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类,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
技术介绍
1、co2介质已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co2介质的特性逐步被人们认识和进一步推广,并得到较高的经济利益回报。
2、油田三次采油工艺中应用液态co2进行吞吐和驱油工艺,由于co2敏感于压力与温度,在注入过程中,泵进口压力与温度在饱蒸数据的临界点以下就很容易气化,一旦发生co2气化现象,将会使常规co2注入设备难以正常有效工作;因此,将co2注入过程保持在超临界态状态下(压力≥20mpa,温度≥ 30℃)注入效率为最高。
3、现有技术中,超临界注入就是把液态co2经初次增压至超临界态后,再通过往复式注入泵进行第二次增压,这样把压缩后co2输注到地下来瞬间补充和提高地下的压力,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而现有的往复式注入泵,其内部的各无效容积较大,例如函体腔、泵体腔、各个阀腔、柱塞运行腔中形成的容积,容易使超临界co2介质进入这些无效容积,在柱塞运行的过程中,无法将这些无效容积内的超临界co2介质排出,使得往复泵输送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效容积较少、输送效率较高的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包括立式设置的泵体、设置于所述泵体一侧的函体以及柱塞;所述泵体包括水平设置于内部的泵体柱塞通道,以及与所述泵体柱塞通道相通且呈十字型设置的组合阀腔;所述函体中水平设有与所述泵
3、所述进液阀组件包括进液阀座,以及在进液阀座的通道内上下运动的进液阀芯,所述排液阀组件包括排液阀座,以及在排液阀座的通道内上下运动的排液阀芯;
4、所述进液阀组件和排液阀组件被所述柱塞控制启闭,当所述柱塞向后运动时,所述进液阀芯的上端部、排液阀芯的下端部分别进入柱塞运行腔中;当所述柱塞向前运动时,所述进液阀芯的上端部、排液阀芯的下端部分别缩回并填充至进液阀座和排液阀座中来控制无效容积。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函体中的函体柱塞通道被柱塞填满,泵体中的泵体柱塞通道与组合阀腔相通且呈十字型设置,泵体柱塞通道包括泵体运行腔、前腔段和后腔段,组合阀腔包括与柱塞运行腔相通的下腔段与上腔段,其中前腔段被前填充组件填满,后腔段被柱塞填满,下腔段与上腔段内部分别被进液阀组件与排液阀组件填满,采用这种布局,使得可供超临界co2介质进入的容积只剩下泵体运行腔和后腔段,而柱塞的前端是在泵体运行腔和后腔段往复运动的,在柱塞向前运动时,本专利技术内的无效容积只剩下泵体运行腔、后腔段与柱塞之间预留的安全间隙,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无效容积较少,提高了泵效;此外,本专利技术进液阀芯的上端部、排液阀芯的下端部在柱塞向后运动时是位于柱塞运行腔中的,当所述柱塞向前运动时,进液阀芯的上端部、排液阀芯的下端部分别缩回至进液阀座和排液阀座中,从而填充了进液阀座和排液阀座中的无效容积,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无效容积进一步减少,进一步提高了泵效。
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中所述排液阀芯包括设置于下端部的下填充部,所述排液阀座包括设置于通道下方的下填充腔;所述下填充部在所述柱塞向后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向下进入柱塞运行腔中;所述下填充部在所述柱塞向前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入下填充腔中;所述排液阀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腔段上段的弹簧阀罩;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原本在排液阀芯上行过程中,会产生无效容积的下填充腔被预留的下填充部填充,从而减小了下填充腔的无效容积。
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中所述进液阀芯包括设置于上端部的上填充段,所述进液阀座包括设置于通道上方的上填充腔;所述上填充段在所述柱塞向后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向上进入柱塞运行腔中;所述上填充段在所述柱塞向前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入上填充腔;所述进液阀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腔段下段的弹簧座;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原本在进液阀芯下行过程中,会产生无效容积的上填充腔被预留的上填充段填充,从而减小了上填充腔的无效容积。
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中所述前填充组件包括前塞头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泵体前侧的前法兰;所述前塞头塞入并填充于所述前腔段中,用于固定进液阀组件和排液阀组件;通过上述设计,前填充组件的设置使得前腔段中的容积得到填充,有利于减少泵体内的无效容积,并使前腔段获得可靠的密封,避免因泄漏导致输送超临界co2介质压力变化。
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中所述弹簧阀罩上方设有上堵头;所述上堵头上方设有上法兰;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排液阀组件上端的零件间隙获得可靠的密封,避免因泄漏导致输送超临界co2介质压力变化,此外,上堵头和上法兰可以压紧弹簧阀罩,避免排液阀组件的轴向窜动。
