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立柱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37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立柱灯,包括:一顶盖,所述顶盖的外周设有一凹槽;至少一上灯带,所述上灯带绕设于凹槽内;一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上端与所述顶盖的下端连接;至少一下灯带,所述下灯带设于立柱本体内;复数个通光槽,所述通光槽设在立柱本体外表面,供所述下灯带的光源通过;一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及一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安装于顶盖内,且所述电池板分别与上灯带和下灯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多样,既能对车辆起阻挡作用,又能发光,还能为外部的设备提供可充电的接口。

A kind of intelligent column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立柱灯
本技术涉及交通安全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立柱灯。
技术介绍
目前,道路交通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城乡生活的动脉,制约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展望21世纪的城乡交通事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将是城乡建设发展中普遍追求的目标。而发展大、中、低客运量相互匹配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客运交通工具,将是实现上述远景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决策措施。自有汽车以来,世界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作为城市道路中间放置立柱作为护栏,主要起到分隔车道、防止车辆随意跨越变道和美化市容等作用,对道路上的交通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现有的用作护栏的立柱功能比较单一,只是对车辆起阻挡作用,不能发光,影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立柱灯,功能多样,既能对车辆起阻挡作用,又能发光,还能为外部的设备提供可充电的接口。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立柱灯,包括:一顶盖,所述顶盖的外周设有一凹槽;至少一上灯带,所述上灯带绕设于凹槽内;一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上端与所述顶盖的下端连接;至少一下灯带,所述下灯带设于立柱本体内;复数个通光槽,所述通光槽设在立柱本体外表面,供所述下灯带的光源通过;一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及一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安装于顶盖内,且所述电池板分别与上灯带和下灯带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外部电源接线,所述外部电源接线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接线的另一端穿设于底座和立柱本体,并分别与上灯带和下灯带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设于立柱本体上,且所述供电接口分别与电池板与外部电源接线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立柱本体内部的上端,所述套筒的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顶盖的下端外部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将所述套筒与顶盖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本体的底部设有复数个卡持件,所述底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复数个与该卡持件相互匹配的卡槽,相邻两卡槽之间连接有卡位抵柱,每个所述卡持件的同一端上设有与该卡位抵柱相互匹配的卡位调节抵孔,所述卡持件插设于卡槽内,旋转该卡持件后通过所述卡位抵柱卡设于卡位调节抵孔内完成卡位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底盖和一定位块,至少一所述卡持件上设有一插孔,所述底座上与该插孔的相对位置上设有一与所述定位块底部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底部的一侧端具有一与插孔尺寸匹配的插片,所述底盖上与该定位槽的相对位置上设有一与所述定位块顶部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块的底部穿设于定位槽内,旋转该定位块后通过所述插片插设于插孔内完成卡位连接,所述底盖盖合于底座,且所述定位块的顶部穿设于定位孔,并通过定位件进行锁付。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复数个固定孔,通过所述固定孔与固定件的配合将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一圆形加强筋,所述圆形加强筋由复数个均匀分布的扇形加强筋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上灯带呈环形状,所述下灯带呈竖直条形状,所述通光槽呈S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板为太阳能电池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复数个智能立柱灯并排设置在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上,防止车辆在禁止通行的道路上行驶;该智能立柱灯的顶盖上设上灯带,立柱本体内设下灯带,所述上灯带与下灯带通过太阳灯电池板或外部电源供电后,会有发光功能,既有美观的作用,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又能提醒驾驶员前方无法通行,起警示作用;设置供电接口,给外部的设备提供可充电的接口;立柱本体和底座的固定连接方式是将卡持件插设于卡槽内,旋转该卡持件后通过所述卡位抵柱卡设于卡位调节抵孔内完成卡位连接,使得立柱本体与底座紧密贴合;所述定位块的底部穿设于定位槽内,旋转该定位块后通过所述插片插设于插孔内完成卡位连接,所述底盖盖合于底座,且所述定位块的顶部穿设于定位孔,并通过定位件进行锁付,使得立柱本体与底座锁紧,同时也使底盖和底座锁紧;底座的中部设置加强筋,用于加强底座的强度。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立柱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立柱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立柱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立柱本体的立体图之一。图6为本技术中立柱本体的立体图之二。图7为本技术中底座的立体图之一。图8为本技术中底座的立体图之二。图9为本技术中底座的平面图。图10为本技术中底座与底盖配合后的立体图之一。图11为本技术中底座与底盖配合后的立体图之二。图12本技术中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定位块、定位件与底座和底盖的配合效果图之一。图14为本技术中定位块、定位件与底座和底盖的配合效果图之二。图15为本技术中上灯带、下灯带、供电接口、电池板和外部电源接线之间的线路连接图。图中标号说明:1-顶盖、1a-凹槽、1b-外螺纹、2-上灯带、3-立柱本体、31-卡持件、32-卡位调节抵孔、33-插孔、4-下灯带、5-通光槽、6-底座、61-卡槽、62-卡位抵柱、63-定位槽、64-固定孔、65-圆形加强筋、66-扇形加强筋、7-电池板、8-外部电源接线、9-外部电源、10-供电接口、11-底盖、111-定位孔、12-定位块、121-插片、13-定位件、14-套筒、141-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立柱灯,所述智能立柱灯包括:一顶盖1,所述顶盖1的外周设有一凹槽1a;至少一上灯带2,所述上灯带2呈环形状,所述上灯带2绕设于凹槽1a内;一立柱本体3,所述立柱本体3的上端与所述顶盖1的下端连接;至少一下灯带4,所述下灯带4呈竖直条形状,所述下灯带4设于立柱本体3内;复数个通光槽5,所述通光槽5呈弧形状,所述通光槽5设在立柱本体3外表面,供所述下灯带4的光源通过;一底座6,所述底座6与立柱本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及一电池板7,所述电池板7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电池板7安装于顶盖1内,且所述电池板7分别与上灯带2和下灯带4连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给上灯带2和下灯带4供电,让其发光。较佳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立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顶盖,所述顶盖的外周设有一凹槽;/n至少一上灯带,所述上灯带绕设于凹槽内;/n一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上端与所述顶盖的下端连接;/n至少一下灯带,所述下灯带设于立柱本体内;/n复数个通光槽,所述通光槽设在立柱本体外表面,供所述下灯带的光源通过;/n一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及/n一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安装于顶盖内,且所述电池板分别与上灯带和下灯带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立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顶盖,所述顶盖的外周设有一凹槽;
至少一上灯带,所述上灯带绕设于凹槽内;
一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上端与所述顶盖的下端连接;
至少一下灯带,所述下灯带设于立柱本体内;
复数个通光槽,所述通光槽设在立柱本体外表面,供所述下灯带的光源通过;
一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及
一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安装于顶盖内,且所述电池板分别与上灯带和下灯带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柱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部电源接线,所述外部电源接线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接线的另一端穿设于底座和立柱本体,并分别与上灯带和下灯带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立柱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设于立柱本体上,且所述供电接口分别与电池板与外部电源接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柱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立柱本体内部的上端,所述套筒的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顶盖的下端外部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将所述套筒与顶盖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柱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的底部设有复数个卡持件,所述底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复数个与该卡持件相互匹配的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黄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赛诺致远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