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熔接片及光纤熔接涂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箔片,所述导热箔片弯折形成有至少一道第一折痕,对应于所述第一折痕处的导热箔片形成有供熔接后的两根光纤件接头段放置的放置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使用传统高价的涂覆机,通过多次弯折导热箔片,使导热箔片上形成放置槽,光纤件置于放置槽内,滴入对应高折胶或低折胶即可,降低了光纤熔接点处的损耗量和集中发热量的同时,整体操作便捷性高,制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A kind of optical fiber welding sheet and coa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熔接片及光纤熔接涂覆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纤熔接
,特别地,涉及一种光纤熔接片及光纤熔接涂覆结构。
技术介绍
激光行业中,光纤熔接通常是先将两根待熔接的光纤接头的涂覆层进行剥除,再将两根光纤接头进行熔接并形成。熔接完成之后,利用涂覆机对光纤接头的熔接点处涂覆高折胶或低折胶,并进行涂覆固化处理。经过上述处理方式处理的熔接光纤,在实际使用时,能有效降低光纤熔接点处的损耗量和集中发热量。但由于传统熔接过程中,需使用到涂覆机,涂覆机属于较高端的光学设备,价格普遍较高,上述光纤熔接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熔接片,其光纤熔接制作成本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熔接片,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箔片,所述导热箔片弯折形成有至少一道第一折痕,对应于所述第一折痕处的导热箔片形成有供熔接后的两根光纤件接头段放置的放置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先将导热箔片安装于对应的导热安装面上,再将已熔接完成的两根光纤件放置于放置槽内,然后再将高折胶或低折胶滴于光纤件以及放置槽中,等高折胶或低折胶进行固化之后,完成整体的光纤熔接涂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光纤件工作时,两根光纤件之间的熔接点处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此时,热量便会快速传导至导热箔片上,导热箔片与对应导热安装面之间的有效连接面积较大,导热箔片也能将热量快速地传导到对应导热安装面上,有助于大幅度降低了光纤熔接点处的损耗量以及集中发热度;采用上述结构,无需使用传统价格昂贵的涂覆机,安装便捷,能大幅度降低光纤熔接制作成本。优选的,所述导热箔片上弯折形成有至少两道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分别位于每道第一折痕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折痕的形成弯折作用,于第一折痕两侧分别向一侧拱起并形成支撑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待涂覆的光纤件会被放置于两个一侧拱起的支撑脊之间的放置槽中,能使位于放置槽中的光纤件与对应导热安装面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支撑脊内也会形成支起空间;当两根光纤件工作并产生热量时,该热量一方面能通过导热箔片进行热传导,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光纤件周边的空气进行导热,散热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导热箔片上弯折形成有至少两道第三折痕,所述第三折痕分别位于第二折痕背离第一折痕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三折痕,使得支撑脊的整体结构更加确定,不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个支撑脊对于光纤件所产生的支撑作用较强,而且有利于提升导热箔片自身与对应导热安装面的接触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导热箔片背离支撑脊的侧壁区域为粘接区,所述粘接区上设有用于与对应安装平面发生粘接的第一粘接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第一粘接层对导热箔片和对应安装平面产生粘接作用,以提升导热箔片和对应安装平面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折痕所对应的放置槽槽底为平面底部,所述平面底部用于与对应安装平面相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箔片安装于对应安装平面上时,平面底部会与对应安装平面相接触,一方面,能进一步增加导热箔片与对应安装平面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提升导热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有助于增加支撑脊的整体支撑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平面底部背离支撑脊拱起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用于与对应安装平面发生粘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箔片安装于对应安装平面时,第二粘接层也同样会与对应安装平面发生粘接作用,进而增加了导热箔片与对应安装平面之间的安装固定稳定性。