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呼吸机领域,尤其涉及叶轮、呼吸机及风机。
技术介绍
1、风机是家用呼吸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输送气体,以改善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做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
2、近些年来,呼吸机行业更新迭代迅速,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的风机受到市场追捧,但风机要做到体积小意味着叶轮也需要相应减小,减小体积后叶轮需要考虑如何平衡、风量和噪声的问题。另外,呼气时和风机内部气流对冲产生啸叫声也亟需解决。
3、因此,亟需能有效抑制噪声发生的叶轮、风机及呼吸机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有效抑制噪声发生的叶轮。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有效抑制噪声发生的风机。
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有效抑制噪声发生的呼吸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轮。叶轮为圆盘状,叶轮包括盘体和安装于盘体顶部的叶片,盘体从内至外依次相连的引风体、导风体和保压环,导风体呈向上倾斜设置,引风体的顶面为圆弧曲面结构,导风体的顶面为斜面结构,叶片包括均为弯折设置的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依次重复排列,主叶片、副叶片及次副叶片相互之间围出风道,副叶片和次副叶片设于导风体的顶部,主叶片包括设于引风体的顶部的第一段结构和设于导风体的顶部的第二段结构,第一段结构的高度向导风体逐渐增高,第二段结构、副叶片和次副叶片的高度向保压环逐渐降低,主叶片的长
5、较佳地,导风体倾斜角度大于7°,引风体的顶面的圆弧半径范围为r8-r10。
6、较佳地,保压环的顶面为平面结构。
7、较佳地,第二段结构、副叶片和次副叶片的叶面弧度相等,第一段结构的叶面半径小于第二段结构的叶面半径。
8、较佳地,引风体与导风体之间的接合处形成圆形接合线,第一段结构与第二段结构的连接处落于圆形接合线,副叶片的头端落于圆形接合线。
9、较佳地,过盘体的中心的水平线为第一直线,过盘体的中心与第一段结构的头端的连线为第二直线,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所围成的夹角为22.5°,过盘体的中心与第二段结构的尾端的连线为第三直线,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所围成的夹角为53°。
10、较佳地,盘体的底部设有加强筋结构,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圆环筋、第二圆环筋和直板筋,第一圆环筋设于保压环的底部,第二圆环筋设于导风体的底部,直板筋设于引风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导风体的底部,多个直板筋以盘体的中心排成一圈,直板筋靠近盘体的中心的一端相互靠近,直板筋远离盘体的中心的一端相互远离。
11、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风机,其包括蜗壳、驱动器和上述的叶轮。叶轮设于蜗壳内,驱动器安装于蜗壳,叶轮安装于驱动器的输出端,驱动器驱使叶轮旋转。
12、较佳地,蜗壳内设有风腔,蜗壳的顶部开设有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蜗壳的外周侧向外凸伸一出风管,出风管与风腔连通,叶轮设于风腔,蜗壳的底部开设有与风腔连通的安装口,驱动器穿入安装口并设于风腔中,驱动器的底部露出于蜗壳,驱动器锁定于蜗壳,驱动器的底部呈平直布置。
13、为实现上述的又一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其包括上述的风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叶轮通过将引风体的顶部设为圆弧曲面结构,将导风体的顶部设为斜面结构,使气体流经叶轮的顶面的路径长度得以延长,从而增加气体停留于叶轮的时间。另外,气体流入风道后必然被副叶片分开两路,也被次副叶片分开两路,一定程度减缓了气体的流速,延长气体停留于叶轮的时间。气体停留在叶轮的时间越长,其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的风量则越少。因此本技术的叶轮转动时所输出的风量相对较小,故而使得降低流过进风口的风量,有效抑制噪声的产生。引风体的顶面为圆弧曲面结构,能够更缓和地气体引到叶轮上。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均是弯折设置,引导气体有序平缓地输出,降低孪流的产生。从风道流出的气体随之流到保压环后随之被甩出,保压环增加气体停留于叶轮的时间,使气体流出风道后不直接输出,而是让气体停留于保压环片刻后才输出,起到保压作用,避免输出的气体压力急速降低。
15、另外,本技术的风机通过将驱动器的底部设为平直结构,驱动器的底部露出于蜗壳,减少了对外露出的面积,从而缩减震动引发噪声的影响面,使得噪声得到明显抑制,风机转动时更为静音。
