隔膜6的另一端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8上,每个所述隔膜6对应的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的进气端与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单向阀7的出气端贯穿阀下板8匹配的设置在隔膜6,所述阀上板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阀下板8和阀上板9中间的连接部与阀下板8和隔膜板5之间的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泵体2的端部贯穿处设置有轴承,所述偏心轮3与所述轴承之间的电机1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用于防止偏心轮3轴向窜动。进一步地,所述隔膜6的结构为:包括膜板61、膜套62和膜杆63,三个所述膜套62圆周阵列分布在膜板61上,且所述膜套62呈碗状结构,所述膜套62的开口部匹配的扣在阀下板8的凸缘上,所述单向阀7的出气端匹配的设置在膜套62内,在膜套62吸气时,膜套62的开口部与阀下板8的凸缘之间密封,在膜套62排气时,膜套62的开口部与阀下板8的凸缘挤压变形,失去密封;所述膜杆63的一端连接在膜套62的碗状底部,所述膜杆63的另一端对应连接在叶轮4上,所述膜杆63用于挤压膜套62。进一步地,所述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2,所述密封垫12对应单向阀7的进气端留有通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7为伞钉状单向阀,所述伞钉状单向阀的直杆端顶在阀上板9上,所述伞钉状单向阀的伞端匹配的设置在膜套62内。本技术中滚针一端使用圆头,并在滚针和偏心轮之间设有钢珠,大大减少摩擦接触面积同时耐磨能力很大的提升。本技术在偏心轮和电机之间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泵体(2)、偏心轮(3)、叶轮(4)、隔膜板(5)、隔膜(6)、单向阀(7)、阀下板(8)和阀上板(9),所述泵体(2)为一端开口的壳状体,所述偏心轮(3)、叶轮(4)、隔膜板(5)、隔膜(6)、单向阀(7)均位于泵体(2)壳内,所述阀下板(8)设置在泵体(2)的开口端部,所述阀上板(9)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8)上,并将阀下板(8)固定在泵体(2)上;/n所述电机(1)设置在泵体(2)开口端的相对端部,所述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伸入泵体(2)内,所述偏心轮(3)套装在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叶轮(4)通过滚针(11)倾斜设置在偏心轮(3)的端部,且所述叶轮(4)与偏心轮(3)的轴向夹角为20°~70°,所述滚针(11)端部与偏心轮(3)对应的滚针安装孔底部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珠(13),所述滚珠(13)使得滚针(11)和偏心轮(3)之间的摩擦从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多个所述隔膜(6)匹配的设置在隔膜板(5)上,且多个所述隔膜(6)的一端穿过隔膜板(5)与叶轮(4)连接在一起,所述隔膜(6)的另一端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8)上,每个所述隔膜(6)对应的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的进气端与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单向阀(7)的出气端贯穿阀下板(8)匹配的设置在隔膜(6),所述阀上板(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阀下板(8)和阀上板(9)中间的连接部与阀下板(8)和隔膜板(5)之间的腔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高效传递动力的隔膜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泵体(2)、偏心轮(3)、叶轮(4)、隔膜板(5)、隔膜(6)、单向阀(7)、阀下板(8)和阀上板(9),所述泵体(2)为一端开口的壳状体,所述偏心轮(3)、叶轮(4)、隔膜板(5)、隔膜(6)、单向阀(7)均位于泵体(2)壳内,所述阀下板(8)设置在泵体(2)的开口端部,所述阀上板(9)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8)上,并将阀下板(8)固定在泵体(2)上;
所述电机(1)设置在泵体(2)开口端的相对端部,所述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伸入泵体(2)内,所述偏心轮(3)套装在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叶轮(4)通过滚针(11)倾斜设置在偏心轮(3)的端部,且所述叶轮(4)与偏心轮(3)的轴向夹角为20°~70°,所述滚针(11)端部与偏心轮(3)对应的滚针安装孔底部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珠(13),所述滚珠(13)使得滚针(11)和偏心轮(3)之间的摩擦从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多个所述隔膜(6)匹配的设置在隔膜板(5)上,且多个所述隔膜(6)的一端穿过隔膜板(5)与叶轮(4)连接在一起,所述隔膜(6)的另一端匹配的设置在阀下板(8)上,每个所述隔膜(6)对应的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的进气端与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单向阀(7)的出气端贯穿阀下板(8)匹配的设置在隔膜(6),所述阀上板(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阀下板(8)和阀上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阀下板(8)和阀上板(9)中间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瑾璟吴兵
申请(专利权)人:卡川尔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