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67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板,包括设置于第一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一测试电路和设置于第一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第二测试板,包括设置于第二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二测试电路和设置于第二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二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开口,并且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互相咬合,以实现第一测试电路和第二测试电路之间的通信连接,节省了测试板之间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减小测试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提高测试准确性。

A te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装置在出厂前都需要利用测试装置进行各项电气和性能测试。现有的测试装置通常由多种测试板组合形成,这些测试板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连接在一起,使得测试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大,使用不方便;并且柔性电路板还可能造成测试信号的衰减,降低了测试装置的测试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可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准确性。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一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第二测试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二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互相咬合,以实现所述第一测试电路和所述第二测试电路之间的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咬合区,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咬合区。优选地,所述第一咬合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咬合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优选地,所述第一咬合区和所述第二咬合区交错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咬合区接近所述第一测试板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咬合区远离所述第一测试板的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咬合区接近所述第二测试板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咬合区远离所述第二测试板的另一端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咬合区上下侧面的多个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表面铜与所述第一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咬合区上下侧面的多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表面铜与所述第二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引脚分别沿所述第一咬合区的上下侧面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引脚分别沿所述第二咬合区的上下侧面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的表面设置有导电金属层。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间通过导电连接胶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电连接胶为锡膏。本技术实施例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第一测试板包括设置于第一测试板一侧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通过第一测试板的表面铜与第一测试板上的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第二测试板包括设置于第二测试板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通过第二测试板的表面铜与第二测试板上的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互相咬合,以实现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上的测试电路之间的通信连接,节省了测试板之间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减小测试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提高测试准确性。在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上都包括螺纹孔,当在组装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时通过所述螺纹孔实现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之间的固定桥接,进一步提高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俯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测试板和第二测试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技术。图1和图2分别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板1和第二测试板2,第一测试板1和第二测试板2都通过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实现。第一测试板1和第二测试板2都包括位于其表面上的测试电路以及位于其至少一个侧边的连接端子,测试电路用于实现对被测试电子设备的各种性能测试,连接端子通过测试板的表面铜与该测试板上的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第一测试板1包括设置于第一测试板1的表面的第一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1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连接端子10,第一连接端子10通过第一测试板1的表面铜与第一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第二测试板2包括设置于第二测试板2的表面的第二测试电路和设置于第二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子20,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0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板2的表面铜与所述第二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二连接端子20都具有曲折开口103,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二连接端子20分别呈锯齿状,并且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二连接端子20互相咬合。第一连接端子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咬合区101,第二连接端子2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咬合区201。多个第一咬合区101间隔分布,曲折开口103位于多个第一咬合区101之间。多个第二咬合区201间隔分布,曲折开口103位于多个第二咬合区201之间。并且,第一咬合区101和第二咬合区201交错排布,从而使得第一咬合区101延伸至第二连接端子20的开口中,第二咬合区201延伸至第一连接端子10的开口中,以实现第一测试板1上的第一测试电路和第二测试板2上的第二测试电路之间的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咬合区101接近第一测试板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一咬合区101远离第一测试板1的另一端的宽度;第二咬合区201接近第二测试板2的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二咬合区201远离第二测试板2的另一端的宽度,当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二连接端子20互相咬合时,第一咬合区101和第二咬合区201之间相互压紧,使得第一测试板1和第二测试板2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提高了第一测试板1和第二测试板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继续参照图2,第一连接端子10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咬合区101的上下侧面的多个第一引脚1011,多个第一引脚1011通过第一测试板1的表面铜与第一测试板1中的测试电路的信号引出点(例如Pin1a-Pin6a)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2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咬合区201的上下侧面的第二引脚2011,多个第二引脚2011通过第二测试板2的表面铜与第二测试板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测试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一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n第二测试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二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互相咬合,以实现所述第一测试电路和所述第二测试电路之间的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试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一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
第二测试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表面的第二测试电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测试板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测试电路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互相咬合,以实现所述第一测试电路和所述第二测试电路之间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咬合区,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咬合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咬合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区和所述第二咬合区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区接近所述第一测试板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双强常琳周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