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泵(100)具备:第一施力机构(30),其根据被供给的控制压力而对斜板(8)进行施力;第二施力机构(40),其以对抗第一施力机构(30)的方式而对斜板(8)进行施力;调节器(50),其根据活塞泵(100)的喷出压力而对被传导至第一施力机构(30)的控制压力进行控制,第二施力机构(40)具有:压力室(43),其传导有喷出压力;控制活塞,其通过被传导至压力室(43)的喷出压力而朝向斜板(8)被施力,调节器(50)具有:施力部件,其朝向斜板(8)对控制活塞进行施力;滑阀(52),其根据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从而对流体压力进行调节。
Hydraulic rotary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旋转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旋转机。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JP2008-240518A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马力控制调节器的斜板式活塞泵,该马力控制调节器通过输出为大致一定的定马力特性来控制喷出压力和喷出流量。该斜板式活塞泵具备朝向倾斜角变大的方向进行驱动的小径活塞、和朝向倾斜角变小的方向驱动斜板的大径活塞,以作为改变斜板的倾斜角的倾斜致动器。另外,马力控制调节器具备:外侧控制弹簧以及内侧控制弹簧,其将追随斜板而变位的反馈引脚朝向斜板侧进行按压;滑阀,其对被传导至大径活塞的压力室的液压进行控制;阶梯轴部。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特开JP2008-240518A的活塞泵中,通过作为倾斜致动器的小径活塞以及大径活塞来控制斜板的倾斜角度,马力控制调节器通过反馈引脚对斜板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并实施马力控制。由于在上述活塞泵中,需要确保小径活塞、大径活塞、以及马力控制调节器的反馈引脚各自的设置空间,因此,装置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液压旋转机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液压旋转机具备:缸体,其伴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多个缸,其形成于缸体,并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于驱动轴的周向上;活塞,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插入至缸内,并在缸的内部划分出容积室;斜板,其伴随着缸体的旋转使所述活塞往复移动,从而使所述容积室扩大缩小;第一施力机构,其根据被供给的控制压力而对斜板进行施力;第二施力机构,其以对抗第一施力机构的方式而对斜板进行施力;调节器,其根据液压旋转机的自压而对被传导至第一施力机构的控制压力进行控制,第二施力机构具有:压力室,其传导有自压;控制活塞,其通过被传导至压力室的自压而朝向斜板被施力,调节器具有:施力部件,其朝向斜板对控制活塞进行施力;滑阀,其根据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从而对控制压力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旋转机的剖视图。图2为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旋转机的调节器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旋转机100进行说明。液压旋转机100作为能够通过利用来自外部的动力使轴(驱动轴)1旋转而使活塞5往复移动、从而供给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的活塞泵起作用,另外,还作为能够通过利用从外部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体压力使活塞5往复移动而使轴1旋转、从而输出旋转驱动力的活塞电动机起作用。另外,液压旋转机100既可以仅作为活塞泵起作用,也可以仅作为活塞电动机起作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液压旋转机100用作活塞泵的情况进行例示,也将液压旋转机100称为“活塞泵100”。活塞泵100被用作向例如对驱动对象进行驱动的液压缸等的致动器(省略图示)供给工作油的液压供给源。如图1所示,活塞泵100具备:由动力源旋转的轴1;与轴1连结并和轴1一起旋转的缸体2;对缸体2进行收容的壳体3。壳体3具备:有底筒状的壳体本体(外壳)3a;对壳体本体3a的开口端进行封闭并插通有轴1的盖3b。壳体3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省略图示)而与油箱(省略图示)连通。另外,壳体3的内部也可以与后述的吸入通道(省略图示)连通。在经由盖3b的插通孔3c而向外部突出的轴1的一方的端部1a上连结有发动机等动力源(省略图示)。轴1的端部1a通过轴承4a而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盖3b的插通孔3c。轴1的另一方的端部1b被收容于在壳体本体3a的底部上所设置的轴收容孔3d中,并通过轴承4b而被支承成能够自由旋转。在轴1的另一方的端部1b上以和轴1一起旋转的方式同轴地连结有与活塞泵100一起由动力源驱动的齿轮泵等其他的液压泵(省略图示)的转轴(省略图示)。缸体2具有供轴1贯穿的贯穿孔2a,并经由贯穿孔2a而与轴1花键结合。借此,缸体2伴随着轴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在缸体2上,与轴1平行地形成有在一方的端面具有开口部的多个缸2b。多个缸2b以预定的间隔被形成在缸体2的周向上。在缸2b中,以能够自由往复移动的方式插入有圆柱状的活塞5,该活塞5划分出容积室6。活塞5的顶端侧从缸2b的开口部突出,在其顶端部形成有球面座5a。