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电极以及该断路器,其中,所述电极包括:电端子,所述电端子被构造用于对所述电极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电气连接至所述电端子并固定至所述电端子;动触头,所述动触头被构造成旋转接合所述静触头;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布置在所述电端子上并与所述静触头相邻;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被布置成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磁场力以将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形成的电弧推向所述灭弧栅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和具有该电极的断路器适用于分断直流短路电路,相比于传统断路器,其具有良好的分断能力,电弧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被推向灭弧栅片,从而实现快速灭弧。
A kind of electrode and breaker for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电极以及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电流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电极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断路器通常在分断交流短路电流时性能良好,而对于分断直流短路电流时经常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对于交流电路而言,由于电流电路呈正弦波形,电流随着波形变化会经过零点,在发生短路时,即在交流电路中存在电弧时,电路出现“零休”现象,这有利于电弧的熄灭,所以对于现有的断路器而言较为容易进行电路分断。但是,由于直流电路中的电流恒定,并不会出现“零休”现象,因而,将同样的断路器应用于直流电路显然无法获得如应用在交流电路中的良好效果。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仍然迫切期望研发一种针对发生短路的直流电路也具有良好分断效果的断路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由于在断路器中分断电路的结构主要包括电极,所以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极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电极及断路器,借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电极,包括:电端子,所述电端子被构造用于对所述电极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电气连接至所述电端子并固定至所述电端子;动触头,所述动触头被构造成旋转接合所述静触头;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布置在所述电端子上并与所述静触头相邻;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被布置成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磁场力以将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形成的电弧推向所述灭弧栅片。优选地,所述动触头包括旋转臂和位于所述旋转臂一端或两端的第一触头端;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二触头端,所述第二触头端对应所述第一触头端布置在所述电端子上;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一插件,所述第一插件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磁性件并被布置成接合至容纳所述电极的壳体以在所述壳体将所述电极封装其中时使所述磁性件产生的磁场力能够指向所述灭弧栅片。优选地,所述动触头包括旋转臂和位于所述旋转臂一端或两端的第一触头端,所述磁性件被布置在所述旋转臂上;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二触头端,所述第二触头端对应所述第一触头端布置在所述电端子上,所述电端子上设置避让口,所述避让口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触头端接触所述第二触头端时容纳所述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固定在所述旋转臂上并随所述旋转臂移动,所述磁性件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触头端与所述第二触头端分断时使产生的磁场力指向所述灭弧栅片。优选地,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二插件,所述第二插件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磁性件并固定至所述旋转臂以使所述磁性件产生的磁场力指向所述灭弧栅片。优选地,所述第二插件与所述旋转臂通过插接或卡合彼此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插件和所述第二插件被构造成在产生所述电弧时受热生成气体并将所述电弧推向所述灭弧栅片。优选地,所述磁性件包括一对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相对布置在所述第二触头端的两侧。优选地,一对所述永磁体被布置成具有相同的取向和姿态。优选地,所述永磁体被构造成矩形、方形、扇形或半圆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极,所述断路器被构造成具有多个串联的所述电极。