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及采用该液力端的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44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包括:泵体;函体;柱塞体;主密封填料,设于柱塞体与泵体的泵腔的内壁之间;泵体的泵腔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中安置有分体定位圈,该分体定位圈的内圈部分外露出泵体的环形凹槽从而形成轴向定位台阶;主密封填料包括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第二密封填料部分,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分别抵在分体定位圈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前后两侧。上述位于分体定位圈的前后两侧的密封填料在柱塞体往复运动过程中各自密封互不干涉,且能够被润滑油交替浸润,从而有效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双作用柱塞泵中密封填料受双向轴向力后产生的柱塞密封填料发热过烧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该液力端的柱塞泵。

The hydraulic end of double acting plunger pump and the plunger pump adopting the hydraulic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及采用该液力端的柱塞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柱塞泵
,尤其涉及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及采用该液力端的柱塞泵。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上节能降噪已是工作中的急中之急,大功率注水泵可是用电大户,离心泵单机配电功率一般都在1250KW以上,功率配大的在2000KW以上,而且泵效均在65%左右,绝对是用电大户。所有选用大流量往复泵配套功率1000KW以上与离心泵相比节电非常显著,是广大油田用户所追求的设备。往复式柱塞泵一般分为单作用、双作用。单作用指的是单向作功,即柱塞往前运行时作功,往后运行时不作功。双作用为往前往后运行时都作功。由于采用双作用结构的往复泵效率高、节能明显,是当前油田大流量注水设备替代离心泵注水来节能降噪是非常关键的注水工艺之一。现有的双向作功柱塞泵的液力端采用活塞式的较多,具体通过在活塞运行的腔中设置缸套,通过活塞的轴向运动实现介质的吸入排出功能,具体参见申请号为CN201910008398.6(公开号为:CN10945832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往复泵卧式阀组的双作用液力端》。选用活塞式双向作功柱塞泵的液力端在油介质中运行较适合,但在水介质中运行,活塞的发热就频繁,寿命短无法满足现场要求,特别是油田用于采油工艺中的往复式注水泵上应用。相应地,而现有双作用柱塞泵的液力端较少采用柱塞填料密封结构,因为柱塞填料密封结构存在寿命较短,摩擦功耗较大的问题。具体原因如下,由于柱塞往前运行以及往后运行过程均在作功(即双向作功),这便导致安置在泵体中的主填料密封与柱塞间始终是双向受力,进而致使柱塞表面与主填料密封之间不能进介质润滑剂冷却润滑,摩擦产生热量无法带走,促使柱塞填料寿命变短,而很难保证工况有效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及采用该液力端的柱塞泵,以解决双作用工作机理中的柱塞填料双向受力问题,使介质润滑剂能进入柱塞与柱塞填料之间的摩擦面中,减少柱塞填料的摩擦力,进而降低磨擦功耗及提高泵效寿命成为了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第一个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以解决柱塞泵双作用工作机理中的柱塞填料双向受力问题,使润滑油能进入到柱塞体与柱塞填料之间的摩擦面中,减少柱塞填料的摩擦力,进而降低磨擦功耗及提高泵效寿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第二个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的柱塞泵。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包括:泵体,具有泵腔以及与该泵腔相连通的两个阀组安装腔;函体,连接在所述泵体的后端,具有与所述泵体的泵腔相连通的柱塞通道;柱塞体,前后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函体的柱塞通道及所述泵体的泵腔内;主密封填料,设于所述柱塞体与所述泵体的泵腔的内壁之间;所述泵体的泵腔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中安置有分体定位圈,该分体定位圈的内圈部分外露出所述泵体的环形凹槽从而形成轴向定位台阶,并将所述泵体的泵腔划分为与上述两个阀组安装腔分别对应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主密封填料包括安置在第一腔体中的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安置在第二腔体中的第二密封填料部分,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分别抵在所述分体定位圈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前后两侧;所述泵体上还设有与外部供油单元相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供应润滑油的第一润滑油通道。为了方便地向位于分体定位圈的前后两侧的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第二密封填料部分供应润滑油,以将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第二密封填料部分进行充分有效润滑,所述分体定位圈的外圆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相通的第一环形导油槽,所述分体定位圈的内圆部分设有与所述泵体的泵腔相通的第二环形导油槽,所述分体定位圈沿其圆周方向还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环形导油槽以及第二环形导油槽的导油孔。润滑油在经第一润滑油通道流入到分体定位圈上时,可沿分体定位圈的外侧的第一环形导油槽迅速分散,进而通过各导油孔进入分体定位圈的内侧的第二环形导油槽中,然后可对两侧的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第二密封填料部分进行充分有效润滑。为了将分体定位圈顺利装配到泵体的内壁上的环形凹槽中,所述分体定位圈沿圆周方向分割为两段或者多段。为了将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牢靠地固定在泵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包括第一函体密封套、第一填料密封组件以及第一补偿弹簧,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的后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一填料密封组件以及第一补偿弹簧均依次设于第一函体密封套内并抵在第一函体密封套的第一环形台阶与对应设于所述泵体的前端的弹簧定位座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填料部分包括第二函体密封套、第二填料密封组件以及第二补偿弹簧,所述第二函体密封套的前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二环形台阶,所述第二填料密封组件以及第二补偿弹簧均依次设于第二函体密封套内并抵在第二函体密封套的第二环形台阶与所述函体之间;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设于所述泵体的第一腔体中,并由所述的弹簧定位座压紧在所述分体定位圈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前侧,所述第二函体密封套设于所述泵体的第二腔体中,并由所述的函体压紧在所述分体定位圈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后侧。