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0966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基于激活的连铸机快换启动信号,在HMI人机界面选择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使扇形段位置锁定在线性收缩辊缝控制模式的目标位置上,获取锁定信号;基于快换后板坯拉出长度和位置,并与扇形段的实际机械长度比较,获取比较结果;基于比较结果,进行扇形段的位置压下动作;当拉出的板坯移动至相应扇形段时,锁定信号解除,按照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的目标位置进行压下控制。能够避免扇形段后半部整体压下,解决扇形段框架加持力猛增的问题,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换方法能够在连铸机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转换,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提高板坯质量,减少生产原材料的消耗,从而满足了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辊缝模式转化
,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连铸机扇形段辊缝位置控制系统由液压系统、伺服阀及电气PLC系统组成,在生产中可以实现线性收缩辊缝控制模式或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其中,连铸机扇形段辊缝位置为线性收缩辊缝控制模式时,依据板坯冷却经验值进行计算,实现收缩辊缝对板坯的压制,但对板坯内部质量控制有一定缺陷,适用于生产低级别钢种,这种控制模式的优点为对设备性能要求不高,易于管理控制设备;而对高级别钢种的生产,连铸机扇形段辊缝位置必须为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在这种控制模式下,通过LPC模型的时时计算,给出各个扇形段目标位置及合适的二冷水配水,对控制板坯内部中心偏析等质量问题有很大的作用。现在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基本在这两种模式下运行,对低级别钢种的生产,质量要求不高,则连铸机扇形段辊缝位置采用线性收缩辊缝控制模式,达到对设备保护的目的,对高级别钢种的生产,质量要求严格,则连铸机扇形段辊缝位置采用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达到提高板坯质量的目的。在生产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基于激活的连铸机快换启动信号,在HMI人机界面选择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使扇形段位置锁定在线性收缩辊缝控制模式的目标位置上,获取锁定信号;/n基于快换后板坯拉出长度和位置,并与所述连铸机的机械长度比较,获取快换后所述板坯位于所述连铸机的机械长度上的位置;/n基于快换后所述板坯位于所述连铸机的机械长度上的位置,判断所述板坯移动至相应所述扇形段时,解除所述锁定信号,按照所述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的目标位置进行压下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激活的连铸机快换启动信号,在HMI人机界面选择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使扇形段位置锁定在线性收缩辊缝控制模式的目标位置上,获取锁定信号;
基于快换后板坯拉出长度和位置,并与所述连铸机的机械长度比较,获取快换后所述板坯位于所述连铸机的机械长度上的位置;
基于快换后所述板坯位于所述连铸机的机械长度上的位置,判断所述板坯移动至相应所述扇形段时,解除所述锁定信号,按照所述软压下辊缝控制模式的目标位置进行压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的连铸机快换启动信号包括在连铸机快换期间利用两台中间包车位置互换自动识别所述连铸机快换启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机扇形段辊缝控制模式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接近开关检测所述中间包车的位置,实现所述中间包车在快换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辉富君普李由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