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
本技术涉及教学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大空间大跨度厂房、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频发,对灭火救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重大火灾扑救中,依托社会联勤保障单位调集的工程机械在筑堤导流、破拆排烟、开辟通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还存在响应不及时、缺乏战斗精神、不具备灭火技能等问题,有的甚至贻误战机,影响了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处置中,难以快速、高效调用工程机械的问题更加凸显。长期以来,受救援工程机械数量配备不足,作业场地和环境难以灵活模拟真实场景等因素制约,全国消防部队救援工程机械的使用、考核工作难以低成本、规模化推开,难以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应对复杂火灾现场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因此设计一款能够切换作业场地、实时模拟多种复杂火灾场景下的消防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包括基座装置、座椅装置和投影装置,所述基座装置包括基座、跷柱、跷杆和伺服电缸,所述跷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一侧,所述伺服电缸固定设置在与所述跷柱相对的基座的另一侧,所述基座通过跷杆分别与所述跷柱的顶部和所述伺服电缸的顶部铰接;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椅、旋转装置、前后震动装置、左右震动装置和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座椅均分别与所述旋转装置、所述前后震动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包括基座装置、座椅装置和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装置包括基座(53)、跷柱(4)、跷杆和伺服电缸(14),所述跷柱(4)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53)一侧,所述伺服电缸(14)固定设置在与所述跷柱(4)相对的基座(53)的另一侧,所述基座(53)通过跷杆分别与所述跷柱(4)的顶部和所述伺服电缸(14)的顶部铰接;/n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椅(17)、旋转装置、前后震动装置、左右震动装置和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座椅(17)均分别与所述旋转装置、所述前后震动装置和所述左右震动装置连接;/n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支柱(7)、十字万向轴(20)、第一飞轮(41)、托盘(42)和第一推力轴承(43),所述第一支柱(7)一端经十字万向轴(20)与座椅(1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柱(7)另一端经所述第一推力轴承(43)固定在所述基座(53)上;所述托盘(42)位于所述第一飞轮(41)下侧且均固定嵌套在所述第一支柱(7)下端;/n该投影装置包括投影幕(1)、投影仪(16)和计算机(32),所述投影仪(16)与所述计算机(3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包括基座装置、座椅装置和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装置包括基座(53)、跷柱(4)、跷杆和伺服电缸(14),所述跷柱(4)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53)一侧,所述伺服电缸(14)固定设置在与所述跷柱(4)相对的基座(53)的另一侧,所述基座(53)通过跷杆分别与所述跷柱(4)的顶部和所述伺服电缸(14)的顶部铰接;
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椅(17)、旋转装置、前后震动装置、左右震动装置和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座椅(17)均分别与所述旋转装置、所述前后震动装置和所述左右震动装置连接;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支柱(7)、十字万向轴(20)、第一飞轮(41)、托盘(42)和第一推力轴承(43),所述第一支柱(7)一端经十字万向轴(20)与座椅(1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柱(7)另一端经所述第一推力轴承(43)固定在所述基座(53)上;所述托盘(42)位于所述第一飞轮(41)下侧且均固定嵌套在所述第一支柱(7)下端;
该投影装置包括投影幕(1)、投影仪(16)和计算机(32),所述投影仪(16)与所述计算机(3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53)呈“U型槽”状,所述跷杆包括第一跷杆(3)和第二跷杆(15),所述基座的U型槽的一侧通过第一跷杆(3)与所述跷柱(4)的顶部铰接,所述基座的U型槽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跷杆(15)与所述伺服电缸(14)的顶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7)底面沿前后方向对称且平行设置有一定长度的两条左右震动槽(19),在两个所述左右震动槽(19)之间且垂直于所述左右震动槽(19)设置有一条前后震动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震动装置包括第二支柱(35)、第一套管(34)、第一齿轮(54)、托板(36)、第二飞轮(40)和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第二飞轮(40)和第一套管(34)均嵌套在所述第一支柱(7)上,所述第二推力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飞轮(41)上侧,所述第二飞轮(40)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力轴承上侧且与所述第一套管(34)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4)固定嵌套所述第一套管(34)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援工程机械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柱(35)呈“U”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柱(35)的底部侧面设置有第一齿条(55),所述第二支柱(35)的高度能够使所述第一齿条(55)与所述第一齿轮(54)啮合;所述第二支柱(35)的两端部均嵌套有第一轴承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左右震动槽(19)内;所述托板(36)紧贴所述第二支柱(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奇,高宁宇,朱磊,朱健,彭治,景臣,吕冰,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消防部队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