为了保证第一函体密封套、第二函体密封套与分体定位圈之间配合的牢固性,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的后端口的外周壁上设有内凹形成的第一定位台阶,并通过该第一定位台阶定位在所述分体定位圈的内孔中;所述第二函体密封套的前端口的外周壁上设有内凹形成的第二定位台阶,并通过该第二定位台阶定位在所述分体定位圈的内孔中,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函体密封套的前端面之间形成与所述分体定位圈的第二环形导油槽对应相通的环形过流间隙;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以及第二函体密封套上在与相应的阀组安装腔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多条内外贯通的过流孔道。为了将弹簧定位座牢固地装配在所述泵体上,进而保证函体、第一函体密封套以及第二函体密封套以及弹簧定位座之间在轴向固定的稳定性,所述泵体的泵腔为前后贯通的孔道,所述弹簧定位座的后侧具有与所述泵体的泵腔的前端口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台阶,所述弹簧定位座通过前法兰压紧在所述泵体上,其中,所述弹簧定位座的前侧具有锥型凸台,所述前法兰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弹簧定位座的锥型凸台相适配的锥形凹部。为了保证主密封填料能够被被润滑油充分润滑,所述外部供油单元包括:油罐,位于所述泵体的上方,内部盛有润滑油,并与所述泵体的第一润滑油通道连通;交换罐,位于所述泵体的下方,用于将进入到其中的润滑油及介质进行交换分离,并与对应设于所述泵体上且与所述泵体上的环形凹槽相通的第二润滑油通道相连通,该交换罐上还设有排污管线以及与所述油罐连通的平衡管线;观察阀,设于所述泵体的第二润滑油通道与所述交换罐之间的流通路径中,包括具有流道的阀体以及沿阀体流道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锥形阀芯,所述阀体上对应设有用于安置各锥形阀芯的锥形孔,所述锥形阀芯的中部还设有与阀体的流道连通以供介质流出的介质孔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包括:/n泵体(10),具有泵腔(100)以及与该泵腔(100)相连通的两个阀组安装腔(11);/n函体(20),连接在所述泵体(10)的后端,具有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相连通的柱塞通道(200);/n柱塞体(30),前后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函体(20)的柱塞通道(200)及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内;/n主密封填料,设于所述柱塞体(30)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的内壁之间;/n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12),该环形凹槽(12)中安置有分体定位圈(40),该分体定位圈(40)的内圈部分外露出所述泵体(10)的环形凹槽(12)从而形成轴向定位台阶(401),并将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划分为与上述两个阀组安装腔(11)分别对应连通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所述主密封填料包括安置在第一腔体(101)中的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安置在第二腔体(102)中的第二密封填料部分,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分别抵在所述分体定位圈(40)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前后两侧;所述泵体(10)上还设有与外部供油单元相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供应润滑油的第一润滑油通道(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包括:
泵体(10),具有泵腔(100)以及与该泵腔(100)相连通的两个阀组安装腔(11);
函体(20),连接在所述泵体(10)的后端,具有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相连通的柱塞通道(200);
柱塞体(30),前后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函体(20)的柱塞通道(200)及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内;
主密封填料,设于所述柱塞体(30)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的内壁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12),该环形凹槽(12)中安置有分体定位圈(40),该分体定位圈(40)的内圈部分外露出所述泵体(10)的环形凹槽(12)从而形成轴向定位台阶(401),并将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划分为与上述两个阀组安装腔(11)分别对应连通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所述主密封填料包括安置在第一腔体(101)中的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和安置在第二腔体(102)中的第二密封填料部分,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分别抵在所述分体定位圈(40)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前后两侧;所述泵体(10)上还设有与外部供油单元相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以及第二密封填料部分供应润滑油的第一润滑油通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定位圈(40)的外圆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13)相通的第一环形导油槽(41),所述分体定位圈(40)的内圆部分设有与所述泵体(10)的泵腔(100)相通的第二环形导油槽(42),所述分体定位圈(40)沿其圆周方向还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环形导油槽(41)以及第二环形导油槽(42)的导油孔(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定位圈(40)沿圆周方向分割为两段或者多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填料部分包括第一函体密封套(51)、第一填料密封组件(52)以及第一补偿弹簧(53),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51)的后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台阶(54),所述第一填料密封组件(52)以及第一补偿弹簧(53)均依次设于第一函体密封套(51)内并抵在第一函体密封套(51)的第一环形台阶(54)与对应设于所述泵体(10)的前端的弹簧定位座(14)之间;
所述第二密封填料部分包括第二函体密封套(61)、第二填料密封组件(62)以及第二补偿弹簧(63),所述第二函体密封套(61)的前端口具有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二环形台阶(64),所述第二填料密封组件(62)以及第二补偿弹簧(63)均依次设于第二函体密封套(61)内并抵在第二函体密封套(61)的第二环形台阶(64)与所述函体(20)之间;
所述第一函体密封套(51)设于所述泵体(10)的第一腔体(101)中,并由所述的弹簧定位座(14)压紧在所述分体定位圈(40)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前侧,所述第二函体密封套(61)设于所述泵体(10)的第二腔体(102)中,并由所述的函体(20)压紧在所述分体定位圈(40)的轴向定位台阶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作用柱塞泵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海陈英峰刘和平葛溪柯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