本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熔接涂覆结构,其光纤熔接制作成本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熔接涂覆结构,包括两根光纤件,每根光纤件包括未剥除涂覆层的光纤主体、位于光纤主体端部且已剥除表面涂覆层的接头段,两根光纤件的接头段相互熔接并形成有熔接点,还包括导热板面、上述光纤熔接片,所述光纤熔接片上的第一粘接层与导热板面相粘贴,所述平面底部用于与导热板面相接触,两根所述光纤件放置于所述光纤熔接片的放置槽内,两根光纤件的长度方向与放置槽的槽长方向一致,所述放置槽内设有涂覆层,所述涂覆层覆盖于熔接点以及位于熔接点两侧的接头段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纤件工作时,两根光纤件之间的熔接点处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此时,热量便会快速传导至导热箔片上,导热箔片与对应导热安装面之间的有效连接面积较大,导热箔片也能将热量快速地传导到对应导热安装面上,有助于大幅度降低了光纤熔接点处的损耗量以及集中发热度;采用上述结构,无需使用传统价格昂贵的涂覆机,安装便捷,能大幅度降低光纤熔接制作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痕位于对应支撑脊的顶部位置,两个第二折痕之间的距离大小为600μm-650μm之间,所述平面底部的宽度≥500μm且<550μm,所述涂覆层沿所述第一折痕长度方向的覆盖长度为20mm-30mm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一般的光纤主体直径在550μm左右,光纤件的接头段直径在400μm左右,控制两个第二折痕之间的距离大小以及平面底部的宽度大小,进而能控制两个支撑脊之间的整体可容纳空间大小;当光纤件放置于两个支撑脊之间时,光纤件可直接被支撑于两个支撑脊侧壁上,支撑稳定性更高;另外,涂覆层的长度得到控制,在保证有效涂覆效果的前提下,节约用料。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无需使用传统高价的涂覆机,通过多次弯折导热箔片,使导热箔片上形成放置槽,光纤件置于放置槽内,滴入对应高折胶或低折胶即可,降低了光纤熔接点处的损耗量和集中发热量的同时,整体操作便捷性高,制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热箔片;2、第一折痕;3、第二折痕;4、第三折痕;5、放置槽;6、支撑脊;7、粘接区;71、第一粘接层;72、第二粘接层;8、平面底部;9、光纤件;91、光纤主体;92、接头段;10、熔接点;11、导热板面;12、涂覆层;13、支撑筋;14、圆弧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一:一种光纤熔接片,参见图1,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箔片1,因要求导热箔片1自身的导热效果好,因此,导热箔片1最好采用银箔,当然也可采用铝箔或铜箔等导热较佳的材料。导热箔片1弯折形成有至少一道第一折痕2、至少两道第二折痕3、至少两道第三折痕4,参见图1以及图2,仅以展示存在有一道第一折痕2、两道第二折痕3、两道第三折痕4的单片导热箔片1结构,其第一折痕2、第二折痕3、第三折痕4均呈直线形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第一折痕2位于中部位置,两道第二折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熔接片,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箔片(1),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箔片(1)弯折形成有至少一道第一折痕(2),对应于所述第一折痕(2)处的导热箔片(1)形成有供熔接后的两根光纤件(9)接头段(92)放置的放置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熔接片,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箔片(1),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箔片(1)弯折形成有至少一道第一折痕(2),对应于所述第一折痕(2)处的导热箔片(1)形成有供熔接后的两根光纤件(9)接头段(92)放置的放置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熔接片,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箔片(1)上弯折形成有至少两道第二折痕(3),所述第二折痕(3)分别位于每道第一折痕(2)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折痕(3)的形成弯折作用,于第一折痕(2)两侧分别向一侧拱起并形成支撑脊(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熔接片,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箔片(1)上弯折形成有至少两道第三折痕(4),所述第三折痕(4)分别位于第二折痕(3)背离第一折痕(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熔接片,其特征是:所述导热箔片(1)背离支撑脊(6)的侧壁区域为粘接区(7),所述粘接区(7)上设有用于与对应安装平面发生粘接的第一粘接层(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熔接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折痕(2)所对应的放置槽(5)槽底为平面底部(8),所述平面底部(8)用于与对应安装平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熔接片,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均伟,田善文,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华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