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技术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电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电极的又一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极的分解图;图5是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盖体与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断路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断路器的电极以及该断路器的示例性方案。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的附图或示例。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且指正常观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零部件与其它零部件区分开。参见图1至7,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1,该断路器1包括壳体3、盖体4、电极2、致动机构以及脱扣机构。电极2由壳体3和盖件封装于二者的内部空间中,本文示例性的示出四个串联的电极2。壳体3和盖件被构造成在组装后形成有适形于电极2形状的内部空间。在负载电路发生短路时,脱扣机构响应电极2的分断而动作,并进一步使致动机构响应脱扣机构的动作而将短路电路彻底断开。如图1至4所示,用于上文提及的断路器1的电极2包括电端子20、静触头22、动触头21、灭弧栅片23以及磁性件24。其中,电端子20呈U形构造,当然这仅是一个示例结构。电端子20主要用于在负载电路中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静触头22通常固定布置在电端子20上并与电端子20电气连接。动触头21能够相对于静触头22移动,并且在负载电路正常时,动触头21可以接合静触头22以使负载电路形成完整回路,而在负载电路发生短路时,动触头21能够与静触头22分断以保护负载电路中的负载设备免受损坏。由于在负载电路发生短路时,电弧会在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的分断过程中产生在二者之间,电弧可能导致电路的延迟开断、烧损触头,甚至引起电路中的负载设备燃烧或爆炸。灭弧栅片23通常在电动斥力分开动触头21、静触头22后将进入其中的电弧分割成多段小的电弧,从而达到灭弧的目的。在此,灭弧栅片23布置在电端子20上,如图所示,灭弧栅片23位于静触头22的上方以在产生电弧时将电弧完全覆盖在其范围内。本技术的磁性件24被布置在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附近,在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分断时,二者之间所产生的电弧始终处于磁性件24形成的磁场范围内,根据左手定则,磁性件24能够产生指向灭弧栅片23的磁场力,在该磁场力、尤其是洛伦兹力的作用下,静触头22和动触头21之间产生的电弧被推向灭弧栅片23,从而提高断路器1分断直流短路电路的能力。具体参见图2,动触头21包括旋转臂210和布置在旋转臂210端部的第一触头端212。旋转臂210可以具有一个或两个触头端,也就是说包括上述动触头21的电极2可被构造成单断点式或双断点式。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极2为双端点式结构。旋转臂210形状近似形,旋转臂210绕中心轴旋转,中心轴与致动机构联动并受到致动机构作用以最终分断动触头21、静触头22,从而断开直流短路电路以保护电路中的负载设备。再次参见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断路器(1)的电极(2),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端子(20),所述电端子(20)被构造用于对所述电极(2)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n静触头(22),所述静触头(22)电气连接至所述电端子(20)并固定至所述电端子(20);/n动触头(21),所述动触头(21)被构造成旋转接合所述静触头(22);/n灭弧栅片(23),所述灭弧栅片(23)布置在所述电端子(20)上并与所述静触头(22)相邻;/n磁性件(24),所述磁性件(24)被布置成在所述动触头(21)与所述静触头(22)分断时产生磁场力以将所述动触头(21)和所述静触头(22)之间形成的电弧推向所述灭弧栅片(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断路器(1)的电极(2),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端子(20),所述电端子(20)被构造用于对所述电极(2)进行输入和输出电连接;
静触头(22),所述静触头(22)电气连接至所述电端子(20)并固定至所述电端子(20);
动触头(21),所述动触头(21)被构造成旋转接合所述静触头(22);
灭弧栅片(23),所述灭弧栅片(23)布置在所述电端子(20)上并与所述静触头(22)相邻;
磁性件(24),所述磁性件(24)被布置成在所述动触头(21)与所述静触头(22)分断时产生磁场力以将所述动触头(21)和所述静触头(22)之间形成的电弧推向所述灭弧栅片(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2),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21)包括旋转臂(210)和位于所述旋转臂(210)一端或两端的第一触头端(212);
所述静触头(22)包括第二触头端(220),所述第二触头端(220)对应所述第一触头端(212)布置在所述电端子(20)上;
所述电极(2)还包括第一插件(25),所述第一插件(25)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磁性件(24)并被布置成接合至容纳所述电极(2)的壳体(3)以在所述壳体(3)将所述电极(2)封装其中时使所述磁性件(24)产生的磁场力能够指向所述灭弧栅片(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2),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21)包括旋转臂(210)和位于所述旋转臂(210)一端或两端的第一触头端(212),所述磁性件(24)被布置在所述旋转臂(210)上;
所述静触头(22)包括第二触头端(220),所述第二触头端(220)对应所述第一触头端(212)布置在所述电端子(20)上,所述电端子(20)上设置避让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顺风,周辉,李祖辉,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