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面公开了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选取影响材料结构的特征因子,在基于选取的特征因子的前提下设计影响MAX相结构的特征模型,输入物理参数构建结构映射图谱,MAX相结构按照结构映射图中的不同区域分布,各类结构按照坐标所标定的物理参数进行分类,并以此作为预测未知MAX相的初始导向,进而可以用此预测新材料的未知结构。该方法这类方法是一种目前较为成功并无需通过实验帮助来进行结构预测的方法。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及计算资源的耗费,节约成本,为合成高性能的MAX相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A method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formability of Max phase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科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析预测三元层状碳化物或氮化物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材料结构的研究贯穿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整个历程,并将继续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对于材料结构信息的获取也是对各类材料进行建模分析的先决条件;因此,材料结构的确定是进一步对材料性能进行理解分析的关键步骤。MAX相材料(分子式为Mn+1AXn,n=1、2或3)是一种具有六方晶体结构的新型层状可加工类金属陶瓷材料;其中,M为前过渡族金属元素,A主要为IIIA和IVA主组元素,X为碳或氮。特殊的晶体结构使该材料兼具金属(即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可加工性、低硬度、抗热震性和损伤容限)与陶瓷特性(即高弹性模量、高温强度和氧化和抗腐蚀性),因此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已成功制备的MAX相约为130种;新型的MAX相也正被不断地报道和提出。目前预测晶体结构的方法包括实验表征方法和计算建模方,:1)实验表征:该方法是确定材料结构的核心策略;然而,即使现如今高通量与自动化方法的引入,此种方法依然具有耗时与测试昂贵的特点。2)计算建模:随着高速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将多体相互作用进行简化的单电子势计算方法的专利技术,使通过量子力学原理来计算和预测材料结构成为可能。由此,该手段使计算机设计材料成为了可能。然而,该方法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i)虽然人们对化合物中存在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对固体整体能量的计算依然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单原子的能级处于106eV级别,而结合能仅处于1~10eV每原子的范围内,由此人们必须具有0.000001或更高的计算精度才可以对此作出精确的估算。ii)固体中原子、离子和电子的数目极大,因此更加大了这类计算的难度,从而使该方法在预测精确度上低于实验的观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晶体结构稳定性预测方法耗时长,测试成本昂贵且预测精确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构建二维结构映射图谱,划定提取MAX相可形成的特征域,提取能够判断MAX相可形成能力的有效判据,为搜寻新型的MAX相提供指导原则。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影响晶体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因子;S2、基于选取的特征因子建立用于预测MAX相可形成能力的结构映射模型;S3、基于稳定的MAX相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非稳定的MAX相,构建结构映射图谱;S4、将潜在的MAX相组成元素的物理参数输入步骤S2得到的结构映射模型,结构映射模型输出数据集,将数据集在步骤S3的结构映射图谱中可视化,探索潜在可形成的MAX相材料。优选的,步骤S1中,基于合金定律和MAX相电子结构选取特征因子。优选的,所述特征因子包括泡利电负性差、原子尺寸差、价电子浓度以及s,p和d轨道的角度特征。优选的,步骤2中结构映射模型如下:其中,是M位置第i个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是M位置第j个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α和β分别代表该位置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为M位置第i个元素的价电子数目,为A位置上第i个元素的巡游电子数目,n为原子系数。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稳定的MAX相为实验已合成的稳定MAX相。优选的,步骤3中结构映射图谱,根据非稳定的211-MAX相和对应稳定的211-MAX相构建结构映射图谱。优选的,步骤S3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结构映射图谱验证,验证方法如下:首先,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非稳定312-MAX相和413-MAX,根据计算得到的非稳定312-MAX相和413-MAX,以及第一实验方法合成稳定的312-MAX和413-MAX相,验证结构映射图谱的准确性;然后,采用第二实验方法合成的211-MAX相、312-MAX相和413-MAX相,验证结构映射图谱的准确性;其中,第一实验方法合成的MAX相,M为前过渡族元素,A为A族元素的13-16族;第二实验方法合成的MAX相,A位为后过渡族元素的MAX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选取影响材料结构的特征因子,在基于选取的特征因子的前提下设计影响MAX相结构的特征模型,输入物理参数构建结构映射图谱,MAX相结构按照结构映射图中的不同区域分布,各类结构按照坐标所标定的物理参数进行分类,并以此作为预测未知MAX相的初始导向,进而可以用此预测新材料的未知结构。该方法这类方法是一种目前较为成功并无需通过实验帮助来进行结构预测的方法。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及计算资源的耗费,节约成本,为合成高性能的MAX相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预测MAX相可形成能力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于步骤S3中基于S2中模型方程计算211-MAX相参数所构建的二维结构映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于步骤S4中基于S2中模型方程计算311、413MAX相后验证结构图的准确性;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于步骤S5中计算实验已合成的新型A位为过渡族元素的211、312、413-MAX相参数验证结构映射图谱准确性;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于步骤S6中计算的未来可能合成的MAX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阅图1,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取影响材料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因子;具体而言,该步骤S1中基于Hume-Rothery和Barsoum对于合金定律和MAX相电子结构的探索选取以下几种特征因子,如下表所示:步骤S2:基于选取的特征因子建立用于预测MAX相可形成能力的结构映射模型。具体而言,该步骤S2中通过选取电子浓度因素和尺寸因素来进一步建立两个特征方程分别为:其中,是M位置第i个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是M位置第j个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α和β分别代表该位置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为M位置第i个元素的价电子数目,为A位置上第i个元素的巡游电子数目,n为原子系数。其中M、A位置元素的价电子数和巡游电子数取值为下表:*Mizutani和Sato的工作没有记录硫的巡游电子,这里硫的巡游电子值取6该步骤S2最终所取值将用于本实例中图2、图3、图4、图5特征量的计算。步骤S3: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非稳定的211-MAX相,根据非稳定的211-MAX相和稳定的211-MAX相构建结构映射图谱。稳定211-MAX相为实验已合成的211-MAX相。该MAX相:M为前过渡族元素,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取影响晶体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因子;/nS2、基于选取的特征因子建立用于预测MAX相可形成能力的结构映射模型;/nS3、基于稳定的MAX相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非稳定的MAX相,构建结构映射图谱;/nS4、将潜在的MAX相组成元素的物理参数输入步骤S2得到的结构映射模型,结构映射模型输出数据集,将数据集在步骤S3的结构映射图谱中可视化,探索潜在可形成的MAX相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影响晶体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因子;
S2、基于选取的特征因子建立用于预测MAX相可形成能力的结构映射模型;
S3、基于稳定的MAX相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非稳定的MAX相,构建结构映射图谱;
S4、将潜在的MAX相组成元素的物理参数输入步骤S2得到的结构映射模型,结构映射模型输出数据集,将数据集在步骤S3的结构映射图谱中可视化,探索潜在可形成的MAX相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基于合金定律和MAX相电子结构选取特征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因子包括泡利电负性差、原子尺寸差、价电子浓度以及s,p和d轨道的角度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预测MAX相材料可形成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结构映射模型如下:
其中,是M位置第i个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是M位置第j个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α和β分别代表该位置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向东,毛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