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682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22
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属于实验用的高电压击穿装置技术领域。绝缘基座水平设置,两个电极上下正对设置在绝缘基座的内部,且位于下方的电极设置在绝缘基座的底板上表面中部,调节螺母匹配设置并固定在绝缘基座的通孔内,固定在绝缘基座的顶板上表面中部,铜环匹配固定在稳定支架的中心孔内,导电螺杆上端与绝缘圆盘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导电螺杆与铜环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导电螺杆下端与位于上方的电极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稳定支架的顶板上表面固定有激光位移传感器,绕线柱一端与铜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绕线柱上缠绕有高压线,稳定支架为绝缘稳定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验室中用于测试线缆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压。

A self stable board to board breakdown device with adjustable pole spacing for laser ran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实验用的高电压击穿装置,特别是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属于实验用的高电压击穿装置

技术介绍
实验室现有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下述问题:1、不能实现两电极在实验中始终保持平行,这样无法在实验时准确测量施加在高电压领域的绝缘材料两端的电压,致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并且现有的板对板击穿装置不能调节或实时显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使得实验难以操作。2、实验室现有的板对板击穿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制作成本高,并且接线结构简陋,直接将电线缠绕在无稳定支架的导电螺杆上,左右晃动的导电螺杆需要用手直接碰触来调节极间距,非常危险,容易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不适合实验室高电压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以解决实验室现有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在使用中存在实验结果不准确、实验难操作,以及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制作成本高、接线结构简陋、不适合实验室高电压作业,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绝缘圆盘、调节螺母、导电螺杆、稳定支架、铜环、绕线柱、激光位移传感器及两个电极;所述绝缘基座水平设置,所述两个电极上下正对设置在绝缘基座的内部,且位于下方的电极设置在绝缘基座的底板上表面中部,绝缘基座的顶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母匹配设置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稳定支架固定在绝缘基座的顶板上表面中部,稳定支架的顶板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铜环匹配固定在所述中心孔内,铜环的中心孔为螺纹孔,所述导电螺杆竖直设置,导电螺杆上端与绝缘圆盘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导电螺杆与铜环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的中部设有螺纹孔,导电螺杆下端与位于上方的电极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稳定支架的顶板上表面靠近导电螺杆固定有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绕线柱一端与铜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绕线柱上缠绕有高压线,所述稳定支架为绝缘稳定支架。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导电螺杆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绝缘圆盘,使得导电螺杆旋转,可以准确调节导电螺杆的高度进而调节两电极的间距,与现有装置相比,可以更自由更准确地调整两电极间距来实现多样化的实验内容(1、线缆绝缘皮在空气中的高压击穿实验;2、线缆绝缘皮在海水中的高压击穿实验;3、浸变压器油的牛皮纸的高压击穿实验)。本技术设置了绝缘稳定支架、带有螺纹孔的铜环以及安装在绝缘基座上的调节螺母,通过铜环和调节螺母夹住导电螺杆,与现有装置相比,能使位于上方的电极始终保持水平,可以在实验时准确测量施加在被测介质两端(被测介质是各种线缆绝缘材料)的电压,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易操作,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制作成本低,接线结构安全;同时,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了实时监测两电极之间间距的功能,使实验效率提高,适合于实验室高电压(6kv~20kv)作业,在实验室中用于测试线缆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压(线缆绝缘材料一般为交联聚乙烯XLPE或聚氯乙烯PVC,也有其他氟塑料或橡皮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上述附图中的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绝缘基座1、绝缘圆盘2、调节螺母3、电极4、导电螺杆5、稳定支架6、铜环7、绕线柱8、