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8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包括机体、左气缸、右气缸、左活塞、右活塞、左配气机构、右配气机构、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和曲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运转时,左活塞和右活塞不仅同时达到上止点和下止点,左活塞和右活塞的运动轨迹在同一中心线上,两活塞的质量以及两连杆的质量和重心位置也是相同,可以完全抵消惯性力,实现无振运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使设备更加轻量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结构适用于所有对置布置的偶数气缸发动机上,四程冲和二冲程发动机都可以做同样改进。

A vibration free two 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特别是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
技术介绍
内燃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改进,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寿命、效率等重要指标已经接近理论上限。内燃发动机的震动问题也很大程度上有所减小,但是由于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的限制,震动不可避免,因此在设计机械时候,发动机的减震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使用活塞发动机的汽车、飞机甚至是发电机组等都要有较好的减震设计,否则轻则影响乘坐舒适性,重则大大降低设备寿命甚至直接引起损坏。柴电潜艇在浮出水面充电时,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柴油机的巨大震动会造成潜艇外壳的震动,此时很容易被敌方监听,隐蔽性不高;现有小型无人机大都用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不论使用的是单缸汽油机还是双缸汽油机,震动都很大,无人机的飞控对震动相当敏感,震动超过承受范围时,飞控会产生姿态感知失常,直接导致无人机坠毁,为此油动无人机发动机及飞控等部位的减震部件都比较笨重,降低了飞机的性能。如图1所示,其中14为配气机构,15为活塞,16为曲轴,17为机体,18为连杆;当发动机运转时,左活塞和右活塞同时达到上止点和下止点,抵消了一部分惯性力,但是两个活塞运动轨迹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因此仍有较大的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从根本上消除活塞式内燃机运行时的震动,使内燃发动机像电动机一样平稳运行,不用特意考虑震动对机械整体的影响,同时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使设备更加轻量化。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左气缸、右气缸、左活塞、右活塞、左配气机构、右配气机构、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和曲轴;所述机体的一端设置有左气缸,机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右气缸;所述左气缸内设置有左活塞,左气缸的端部设置有左配气机构;所述右气缸内设置有右活塞,右活塞的端部设置有右配气机构;所述左活塞与第一连杆机构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一连杆机构的大头端与曲轴相连接;所述右活塞与第二连杆机构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二连杆机构的大头端与曲轴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直杆、前分支连杆和后分支连杆;所述直杆的一端与左活塞相连接,所述直杆的另一端与前分支连杆、后分支连杆的一端相连接,前分支连杆、后分支连杆的另一端均与曲轴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左活塞和右活塞的大小形状相同,且质量和重心位置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的质量和重心位置相同。优选地,所述左活塞和右活塞的运动轨迹在同一中心线上。优选地,所述曲轴为三拐曲轴,且曲轴重心在曲轴轴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运转时,左活塞和右活塞不仅同时达到上止点和下止点,左活塞和右活塞的运动轨迹在同一中心线上,两活塞的质量以及两连杆的质量和重心位置也是相同,可以完全抵消惯性力,实现无振运行;且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使设备更加轻量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双缸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中第一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包括机体1、左气缸2、右气缸3、左活塞4、右活塞5、左配气机构6、右配气机构7、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和曲轴10;所述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左气缸2,机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右气缸3;所述左气缸2内设置有左活塞4,左气缸2的端部设置有左配气机构6;所述右气缸3内设置有右活塞5,右活塞5的端部设置有右配气机构7;所述左活塞4与第一连杆机构8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一连杆机构8的大头端与曲轴10相连接;所述右活塞5与第二连杆机构9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二连杆机构9的大头端与曲轴10相连接;所述曲轴10为三拐曲轴,且曲轴重心在曲轴轴线上。所述第一连杆机构8包括直杆11、前分支连杆12和后分支连杆13;所述直杆11的一端与左活塞4相连接,所述直杆11的另一端与前分支连杆12、后分支连杆13的一端相连接,前分支连杆12、后分支连杆13的另一端均与曲轴10相连接;可消除两个气缸之间的前后位置差,两个活塞的运动轨迹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左活塞4和右活塞5的大小形状相同,且质量和重心位置相同;所述第一连杆机构8和第二连杆机构9的质量和重心位置相同;所述左活塞4和右活塞5的运动轨迹在同一中心线上;当两个活塞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相向或相背运动,且质量相同便可以完全抵消惯性力,实现无振运行。综上所述,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运转时,左活塞和右活塞不仅同时达到上止点和下止点,左活塞和右活塞的运动轨迹在同一中心线上,两活塞的质量以及两连杆的质量和重心位置也是相同,可以完全抵消惯性力,实现无振运行;且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使设备更加轻量化;本技术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结构适用于所有对置布置的偶数气缸发动机上,四程冲和二冲程发动机都可以做同样改进。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左气缸(2)、右气缸(3)、左活塞(4)、右活塞(5)、左配气机构(6)、右配气机构(7)、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和曲轴(10);所述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左气缸(2),机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右气缸(3);所述左气缸(2)内设置有左活塞(4),左气缸(2)的端部设置有左配气机构(6);所述右气缸(3)内设置有右活塞(5),右活塞(5)的端部设置有右配气机构(7);所述左活塞(4)与第一连杆机构(8)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一连杆机构(8)的大头端与曲轴(10)相连接;所述右活塞(5)与第二连杆机构(9)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二连杆机构(9)的大头端与曲轴(10)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左气缸(2)、右气缸(3)、左活塞(4)、右活塞(5)、左配气机构(6)、右配气机构(7)、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和曲轴(10);所述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左气缸(2),机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右气缸(3);所述左气缸(2)内设置有左活塞(4),左气缸(2)的端部设置有左配气机构(6);所述右气缸(3)内设置有右活塞(5),右活塞(5)的端部设置有右配气机构(7);所述左活塞(4)与第一连杆机构(8)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一连杆机构(8)的大头端与曲轴(10)相连接;所述右活塞(5)与第二连杆机构(9)的小头端相连接,第二连杆机构(9)的大头端与曲轴(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振动的双缸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8)包括直杆(11)、前分支连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守亮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瑞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