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8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所述的电磁线圈包括电气元件、支持构件及树脂包封层,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绕组和引线,所述的支持构件包括绕芯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锷状部,从而在该对锷状部之间形成绕组的缠绕部,引线连接在绕组上,树脂包封层包封在绕组外周并将所述引线的内端部分包封;其特征是:其中一个锷状部设有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侧面至少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引线的槽状固定孔。该结构的引线与绕组接触时,由于引线可以插装在槽状固定孔中被定位,能够有效防止合成树脂密封时引线的移动,不但可以对绕组、引线内端进行可靠地密封和固定,且可得到电气元件设置比较紧凑的电磁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冻循环的电磁控制阀、电磁螺线管或者用于冷冻循环的四通切换阀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特别关系与线圈相连的构件和电气元件的放置。
技术介绍
用于冷冻循环的电磁控制阀、电磁螺线管或者用于冷冻循环的四通切换阀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在于将电力转换为磁力变换阀的工作状态,且阀的工作状态的变换可能是极限位置的改变,如介质流通管路的开启或者关闭,也可能是一个工作状态的保持程度,如介质流通管路开启的大小。常见的电磁线圈包括绕芯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锷状部,从而在该对锷状部之间形成绕组的缠绕部,绕组上连接引线,绕组外周包封合成树脂且合成树脂至少将所述的引线部分包封,从而将引线按照设计要求固定以便在实际适用时引线的外端与电源连接,因此,引线的固定在形成线圈时十分关键,然而在进行合成树脂的包封时,往往因为缺少对引线的定位而产生引线位置的移动或者角度上的偏离,最终导致包封后引线不符设计要求。为此,专利文献特开平9-106911公开了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它是在绕组的外侧另设一个引线支架,在引线支架上形成有互相平行的槽状保持部,引线分别插入槽状保持部,通过此引线保持可防止在包封合成树脂时由于树脂流动产生引线的合适位置的移动,不太会出现由于上述引线的两端部,引线的前端部等的绝缘距离的接近而产生不良;该方案提出的分体的槽状保持部用在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上,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会产生大型化倾向的同时也会出现材料成本高等问题。此外,出于上述电磁线圈的多种功能,当需要改善电磁线圈的功能时,如在绕组上串联可变电阻器件,由该可变电阻器件自身的特性控制分配流经绕组的电流自电磁阀启动阶段的高电流向电磁阀保持阶段的低电流变换。然而现有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专利文献特开平9-106911,既没有涉及可变电阻器件的设置,也没有涉及怎样才能合理的置放可变电阻器件以便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的,因为电气元件和功能的增加,由此产生的热量也要尽可能少的影响绕组,同时,绕组在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也要尽可能少的影响电气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结构庞大等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并为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充分发挥其功用提供结构上的保证。为此,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所述的电磁线圈包括电气元件、支持构件及树脂包封层,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绕组和引线,所述的支持构件包括绕芯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锷状部,从而在该对锷状部之间形成绕组的缠绕部,引线连接在绕组上,树脂包封层包封在绕组外周并将所述引线的内端部分包封;其特征是其中一个锷状部设有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侧面至少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引线的槽状固定孔。该结构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引线与绕组接触时,由于引线可以插装在槽状固定孔中被定位,能够有效防止合成树脂密封时引线的移动,不但可以对绕组、引线内端进行可靠地密封和固定,且可得到电气元件设置比较紧凑的电磁线圈。作为对该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延伸部的侧面为平面。所述的锷状部还包括有弧状部,所述的延伸部为由弧状部向一侧延伸而形成。