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在平板显示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2、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cf)、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填充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所构成。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彩色显示的做法是使用涂布了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色阻的彩色滤光片来过滤背光模组提供的单色光(通常为白光)。通常设置红、绿、蓝三个相同开口率的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由于彩色色阻的滤光性,可以得到不同强度的红光、绿光、蓝光,通过红原色、绿原色、蓝原色三原色混色呈现彩色画面。
3、但是,由于背光模组是直接提供白光,还会掺杂有其他非可见光,白光的纯度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为了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色域,彩色滤光片上通常需要设置较厚的彩色色阻,以得到纯度更高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但这会导致彩色滤光片的透光率较低,背光模组的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的色阻较厚以及色域和透光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量子点膜、滤光液晶盒以及显示液晶盒,所述显示液晶盒用于控制显示画面的灰阶亮度,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提供蓝色光源;
4、所述滤光液晶盒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胆甾相液晶层,所述胆甾相液晶层在反射态时均反射蓝光,所述滤光液晶盒具有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透射区用于在显示画面时透射蓝光,所述反射区用于在显示画面时反射蓝光;
5、所述量子点膜包括透明区、绿色量子点区以及红色量子点区,所述绿色量子点区设有绿色量子点并能够激发出绿光,所述红色量子点区设有红色量子点并能够激发出红光,所述透明区与所述透射区相对应,所述绿色量子点区和所述红色量子点区均与所述反射区相对应;
6、当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时,所述透射区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均为透射态,所述反射区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均为反射态。
7、进一步的,所述透射区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配向方式均为透射态配向,所述反射区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配向方式均为反射态配向。
8、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配向方式均为反射态配向,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共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配合的第一控制电极,所述第一控制电极与所述透射区相对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配合的第二控制电极,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反射区相对应。
10、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配向方式均为透射态配向,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共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配合的第二控制电极,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反射区相对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配合的第一控制电极,所述第一控制电极与所述透射区相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区、所述绿色量子点区以及所述红色量子点区的平面形状为相互平行的条状结构;
13、或者,所述透明区、所述绿色量子点区以及所述红色量子点区的平面形状为块状结构,多个所述透明区、多个所述绿色量子点区以及多个所述红色量子点区共同呈阵列分布,在任意相邻两列和任意相邻两行中,所述透明区、所述绿色量子点区以及所述红色量子点区的排布方式相互错开。
14、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区、所述绿色量子点区以及所述红色量子点区的面积均相同。
15、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液晶盒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像素单元,多个所述像素单元中具有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红色子像素,所述透明区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相对应,所述绿色量子点区与所述绿色子像素相对应,所述红色量子点区与所述红色子像素相对应。
16、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液晶盒与所述滤光液晶盒之间设有扩散片,所述扩散片用于对所述滤光液晶盒射出光线进行均匀混色。
17、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蓝色背光源,并搭配量子点膜和滤光液晶盒,量子点膜可以激发出色纯度较高的红光和绿光,滤光液晶盒的反射区可以将反射绿色量子点区和红色量子点区中未利用的蓝光反射回去进一步利用,从而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以及提高红光和绿光的色纯度,因此,显示液晶盒中只需采用较薄的色阻,也能实现高色域显示,并提升光线的穿透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40)以及朝向所述背光模组(40)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量子点膜(30)、滤光液晶盒(20)以及显示液晶盒(10),所述显示液晶盒(10)用于控制显示画面的灰阶亮度,所述背光模组(40)用于提供蓝色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201)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透射态配向,所述反射区(202)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反射态配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反射态配向,所述第一基板(21)上设有共用电极(211),所述第二基板(22)上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211)配合的第一控制电极(221),所述第一控制电极(221)与所述透射区(201)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22)上还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211)配合的第二控制电极(222),所述第二控制电极(222)与所述反射区(202)相对应。
5.根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22)上还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211)配合的第一控制电极(221),所述第一控制电极(221)与所述透射区(201)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区(301)、所述绿色量子点区(302)以及所述红色量子点区(303)的平面形状为相互平行的条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区(301)、所述绿色量子点区(302)以及所述红色量子点区(303)的面积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液晶盒(10)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像素单元(P),多个所述像素单元(P)中具有蓝色子像素(P1)、绿色子像素(P2)以及红色子像素(P3),所述透明区(301)与所述蓝色子像素(P1)相对应,所述绿色量子点区(302)与所述绿色子像素(P2)相对应,所述红色量子点区(303)与所述红色子像素(P3)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液晶盒(10)与所述滤光液晶盒(20)之间设有扩散片(50),所述扩散片(50)用于对所述滤光液晶盒(20)射出光线进行均匀混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40)以及朝向所述背光模组(40)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量子点膜(30)、滤光液晶盒(20)以及显示液晶盒(10),所述显示液晶盒(10)用于控制显示画面的灰阶亮度,所述背光模组(40)用于提供蓝色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201)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透射态配向,所述反射区(202)对应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反射态配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反射态配向,所述第一基板(21)上设有共用电极(211),所述第二基板(22)上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211)配合的第一控制电极(221),所述第一控制电极(221)与所述透射区(201)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22)上还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211)配合的第二控制电极(222),所述第二控制电极(222)与所述反射区(202)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胆甾相液晶层(23)的配向方式均为透射态配向,所述第一基板(21)上设有共用电极(211),所述第二基板(22)上设有与所述共用电极(211)配合的第二控制电极(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显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