活塞泵100还具有:滑履7,其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和活塞5的球面座5a连结,并与球面座5a滑动接触;斜板8,其伴随着缸体2的旋转而和滑履7滑动接触;阀板9,其设置于缸体2与壳体本体3a的底部之间。滑履7具备:容纳部7a,其对形成于各活塞5的顶端的球面座5a进行容纳;圆形的平板部7b,其与斜板8的滑动接触面8a滑动接触。容纳部7a的内表面被形成为球面状,并与所容纳的球面座5a的外表面滑动接触。借此,滑履7能够相对于球面座5a而在所有方向上进行角度变位。为了使活塞泵100的喷出量能够改变,斜板8以能够倾斜的方式被支承于盖3b。滑履7的平板部7b相对于滑动接触面8a而进行面接触。阀板9为与缸体2的基端面滑动接触的圆板部件,其被固定于壳体本体3a的底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阀板9上形成有吸入端口和喷出端口,其中,所述吸入端口将形成于缸体2的吸入通道与容积室6连接,所述喷出端口将形成于缸体2的喷出通道与容积室6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活塞泵100还具备:倾斜机构20,其根据流体压力而使斜板8倾斜;调节器50,其根据斜板8的倾斜角而对传导至倾斜机构20的流体压力进行控制。倾斜机构20具有:第一施力机构30,其朝向倾斜角变小的方向而对斜板8进行施力;第二施力机构40,其朝向倾斜角变大的方向而对斜板8进行施力。即,第二施力机构40以对抗第一施力机构30的方式对斜板8进行施力。如图1所示,第一施力机构30具有:作为驱动活塞的大径活塞32,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被插入至在盖3b上所形成的第一活塞收容孔31中,并与斜板8抵接;控制压力室33,其通过大径活塞32而被划分在第一活塞收容孔31内。在控制压力室33中,被传导由调节器50调节的流体压力(以下称为“控制压力”)。大径活塞32通过被传导至控制压力室33的控制压力而朝向倾斜角变小的方向对斜板8进行施力。第二施力机构40具有:作为控制活塞的小径活塞42,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被插入至在壳体本体3a上所形成的第二活塞收容孔41中,并与斜板8抵接;压力室43,其通过小径活塞42而被划分在第二活塞收容孔41内。如图2所示,小径活塞42具有:第一滑动部42a;第二滑动部42b,其外径与第一滑动部42a的外径相比较小;台阶面42c,其由第一滑动部42a和第二滑动部42b的外径差形成。第二活塞收容孔41具有:第一收容部41a,其供小径活塞42的第一滑动部42a滑动;第二收容部41b,其内径与第一收容部41a的内径相比较小,且供第二滑动部42b滑动;台阶面41c,其由第一收容部41a与第二收容部41b的内径差形成。第一收容部41a向壳体3的内部开口。由小径活塞42的第二滑动部42b的外周面以及台阶面42c、和第二活塞收容孔41的第一收容部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旋转机,具备:/n缸体,其伴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n多个缸,其形成于所述缸体,并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于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上;/n活塞,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插入至所述缸内,并在所述缸的内部划分出容积室;/n斜板,其伴随着所述缸体的旋转使所述活塞往复移动,从而使所述容积室扩大缩小;/n第一施力机构,其根据被供给的控制压力而对所述斜板进行施力;/n第二施力机构,其以对抗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方式而对所述斜板进行施力;/n调节器,其根据所述液压旋转机的自压而对被传导至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所述控制压力进行控制,/n所述第二施力机构具有:/n压力室,其传导有所述自压;/n控制活塞,其通过被传导至所述压力室的所述自压而朝向所述斜板被施力,/n所述调节器具有:/n施力部件,其朝向所述斜板对所述控制活塞进行施力;/n滑阀,其根据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从而对所述控制压力进行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JP 2018-1836781.一种液压旋转机,具备:
缸体,其伴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多个缸,其形成于所述缸体,并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于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上;
活塞,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插入至所述缸内,并在所述缸的内部划分出容积室;
斜板,其伴随着所述缸体的旋转使所述活塞往复移动,从而使所述容积室扩大缩小;
第一施力机构,其根据被供给的控制压力而对所述斜板进行施力;
第二施力机构,其以对抗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方式而对所述斜板进行施力;
调节器,其根据所述液压旋转机的自压而对被传导至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所述控制压力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施力机构具有:
压力室,其传导有所述自压;
控制活塞,其通过被传导至所述压力室的所述自压而朝向所述斜板被施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名地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