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99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引弧板、出接线板和柔性的电接线;引弧板设有下凹的圆弧段、平台段、平板段、下折段及水平延伸段,平台段与平板段相互平行设置,圆弧段的两端分别与平板段、平台段的一端相连,平台段的另一端分成两路延伸,其一路向下延伸折弯形成所述下折段,另一路水平延伸形成所述水平延伸段,下折段与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水平延伸段与出接线板焊接,双金属片的另一端通过电接线与断路器动触头连接,双金属片的一端还通过电接线与出接线板电连接。它具有如下优点:装配精度高、方便;触点间的电弧更容易跳跃至引弧板的引弧道着弧点上,提升了电弧的转运速度。

An overload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小型断路器作为一个电路保护元件,断路器保护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断路器短路保护性能其很大一部分就是取决于短路电弧的转移速度和熄灭时间。电弧从动静触头间转移至灭弧室的速度越快,电弧能量就越小,熄灭的时间也就越短。在电弧转移的路径中,有一个关键过程就是电弧的弧根从动触点处跳跃至引弧板上,现有的断路器设计中,电弧在动触点末端有停滞时间,难于快速跳跃或者电弧在动触点末端和引弧板顶端反复跳跃。电弧的停滞或反复跳跃导致电弧能量急剧上升,动触点或引弧板严重烧损,一旦动触点或引弧板烧断,电弧就无法进入灭弧室了,断路器烧毁失效。现有的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的引弧板、双金属片和出接线端子之间是个柔性连接,在产品装配过程中因零件位置不固定,导致难以装配,需要逐个零件定位,导致了产品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既能够使触点间的电弧更容易跳跃至引弧板上,加快电弧转移速度,又能够使得引弧板、双金和出接线板形成刚性连接,提升装配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引弧板、出接线板和柔性的电接线;该引弧板由导磁板折弯而成,引弧板设有下凹的圆弧段、平台段、平板段、下折段及水平延伸段,平台段与平板段相互平行设置,圆弧段的两端分别与平板段、平台段的一端相连,平台段的另一端分成两路延伸,其一路向下延伸折弯形成所述下折段,另一路水平延伸形成所述水平延伸段,该下折段与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该水平延伸段与出接线板焊接,双金属片的另一端通过电接线与断路器动触头连接,该双金属片的一端还通过电接线与出接线板电连接。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平板段的末端板上设有一长条形孔作为电弧出气孔。一实施例之中:该平板段的板宽大于圆弧段的板宽。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引弧板、双金属片和出接线板三者形成一个刚体连接,装配精度更高,方便装配。2、通过引弧板的下折段直接与出接线板焊接,降低了引弧板的引弧道着弧点的电势,使得触点间的电弧更容易跳跃至引弧板的引弧道着弧点上,提升了电弧的转运速度。3、引弧板的平板段上设有长条形出气孔,使得平板段能够被电弧均匀灼烧,充分冷却电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断路器的局部视图。图3为双金属片、引弧板、出接线板三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双金属片、引弧板、出接线板三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断路器的内部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5,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10、引弧板20、出接线板30和柔性的电接线40(一般为软铜线);该引弧板20由导磁板(一般为导磁钢板)折弯而成,引弧板20设有下凹的圆弧段21、平台段22(为平板状)、平板段23(为平板状)、下折段24及水平延伸段25,平台段22与平板段23相互平行设置,圆弧段21的两端分别与平板段23、平台段22的一端相连,平台段22的另一端分成两路延伸,其一路向下延伸折弯形成所述下折段24,另一路水平延伸形成所述水平延伸段25,该下折段24与双金属片10的一端焊接,该水平延伸段25与出接线板30焊接,双金属片10的另一端通过电接线40与断路器动触头50连接,该双金属片10的一端还通过电接线40与出接线板30电连接。优选地,平板段23的末端板上设有一长条形孔作为电弧出气孔231。通常,该平板段23的板宽大于圆弧段21的板宽。本案中,引弧板20的圆弧段21、平台段22、平板段23、下折段24及水平延伸段25为一体成型,引弧板20、双金属片10和出接线板30三者形成一个刚体连接,能使该过载保护机构装配时的装配精度更高,更方便。本案通过引弧板20的水平延伸段25与出接线板30焊接,当电弧处于动静触点间时,电流在过载保护机构的路径为:动触点→动触头→电接线→双金属片→电接线→出接线板,此路径下称为路径A;当电弧跳跃至引弧板上时,其电流在现有的过载保护机构中的路径为:引弧板下折段→电接线→出接线板(此路径下称为B),而按照本案所述的过载保护机构,电流在过载保护机构中同时走两条路径,其一路径就是上述的路径B,另一路径为:引弧板→出接线板(下称路径C),即电流的路径是路径B和路径C并联,并联后的电阻RBC小于原来的电阻RB,根据电流选择路径时的电阻最小原则,引弧板至出接线板的电阻减小后,电弧将更容易完成跳跃且不容易回跳。因此本案所述的过载保护机构减小了电弧跳跃至引弧板后的电路电阻,降低了引弧板20的引弧道着弧点的电势,能有效促进电弧的快速跳跃转移,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弧的转移速度,进而提升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引弧板、出接线板和柔性的电接线;其特征在于:该引弧板由导磁板折弯而成,引弧板设有下凹的圆弧段、平台段、平板段、下折段及水平延伸段,平台段与平板段相互平行设置,圆弧段的两端分别与平板段、平台段的一端相连,平台段的另一端分成两路延伸,其一路向下延伸折弯形成所述下折段,另一路水平延伸形成所述水平延伸段,该下折段与双金属片的一端焊接,该水平延伸段与出接线板焊接,双金属片的另一端通过电接线与断路器动触头连接,该双金属片的一端还通过电接线与出接线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30 CN 20192166267801.一种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引弧板、出接线板和柔性的电接线;其特征在于:该引弧板由导磁板折弯而成,引弧板设有下凹的圆弧段、平台段、平板段、下折段及水平延伸段,平台段与平板段相互平行设置,圆弧段的两端分别与平板段、平台段的一端相连,平台段的另一端分成两路延伸,其一路向下延伸折弯形成所述下折段,另一路水平延伸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德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国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