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台装置、制造设备和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955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台装置、制造设备和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机台装置,其包含机台本体、工作区和至少一个工件放置区。所述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后部分和二侧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所述侧部分延伸于所述前部分和所述后部分之间。所述工作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用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所述工作区朝向所述前部分开放。所述工件放置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所述侧部分中的一个处,用以放置所述工件。所述工件放置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工作区与所述后部分之间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台装置、制造设备和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台装置、一种制造设备和一种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涉及可从所述机台装置的所述后部分取放工件的机台装置、包括所述机台装置的制造设备以及所述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行大部分的打线机器(WireBondmachine)以操作员进行供料和取料,如此不但耗费人力且恐增加机台闲置率。有鉴于此,部分的打线工艺工作站改以自动化设备代替操作员进行供料和取料以建立自动化系统。常用的自动化设备分别为天车系统(OverHeadVehicleController)和无人搬运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其中,天车系统将轨道架设于厂房的天花板,并透过悬吊设备进行货料的运送。所述悬吊设备以直上直下的方式进行供料和取料的动作,然而打线机器的料盒(magazine)为上下两层布置(即,上层料盒位于下层料盒的正上方),因此天车系统并无法越过上层料盒夹取下层料盒。无人搬运车为在厂房地面行驶的无人车且其具有机械手臂。现行厂房机台布置以面对面方式进行摆设(即,一排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是面对另一排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且所述二排打线机器间的走道宽约100厘米。所述走道供操作员进行作业(例如故障的排除)所站立之用。由于无人搬运车宽度约80厘米,如果于走道上增设无人搬运车,可能会发生无人搬运车与操作员碰撞的工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项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机台装置包括机台本体、工作区和至少一个工件放置区。所述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后部分和二侧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所述侧部分延伸于所述前部分和所述后部分之间。所述工作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用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所述工作区朝向所述前部分开放。所述工件放置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所述侧部分中的一个处,用以放置工件。所述工件放置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工作区与所述后部分之间的位置。根据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制造设备包括移动通道、至少一个机台装置和搬运装置。所述机台装置包括机台本体和工作区。所述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和后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所述工作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且朝向所述前部分开放,以供作业员进行作业。所述机台装置的后部分朝向所述移动通道。所述搬运装置位于所述移动通道,以从所述机台装置的后部分进行取放作业。根据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a)提供多个机台装置,每一机台装置包括机台本体和工作区,所述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和后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所述工作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且朝向所述前部分开放;其中,所述机台装置排成至少一排,且所述机台装置的后部分朝向移动通道;(b)提供搬运装置于所述移动通道;以及(c)利用所述搬运装置从所述机台装置的后部分进行料盒取放作业,且所述机台装置在所述工作区进行加工。附图说明当与附图一起阅读时,可从以下详述描述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方面。应注意,各种结构可能并未按比例绘制,且为论述的清晰性可任意增加或减小各种结构的尺寸。图1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机台装置的前视立体组合图。图2说明图1中所展示的机台装置1的后视立体组合图。图3说明图1中所展示的机台装置1的立体分解图。图4说明图1中所展示的机台装置1的前视部分立体组合图,其中省略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图5说明图1中所展示的机台装置1的打线机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6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制造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说明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的实例的一或多个阶段。图16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制造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贯穿图式和详细描述使用共用参考编号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容易理解。以下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实施所提供标的物的不同特征的诸多不同实施例或实例。下文描述组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以揭示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当然,这些仅为实例且并不希望为限制性。举例来说,在随后描述中将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上方或其上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以直接接触方式形成或安置的实施例,且也可包括其中可在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形成或安置额外特征使得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本专利技术可在本文中所提供的各种实例中重复参考编号和/或字母。此重复是出于简约和清楚的目的且自身并不指示所论述的各种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比较实施例的打线机器(或打线机台)中,供/出料盒(magazine)放置于靠近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的载台,以利操作员搬运供/出料盒,而进行供/出料的作业。再者,所述打线机器的打线区朝向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以利操作员面对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进行打线区的故障的排除。即,供/出料盒(magazine)所放置的位置(即所述载台)是对应于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与所述打线机器的打线区之间。此外,所述打线机器包括二个升降装置(Elevator),其中一个升降装置具有夹头以将载台上的供料盒搬运到所述打线区的进料端,且另一个升降装置具有夹头以将载台上的出料盒搬运到所述打线区的出料端。所述升降装置夹头朝向所述载台(即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即,所述升降装置所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打线机器的背面(背侧)与所述打线机器的打线区之间。但是,由于操作员所占的位置与供/出料盒都邻近于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当设置自动化设备(例如:无人搬运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取代操作员时,由于所述自动化设备(例如:无人搬运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需从所述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进行自动供/出料,如此,容易发生所述自动化设备(例如:无人搬运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与进行故障排除的作业员碰撞的工安问题。另一方面,厂房机台布置以面对面方式进行摆设(即,一排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面对另一排打线机器的前面(前侧)),如果在所述二排打线机器间的走道设置轨道和自动搬运装置(例如:机械手臂),其中所述自动搬运装置(例如:机械手臂)可在所述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台装置,其包括:/n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后部分和二侧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所述侧部分延伸于所述前部分和所述后部分之间;/n工作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用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其中,所述工作区朝向所述前部分开放;以及/n至少一个工件放置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所述侧部分中的一个处,用以放置工件,其中,所述工件放置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工作区与所述后部分之间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7 TW 1071440521.一种机台装置,其包括:
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后部分和二侧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所述侧部分延伸于所述前部分和所述后部分之间;
工作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用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其中,所述工作区朝向所述前部分开放;以及
至少一个工件放置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所述侧部分中的一个处,用以放置工件,其中,所述工件放置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工作区与所述后部分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装置,更包括打线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区,且附着到所述机台本体,用以对所述待加工工件进行打线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打线装置包括:
工作平台,用以承载待加工工件;
线盒,用以存储导线;
进给装置,用以调整所述导线的方向,且进给所述导线;以及
打线机构,接受来自所述进给装置的导线,其中所述打线机构包括打线头,用以将所述导线连接到所述待加工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工作区的位置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前部分和所述机台本体的后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侧部分包括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分是相对所述第二侧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工件放置区包括第一工件放置区和第二工件放置区,其中,所述第一工件放置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第一侧部分,且邻近于所述工作区的进料端,所述第二工件放置区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第二侧部分,且邻近于所述工作区的出料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台装置,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载台和至少一个第二载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载台位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区,且附着到所述机台本体,用以承载料盒;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载台位于所述第二工件放置区,且附着到所述机台本体,用以承载料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载台包括第一上载台和第一下载台,所述第一上载台位于所述第一下载台的上方,所述工作区的所述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一上载台和所述第一下载台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载台包括第二上载台和第二下载台,所述第二上载台位于所述第二下载台的上方,所述工作区的所述出料端位于所述第二上载台和所述第二下载台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装置,更包括至少一个载台,位于所述工件放置区,且附着到所述机台本体,用以承载料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载台具有突出缘和凹槽,所述突出缘位于所述载台的后端,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载台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装置,更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具,位于所述机台本体的所述侧部分中的一个处,且附着到所述机台本体的前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机具具有夹头,所述夹头朝向所述机台本体的后部分,用以夹取位于所述工件放置区的料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台装置,其中所述工作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升降机具和所述工件放置区之间。


13.一种制造设备,其包括:
移动通道;
至少一个机台装置,其包括:
机台本体,具有前部分和后部分,所述后部分是相对所述前部分;以及
工作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耀德庄智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