或者为了扩充电磁线圈的功能提供结构上的保证,可以采用下述方案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所述的电磁线圈包括电气元件、支持构件及树脂包封层,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绕组、引线和连接在绕组上的可变电阻器件,所述的支持构件包括绕芯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锷状部,从而在该对锷状部之间形成绕组的缠绕部,引线连接在绕组上,树脂包封层包封在绕组外周并将所述可变电阻器件和引线的内端部分包封;其特征是其中一个锷状部设有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上开设有两个供所述可变电阻器件的端子穿设的贯通孔。本方案,为扩充电磁线圈的功能而增设了可变电阻器件,并通过将可变电阻器件的端子穿设在贯通孔内实现对可变电阻器件的进行全方位的定位,防止引线向任何方向偏离,可以简单地放置,并防止在通过合成树脂包封时可变电阻器件的移动,实施可靠地密封形成整体。作为对该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延伸部呈长方体状,在其两侧设置有布置所述引线的空位。所述的两个贯通孔一个为圆形,一个为长方形。所述的贯通孔平行设置。便于可变电阻器件的连接以及与绕组、引线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所以电气元件的连接得到了可靠地固定。且,电磁线圈上电气元件的固定可以通过合成树脂很好地包封。所述的可变电阻器件为热敏电阻。通过合成树脂可靠密封,所以可确保可变电阻器件与绕组等电气之间保持一定的有效的距离,因此可以得到绝缘性能得到提高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由于可变电阻器件采用热敏电阻,所以随着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根据其电阻值的大小,施加在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的电流强度可发生变化,因此,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的电磁力得到了控制,并且,热敏电阻与绕组等之间可以实现一定的有效距离,不会因为热敏电阻的发热而对绕组等产生影响,可以获得一种良好的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结果,可以防止冷冻循环的冷媒流量的控制所使用的电磁阀施加电流过大,可防止电磁阀被烧坏,且,可以可靠地减少用于切换冷冻循环的冷媒流通方向的四通阀用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滑块的驱动动作及动作保持时所需电流的电力。所述的可变电阻器件的主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可以有效避免其产生的热量影响绕组的正常工作,并且可以避免绕组产生的热量影响可变电阻器件的功能发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上述技术特征所具备的功能,以下给以更详细的说明用于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与绕组等电气连接时,引线放置在锷状部上的延伸部上,由于引线的端子插入贯通孔,可以得到可靠地固定,且在此之外,还可防止合成树脂密封时可能出现的上述部品的移动。平行设置的贯通孔,电气部品如可变电阻器件的设置可以很容易进行,且部品可以正确牢固的固定,因此可以确保电气部品与绕线之间具有一定的有效距离,并通过合成树脂可靠密封,从而提高绝缘性能。所述延伸部作为锷状部的一部分,由于跟弧状部一体设置,可以简单地对电气部品进行设置。所述延伸部的侧面为平面。可利用此侧面和引线之间的空间,就可以简单地进行对引线及电气部品和绕线的连接操作。槽状固定孔在台形状部的端面上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固定引线时,很容易固定所插入的端子部件。将可变电阻器件的端子插入贯通孔,从而得到可靠地固定。而且,在此之外,还可以防止合成树脂密封时可能引起的可变电阻器件的移动。所述的锷状部还包括有弧状部,所述的延伸部为由弧状部向一侧延伸而形成。一体成形的锷状部上可设置一定的电气部品,因此,可得到设置紧凑的电磁线圈。所述的两个贯通孔一个为圆形,一个为长方形。对应可变电阻器件的端子之间的间距,热敏电阻设置在延伸部上的定位自由度得到了提高。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接在延伸部上设置用于定位引线和可变电阻器件等电子元件的定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合成树脂密封时引线的移动,不但可以对绕组、引线内端以及可变电阻器件进行可靠地密封和固定,且可得到电气元件设置比较紧凑的电磁线圈;所述的可变电阻器件的主体位于所述延伸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磁线圈的电气元件定位结构,所述的电磁线圈包括电气元件、支持构件及树脂包封层,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绕组和引线,所述的支持构件包括绕芯和设置在绕芯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锷状部,从而在该对锷状部之间形成绕组的缠绕部,引线连接在绕组上,树脂包封层包封在绕组外周并将所述引线的内端部分包封;其特征是:其中一个锷状部设有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侧面至少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引线的槽状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昌胡梅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