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26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第一辅助抗氧剂混合得到第一预混料;(2)将余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主抗氧剂、第二辅助抗氧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得到第二预混料;(3)将第一预混料和第二预混料混合后进行双螺杆挤出,得到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yellowing resistant HD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吹塑高密度聚乙烯专用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密度聚乙烯由于优异的化学品稳定性、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便利的加工方式以及较为低廉的成本在中空吹塑领域生产包装制品获得广泛的应用。随着下游客户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长周期制品的增加等原因,下游客户设备的不断改进、加工条件的逐渐苛刻,通用的中空吹塑树脂在加工时容易存在产品制品变色发黄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降低高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提高MI,降低高剪切工艺条件下树脂的老化变色。如国内市场上通用的中型中空吹塑高密度聚乙烯专用料的MI一般比设计中心值偏高10%左右,但这会导致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体强度和机械性能降低,影响制品性能。或者采用双峰或多峰聚乙烯树脂,以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但此树脂加工时对设备要求较高,如江苏某知名大型中空制品企业仅10%的设备能采用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均优异的三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而且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制品底部合模缝会逐步变薄,从而导致跌落性能不佳。或者又如专利ZL201110114277.3中介绍,采用荧光增白剂来遮盖制品加工时高速剪切导致的变黄,但随着国内对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受限。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吹塑专用料的制备方法,以满足中空吹塑行业对加工速度和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第一辅助抗氧剂混合得到第一预混料;(2)将余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主抗氧剂、第二辅助抗氧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得到第二预混料;和(3)将第一预混料和第二预混料混合后进行双螺杆挤出,得到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在另一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余量为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料的总重量的85%-95%,优选为87%-93%。在另一方式中,所述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第一辅助抗氧剂为硫代酯类抗氧剂或受阻胺类抗氧剂,所述第二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另一方式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的使用重量比为1:0.4-3:0.2-1.5;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抗氧剂的使用重量比为1:0.6-2:0.4-2。在另一方式中,所述主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代号1010)或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代号1076);所述第一辅助抗氧剂选自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代号DSTDP)、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代号DLDP)、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氨基]-1,6-己二撑[(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代号944)、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代号770)、或聚(1―羟乙基―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丁二酸酯(代号622);所述第二辅助抗氧剂选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代号168)或双(2,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代号62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在另一方式中,制备得到的高密度聚乙烯所使用的原料包括:在另一方式中,所述使用的原料组成为:在另一方式中,所述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代号1010)或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代号1076);所述第一辅助抗氧剂为硫代酯类抗氧剂或受阻胺类抗氧剂,选自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代号DSTDP)、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代号DLDP)、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氨基]-1,6-己二撑[(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代号944)、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代号770)、或聚(1―羟乙基―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丁二酸酯(代号622);所述第二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代号168)或双(2,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代号62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的使用重量比为1:0.4-3:0.2-1.5;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抗氧剂的使用重量比为1:0.6-2:0.4-2。在另一优选例中,制备得到的高密度聚乙烯所使用的原料组成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应用;例如但不限于,所述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用于获得中空吹塑制品。据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吹塑专用料的制备方法,以满足中空吹塑行业对加工速度和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了抗变黄,改进制备工艺,并且选择意外发现的一种抗氧剂系统,使得获得的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抗变黄性能,尤其适用于中空吹塑工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抗黄变是指保持加工后制品颜色的稳定,降低制品颜色下降的程度,一般采用白色指数下降程度来评估,例如制品白色指数的降低在50%以下,优选在40%以下,更优选在30%以下。本专利技术通过ASTME313测定白色指数。本专利技术中,“中空吹塑”是指借助于气体压力使闭合在模具中的热熔型胚吹胀形成中空制品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使用的制备原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粉料,抗氧剂系统和加工助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原料由高密度聚乙烯粉料,抗氧剂系统和加工助剂组成。如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粉料”是指一种可采用基于金属Al改良的铬系催化剂,以已烯-1作为共聚单体,采用戊烷和氮气作为惰性组分的气相法反应工艺制备得到。反应过程中,通过调整反应物的相对比例来满足聚合产品的指标要求:通过控制气相流化床反应器的温度来获得理想的熔融指数MI(负载21.6kg)为8-12g/10min,通过调整共聚单体对乙烯的分压比来控制聚乙烯产品的密度为949-955kg/m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粉料。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抗氧剂系统包括主抗氧剂和两种辅助抗氧剂,分别是第一辅助抗氧剂和第二辅助抗氧剂。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例如但不限于,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n(1)将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第一辅助抗氧剂混合得到第一预混料;/n(2)将余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主抗氧剂、第二辅助抗氧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得到第二预混料;/n(3)将第一预混料和第二预混料混合后进行双螺杆挤出,得到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将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第一辅助抗氧剂混合得到第一预混料;
(2)将余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料与主抗氧剂、第二辅助抗氧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得到第二预混料;
(3)将第一预混料和第二预混料混合后进行双螺杆挤出,得到抗黄变高密度聚乙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余量为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料的总重量的85%-95%,优选为87%-9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第一辅助抗氧剂为硫代酯类抗氧剂或受阻胺类抗氧剂,所述第二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的使用重量比为1:0.4-3:0.2-1.5;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抗氧剂的使用重量比为1:0.6-2:0.4-2。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代号1010)或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代号1076);所述第一辅助抗氧剂选自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代号DSTDP)、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代号DLDP)、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氨基]-1,6-己二撑[(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代号944)、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代号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汉亮申晓燕王涛高道春陈攀窦碗仇戴浩良辛从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