激光位移传感器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包括绝缘基座1、绝缘圆盘2、调节螺母3、导电螺杆5、稳定支架6、铜环7、绕线柱8、激光位移传感器9及两个电极;所述绝缘基座1水平设置,所述两个电极4上下正对设置在绝缘基座1的内部,且位于下方的电极4设置在绝缘基座1的底板上表面中部,绝缘基座1的顶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母3匹配设置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稳定支架6固定在绝缘基座1的顶板上表面中部,稳定支架6的顶板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铜环7匹配固定在所述中心孔内,铜环7的中心孔为螺纹孔,所述导电螺杆5竖直设置,导电螺杆5上端与绝缘圆盘2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导电螺杆5与铜环7和调节螺母3螺纹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4的中部设有螺纹孔,导电螺杆5下端与位于上方的电极4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稳定支架6的顶板上表面靠近导电螺杆5固定有激光位移传感器9,所述绕线柱8一端与铜环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为使绕线柱8与铜环7连接稳固,可在铜环7上表面开设有盲孔,绕线柱8下端紧密插接在铜环7上表面的盲孔内),绕线柱8上缠绕有高压线(高压线即为实验室中专用的高压电源所引出的电线,电压在6kv~20kv之间),所述稳定支架6为绝缘稳定支架。绝缘稳定支架可保证电极4的稳定。使用调节螺母3和绝缘稳定支架上的铜环7,两点固定住导电螺杆5,实现了两电极4始终保持平行状态。通过调节导电螺杆5的高度来调节两电极4之间的间距,读取当前两电极4之间的间距可由激光位移传感器9来实现。激光有直线度好的优良特性,同样激光位移传感器9相对于已知的超声波传感器有更高的精度。本技术可由激光位移传感器9测出距绝缘盘2的距离,进而间接测得两电极4的间距,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电极4与被测绝缘物体是否紧密接触,而且可以得知每个被测材料的厚度。激光位移传感器9包括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能够精确非接触测量被测物体(被测物体是各种线缆绝缘材料)的位置、位移等变化,激光位移传感器9为现有技术,为外购产品。进一步的是,所述绝缘基座1的上端板中部设有的通孔为正六边形通孔,所述正六边形通孔与所述调节螺母3外形相匹配。本技术应用在高电压实验室中,使用调节螺母3准确调节导电螺杆5的高度进而调节两电极4间距,更自由更准确地调整两电极4间距来实现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如:1、线缆绝缘皮在空气中的高压击穿实验;2、线缆绝缘皮在海水中的高压击穿实验;3、浸变压器油的牛皮纸的高压击穿实验)。利用稳定支架上的铜环7及绝缘基座1上的调节螺母3夹住导电螺杆5,使两电极4始终保持平行,可以在实验时准确测量施加在被测物体两端的电压,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且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9实时监测两电极4间距,实验效率显著提高。本技术的使用步骤和试验操作过程如下:1、将实验室专用的高压电源线(阳极和阴极)分别接在两电极4上,将被测试样放在两电极4之间;2、转动调节螺母3,使两电极4固定住被测试样(本说明中的被测试样一律为高电压绝缘领域中的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1)、绝缘圆盘(2)、调节螺母(3)、导电螺杆(5)、稳定支架(6)、铜环(7)、绕线柱(8)、激光位移传感器(9)及两个电极(4);/n所述绝缘基座(1)水平设置,所述两个电极(4)上下正对设置在绝缘基座(1)的内部,且位于下方的电极(4)设置在绝缘基座(1)的底板上表面中部,绝缘基座(1)的顶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母(3)匹配设置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稳定支架(6)固定在绝缘基座(1)的顶板上表面中部,稳定支架(6)的顶板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铜环(7)匹配固定在所述中心孔内,铜环(7)的中心孔为螺纹孔,所述导电螺杆(5)竖直设置,导电螺杆(5)上端与绝缘圆盘(2)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导电螺杆(5)与铜环(7)和调节螺母(3)螺纹连接,位于上方的电极(4)的中部设有螺纹孔,导电螺杆(5)下端与位于上方的电极(4)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稳定支架(6)的顶板上表面靠近导电螺杆(5)固定有激光位移传感器(9),所述绕线柱(8)一端与铜环(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绕线柱(8)上缠绕有高压线,所述稳定支架(6)为绝缘稳定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测距的自稳定可调节极间距的板对板击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1)、绝缘圆盘(2)、调节螺母(3)、导电螺杆(5)、稳定支架(6)、铜环(7)、绕线柱(8)、激光位移传感器(9)及两个电极(4);
所述绝缘基座(1)水平设置,所述两个电极(4)上下正对设置在绝缘基座(1)的内部,且位于下方的电极(4)设置在绝缘基座(1)的底板上表面中部,绝缘基座(1)的顶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母(3)匹配设置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稳定支架(6)固定在绝缘基座(1)的顶板上表面中部,稳定支架(6)的顶板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铜环(7)匹配固定在所述中心孔内,铜环(7)的中心孔为螺纹孔,所述导电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丽王玉龙李江旭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