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中所述函体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泵体一侧且内部中空的主函体;所述主函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柱塞接触的主填料;所述主函体上设有与所述主填料相通,且通有循环润滑油的进液润滑管汇和排液润滑管汇,以便减少所述柱塞的摩擦温度;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润滑油进入主填料,从而降低摩擦系数,避免柱塞在往复运动中因摩擦产生过高的温度,以便减少超临界co2介质气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设置的泵体(1)、设置于所述泵体(1)一侧的函体(2)以及柱塞(3);所述泵体(1)包括水平设置于内部的泵体柱塞通道(11),以及与所述泵体柱塞通道(11)相通且呈十字型设置的组合阀腔(12);所述函体(2)中水平设有与所述泵体柱塞通道(11)相配合的函体柱塞通道(21);所述泵体柱塞通道(11)包括泵体运行腔(111)、设置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一侧的前腔段(112)以及设置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另一侧的后腔段(113);所述柱塞(3)填满所述函体柱塞通道(21),且所述柱塞(3)的前端部可往复地运行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和后腔段(113)内;所述前腔段(112)中填充设有前填充组件(13);所述组合阀腔(12)包括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相通的下腔段(121)与上腔段(122);所述下腔段(121)中填充设有进液阀组件(14);所述上腔段(122)中填充设有排液阀组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阀芯(153)包括设置于下端部的下填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芯(143)包括设置于上端部的上填充段(1431),所述进液阀座(141)包括设置于通道上方的上填充腔(1411);所述上填充段(1431)在所述柱塞(3)向后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向上进入柱塞运行腔(111)中;所述上填充段(1431)在所述柱塞(3)向前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入上填充腔(1411);所述进液阀组件(14)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腔段(121)下段的弹簧座(1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填充组件(13)包括前塞头(13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泵体(1)前侧的前法兰(132);所述前塞头(131)塞入并填充于所述前腔段(112)中,用于固定进液阀组件(14)和排液阀组件(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阀罩(152)上方设有上堵头(154);所述上堵头(154)上方设有上法兰(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函体(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泵体(1)一侧且内部中空的主函体(22);所述主函体(22)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柱塞(3)接触的主填料(23);所述主函体(22)上设有与所述主填料(23)相通,且通有循环润滑油的进液润滑管汇(24)和排液润滑管汇(25),以便减少所述柱塞(3)的摩擦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设置的泵体(1)、设置于所述泵体(1)一侧的函体(2)以及柱塞(3);所述泵体(1)包括水平设置于内部的泵体柱塞通道(11),以及与所述泵体柱塞通道(11)相通且呈十字型设置的组合阀腔(12);所述函体(2)中水平设有与所述泵体柱塞通道(11)相配合的函体柱塞通道(21);所述泵体柱塞通道(11)包括泵体运行腔(111)、设置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一侧的前腔段(112)以及设置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另一侧的后腔段(113);所述柱塞(3)填满所述函体柱塞通道(21),且所述柱塞(3)的前端部可往复地运行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和后腔段(113)内;所述前腔段(112)中填充设有前填充组件(13);所述组合阀腔(12)包括与所述柱塞运行腔(111)相通的下腔段(121)与上腔段(122);所述下腔段(121)中填充设有进液阀组件(14);所述上腔段(122)中填充设有排液阀组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超临界co2介质的往复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阀芯(153)包括设置于下端部的下填充部(1531),所述排液阀座(151)包括设置于通道下方的下填充腔(1511);所述下填充部(1531)在所述柱塞(3)向后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向下进入柱塞运行腔(111)中;所述下填充部(1531)在所述柱塞(3)向前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入下填充腔(1511)中;所述排液阀组件(15)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腔段(12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峰,陈明海,葛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