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8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固定结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软管固定结构包括软管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上盖和与所述手柄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手柄下盖,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轴向布设的第一倒刺;当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盖合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弧面形成周向倒刺孔,所述软管卡设于所述周向倒刺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管固定结构能够使软管与手柄连接牢固,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软管发生后退和旋转,同时能够对软管进行定位。

A fixed structure of h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内窥镜的软管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头部可弯曲的各类软性镜在各类手术中使用,很好地为患者减少了痛苦。现有的软性镜一般是通过软管和设置在软管和手柄内的转向钢丝的配合实现头部弯曲变向。在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查时,需要将软管的一端从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柄里。为了防止软管在插入过程中发生后退或旋转,需要将软管的端部稳固地固定在手柄内。现有的内窥镜软管一般比较难固定在手柄上,通常是采用打胶的方式对软管进行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只能对软管起到初步固定的作用,防止软管后退或旋转的效果欠佳,导致软镜前端不能很好地到达待观察部位,不方便医生观察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固定结构,该软管固定结构能够使软管与手柄连接牢固,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软管发生后退和旋转,同时能够对软管进行定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管固定结构,其包括软管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上盖和与所述手柄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手柄下盖,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轴向布设的第一倒刺;当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盖合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弧面形成周向倒刺孔,所述软管卡设于所述周向倒刺孔内。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下盖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面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布设的第二倒刺;当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盖合时,所述软管抵接于所述第二倒刺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倒刺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下盖内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由两个侧壁相对设置的匚形板组成,每个所述匚形板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软管后退的第三倒刺;所述软管设置于两个所述匚形板之间的间隙中,并抵接于所述第三倒刺上。进一步优选地,两个所述匚形板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所述软管的外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倒刺方向朝向所述匚形板的底壁。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匚形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于两个所述匚形板之间的间隙的位置上设置有U形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形槽的宽度小于间隙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板在两个匚形板的侧壁上形成定位凸起;所述软管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定位凸起上。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下盖和手柄上盖的一端内壁上均设置有两个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弧面为半圆形弧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软管固定结构通过在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的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分布的第一倒刺,使软管的外壁能够卡设在第一倒刺上,不仅能够使软管与手柄连接牢固,同时有效防止软管发生旋转;在固定板上设置有沿径向分布的第二倒刺,并使软管与第二倒刺相抵接,有效防止软管后退;进一步地,在匚形板上设置有竖直布设的第三倒刺,能够进一步防止软管后退;软管的端部抵接于定位凸起上,能够对软管前端进行定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软管固定结构能够使软管与手柄连接牢固,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软管发生后退和旋转,同时能够对软管进行定位。本技术的软管固定结构不仅适用于医用内窥镜和工业内窥镜中,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对软管进行固定的结构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软管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软管固定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倒刺刺入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手柄下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软管;2、手柄上盖;3、手柄下盖;4、固定柱;5、第一倒刺;6、固定板;7、第二倒刺;8、匚形板;9、第三倒刺;10、U形槽;11、定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软管1与手柄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本技术所述的软管1固定结构包括软管1和与软管1端部连接的手柄。其中,手柄包括手柄上盖2和手柄下盖3,手柄上盖2与手柄下盖3与手柄上盖2盖合并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手柄下盖3和手柄上盖2的一端内壁上均设置有两个固定柱4,该固定柱4内设置有内螺纹,使得手柄上盖2和手柄下盖3可通过螺丝等紧固件进行螺接。手柄下盖3上的两个固定柱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同样地,手柄上盖2上的两个固定柱4之间也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每个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弧面,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该弧面的轴向布设的第一倒刺5,用于防止软管1旋转。如图3所示,当手柄上盖2和手柄下盖3盖合时,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弧面形成周向倒刺孔,软管1卡设于周向倒刺孔内,第一倒刺5刺入软管1的外壁内,从而对软管1起到周向固定的作用,有效防止软管1发生旋转。优选地,第一连接板上的弧面为半圆形弧面。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手柄下盖3靠近固定柱4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对应于第一连接板弧面的位置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弧面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沿该弧面周向布设的第二倒刺7,用于对软管1进行轴向固定,以防止软管1倒退;当手柄上盖2和手柄下盖3盖合时,软管1抵接于第二倒刺7上。优选地,第二倒刺7方向朝向远离第一连接板和固定柱4的方向,进一步提高防后退效果。进一步地,手柄下盖3内壁靠近固定柱4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架,该定位架由两个匚形板8组成,每个匚形板8由顶壁、侧壁和底壁构成,两个匚形板8的侧壁相对设置。两个匚形板8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与软管1的外径相匹配,使得软管1的端部很好地卡设在两个匚形板8之间,对软管1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两个匚形板8的侧壁靠近固定柱4和顶壁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防止软管1后退的第三倒刺9,该第三倒刺9竖直设置。软管1设置于两个匚形板8之间的间隙中,并与第三倒刺9相抵接。进一步优选地,第三倒刺9方向朝向匚形板8的底壁,与软管1后退的方向相反,从而进一步防止软管1后退。更进一步地,两个匚形板8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对应于两个匚形板8之间的间隙的位置上设置有供转向钢丝和管线等部件通过的U形槽10。优选地,该U形槽10的宽度小于间隙的宽度,使得第二连接板在两个匚形板8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上形成定位凸起11,用于对软管1前端进行定位。软管1的端部抵接于定位凸起11上,使得软管1前端很好地被定位。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的软管1固定结构通过第一倒刺5可以有效防止软管1旋转、通过第二倒刺7和第三倒刺9可以有效防止软管1倒退,通过定位架和定位凸起11可以分别对软镜主体进行径向定位和轴向定位,从而使软管1与手柄连接牢固、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有利于医生观察病情。上述实施方式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上盖和与所述手柄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手柄下盖,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轴向布设的第一倒刺;当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盖合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弧面形成周向倒刺孔,所述软管卡设于所述周向倒刺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9 CN 20191035394881.一种软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上盖和与所述手柄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手柄下盖,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轴向布设的第一倒刺;当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盖合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弧面形成周向倒刺孔,所述软管卡设于所述周向倒刺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下盖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面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布设的第二倒刺;当所述手柄上盖和手柄下盖盖合时,所述软管抵接于所述第二倒刺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刺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下盖内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由两个侧壁相对设置的匚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杨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