16、容易理解是,本技术的呼吸机包括风机,风机包括叶轮,故本技术的呼吸机同样具有能抑制噪音的作用,做到运行时更为静音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圆盘状,所述叶轮包括盘体和安装于所述盘体顶部的叶片,所述盘体从内至外依次相连的引风体、导风体和保压环,所述导风体呈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引风体的顶面为圆弧曲面结构,所述导风体的顶面为斜面结构,所述叶片包括均为弯折设置的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所述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依次重复排列,所述主叶片、副叶片及次副叶片相互之间围出风道,所述副叶片和次副叶片设于所述导风体的顶部,所述主叶片包括设于所述引风体的顶部的第一段结构和设于所述导风体的顶部的第二段结构,所述第一段结构的高度向所述导风体逐渐增高,所述第二段结构、副叶片和次副叶片的高度向所述保压环逐渐降低,所述主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副叶片的长度,所述副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次副叶片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倾斜角度大于7°,所述引风体的顶面的圆弧半径范围为R8-R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环的顶面为平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结构、副叶片和次副叶片的叶面弧度相等,所述第一段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体与所述导风体之间的接合处形成圆形接合线,所述第一段结构与所述第二段结构的连接处落于所述圆形接合线,所述副叶片的头端落于所述圆形接合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过所述盘体的中心的水平线为第一直线,过所述盘体的中心与第一段结构的头端的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所围成的夹角为22.5°,过所述盘体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段结构的尾端的连线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所围成的夹角为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圆环筋、第二圆环筋和直板筋,所述第一圆环筋设于所述保压环的底部,所述第二圆环筋设于所述导风体的底部,所述直板筋设于所述引风体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导风体的底部,多个所述直板筋以所述盘体的中心排成一圈,所述直板筋靠近所述盘体的中心的一端相互靠近,所述直板筋远离所述盘体的中心的一端相互远离。
8.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驱动器和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叶轮,所述叶轮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蜗壳,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叶轮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设有风腔,所述蜗壳的顶部开设有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蜗壳的外周侧向外凸伸一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风腔连通,所述叶轮设于所述风腔,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有与风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驱动器穿入所述安装口并设于所述风腔中,所述驱动器的底部露出于所述蜗壳,所述驱动器锁定于所述蜗壳,所述驱动器的底部呈平直布置。
10.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圆盘状,所述叶轮包括盘体和安装于所述盘体顶部的叶片,所述盘体从内至外依次相连的引风体、导风体和保压环,所述导风体呈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引风体的顶面为圆弧曲面结构,所述导风体的顶面为斜面结构,所述叶片包括均为弯折设置的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所述主叶片、副叶片和次副叶片依次重复排列,所述主叶片、副叶片及次副叶片相互之间围出风道,所述副叶片和次副叶片设于所述导风体的顶部,所述主叶片包括设于所述引风体的顶部的第一段结构和设于所述导风体的顶部的第二段结构,所述第一段结构的高度向所述导风体逐渐增高,所述第二段结构、副叶片和次副叶片的高度向所述保压环逐渐降低,所述主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副叶片的长度,所述副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次副叶片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倾斜角度大于7°,所述引风体的顶面的圆弧半径范围为r8-r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环的顶面为平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结构、副叶片和次副叶片的叶面弧度相等,所述第一段结构的叶面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结构的叶面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体与所述导风体之间的接合处形成圆形接合线,所述第一段结构与所述第二段结构的连接处落于所述圆形接合线,所述副叶片的头端落于所述圆形接合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科,于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民飞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