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601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备阳极、设于阳极上的发光层、设于发光层上的第1层、设于第1层上的第2层、和设于第2层上的阴极,第1层具有含有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及稀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1种的有机金属络合物,第2层包含电子传输性的有机化合物、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也称作“有机EL元件”。)包含阳极、阴极、和配置于该阳极与阴极间的发光层而构成。有机EL元件因从阳极及阴极分别注入的空穴及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而发光。有机EL元件中,为了降低从阴极向发光层的电子注入势垒、实现低电压驱动,有时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的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32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有机EL元件希望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此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更低电压驱动的有机EL元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是具备阳极及阴极、和设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备设于阴极与发光层之间的第1层、和设于第1层与阴极之间的第2层,第1层包含含有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及稀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1种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第2层包含电子传输性的有机化合物、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根据此种有机EL元件,能够以更低电压驱动。上述第1层可以与发光层接触。另外,上述第2层可以与上述第1层接触。另外,上述阴极可以与上述第2层接触。通过使第1层、第2层及阴极分别相互接触,能够以更低电压驱动有机EL元件。上述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优选包含选自8-羟基喹啉钠、8-羟基喹啉锂、2-(2’,2”-联吡啶-6’-基)苯酚基合锂、以及2-(2’,2”-联吡啶-6’-基)苯酚基合钠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第1层优选以50~100体积%的比例包含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上述电子传输性的有机化合物优选包含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上述第2层优选包含Ca及Ba中的至少1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以更低电压驱动的有机EL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相同要素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未必与说明的尺寸比率一致。如图1中示意性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1中,在基板P上依次设有阳极E1、空穴注入层11、空穴传输层12、发光层13、第1层14b、第2层14a及阴极E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也将第1层14b及第2层14a一并称作多层型电子传输层14。有机EL元件1可以合适地用于曲面状或平面状的照明装置、例如作为扫描仪的光源使用的面状光源、以及显示装置中。有机EL元件1可以是从发光层13发射的光穿过基板P后射出的底发射型,也可以是从发光层13发射的光从与基板P相反的一侧(即从阴极E2侧)射出的顶发射型。<基板>基板P可以合适地使用在有机EL元件1的制造工序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板,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硅基板等刚性基板,也可以是塑料基板、高分子膜等挠曲性基板。通过使用挠曲性基板,有机EL元件作为整体可以变为挠曲性。可以在基板P预先形成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1的电极、或驱动电路。在有机EL元件1为底发射型的情况下,基板P可以由实质上透射从发光层13发射的可见光(例如波长360nm~830nm的光)的塑料材料构成。<阳极>阳极E1及阴极E2中的至少一方透明。可以合适地使用电阻低的薄膜作为阳极E1。在有机EL元件1为底发射型的情况下,配置于基板P侧的阳极E1优选透明、且具有对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高透射率。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膜、以及金属薄膜等作为阳极E1的材料。它们当中,从高透射率、以及图案化的容易度出发,可以合适地使用包含ITO、IZO、以及氧化锡的薄膜作为阳极E1。需要说明的是,在从阴极E2侧导出光的情况下,阳极E1优选由将来自发光层13的光向阴极E2侧反射的材料形成。作为此种材料,优选功函数3.0eV以上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硫化物。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反射光的程度的膜厚的金属薄膜。在有机EL元件1为顶发射型的情况下,由于将来自发光层13的光用阳极E1反射并从阴极E2侧导出光,因此作为阳极E1的材料优选可见光反射率高的材料。作为此种阳极E1的具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铝及银。在有机EL元件1为底发射型的情况下,由于将来自发光层13的光用阴极E2反射并从阳极E1侧导出光,因此作为阳极E1的材料优选可见光透射率高的材料。作为此种阳极E1的具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包含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缩略语ITO)及铟锌氧化物(IndiumZincOxide:缩略语IZO)等的薄膜、或金、铂、银、铜、铝或包含至少1种这些金属的合金等。作为阳极E1的形成方法的例子,可以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镀敷法等。另外,可以使用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等有机物的透明导电膜作为阳极E1。阳极E1的厚度可以考虑光的透射性、电导率等而适当地确定。阳极E1的厚度例如为10nm~10μm,优选为20nm~1μm,更优选为50nm~500nm。<空穴注入层>空穴注入层11是具有提高从阳极E1注入空穴的效率的功能的功能层。作为构成空穴注入层11的空穴注入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氧化钒、氧化钼、氧化钌、以及氧化铝等氧化物、苯基胺化合物、星爆型胺化合物、酞菁化合物、无定形碳、聚苯胺、以及聚亚乙基二氧基噻吩(PEDOT)等聚噻吩衍生物等。空穴注入层11例如可以利用使用了包含前述的空穴注入材料的涂布液的涂布法形成。作为涂布液的溶剂,只要是溶解空穴注入材料的溶剂即可,例如可以举出氯仿、水、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氯系溶剂、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丙酮、甲乙酮等酮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等酯系溶剂。作为涂布法,可以举出旋涂法、流延法、微型凹版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绕线棒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丝网印刷法、柔性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以及喷墨打印法等。可以使用这些涂布法中的1种,在形成有阳极E1的基板P上涂布前述的涂布液,由此形成空穴注入层11。也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法等将空穴注入层11成膜。此外,在空穴注入层11包含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形成空穴注入层11。空穴注入层11的厚度的最佳值根据所用的材料而不同。空穴注入层11的厚度可以考虑所要求的特性及成膜的简易度等适当地确定。空穴注入层11的厚度例如为1nm~1μm,优选为2nm~500nm,更优选为5nm~200nm。<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层12是具有如下功能的功能层,即,使从与空穴传输层12的阳极E1侧的界面接触的层(图1中为空穴注入层11)或更靠近阳极E1的空穴传输层12向发光层13的空穴注入提高的功能。作为构成空穴传输层12的空穴传输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备阳极及阴极、和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n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备:/n设于所述阴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第1层、和/n设于所述第1层与所述阴极之间的第2层,/n所述第1层包含含有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及稀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1种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n所述第2层包含电子传输性的有机化合物、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2 JP 2017-213107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备阳极及阴极、和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备:
设于所述阴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第1层、和
设于所述第1层与所述阴极之间的第2层,
所述第1层包含含有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及稀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1种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
所述第2层包含电子传输性的有机化合物、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第1层与发光层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第2层与所述第1层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源千博冈本隆章岩崎正刚关口泰广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