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65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包括框体和底板,所述框体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撑杆以及支架;所述撑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且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所述支架位于相邻两个撑杆之间,且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连接;所述第一边框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边框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重量轻、安全性好,测量准确等特点。

Installation frame of lithium battery sensor for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车辆的应急和辅助电源越来越多的采用锂电池。相较于一般使用的铅酸电池,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质量轻,充放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够较好的满足轨道车辆的应急和辅助电源供应。但是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往往在使用时容易产生高温,甚至有时候太长时间的持续使用会发生燃烧。因此,需要对锂电池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控。由于锂电池通常安装在轨道车辆的下方,空间狭小,不易观察,采用一般的检查和监控方式不易做到实时管控。基于以上原因,本技术提出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来解决这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能很方便对锂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和烟雾进行实时管控的缺陷,提供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所述一种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重量轻、安全性好,测量准确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包括框体和底板,所述框体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撑杆以及支架;所述撑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且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所述支架位于相邻两个撑杆之间,且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连接;所述第一边框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边框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上,且与所述第一边框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为两个相互交叉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杆体的交叉处。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扣。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扣。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扣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底板上间隔开设有散热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支架、撑杆以及底板的结构设置形式,可有效减轻传感器安装框架的重量,进一步提高了框架的有效载重;通过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安装烟雾传感器,能够对整个安装框架的空间进行全面有效的烟雾监控,保证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在支架上安装温度传感器,能够有效的监测锂电池的温度,提高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重量轻、安全性好,测量准确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I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系统框图。图中标号:10、第一边框;11、第一安装孔;12、第一卡扣;20、第二边框;21、第二安装孔;22、第二卡扣;30、撑杆;40、支架;41、第三安装孔;50、底板;51、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包括框体和底板50,框体包括第一边框10、第二边框20、撑杆30以及支架40,撑杆30间隔设置在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20之间,且撑杆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20,形成安装框架的框体结构。支架40位于相邻两个撑杆30之间,并且支架40分别与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20连接。支架40为两个相互交叉的杆体,两个杆体交叉呈十字形,并在中部连接成一体。两个杆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框10和第二边框20连接。第一边框10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本方案中第一安装孔11位于第一边框10的四个角上。第一安装孔11中均安装有烟雾传感器,用于监测在安装框架中的锂电池是否产生烟雾。第二边框20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本方案中第二安装孔21位于第二边框20的四个角上。第二安装孔21中均安装有烟雾传感器,用于监测在安装框架中的锂电池是否产生烟雾,本方案中烟雾传感器选用MQ-2型号。在两个支架40的交叉处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1,第三安装孔41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在安装框架中的锂电池的温度,本方案中,温度传感器选用PT100型号。底板50设置于第一边框10上,并且与第一边框10连接,底板50用于支撑锂电池。在底板50上间隔开设有散热孔51,有助于安装框架内的空气流动,实现对锂电池的有效散热降温。安装框架上的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可于车辆上的监控设备连接,实时的反馈锂电池的监控数控,有效保证锂电池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另外,安装框架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设置,可以在安装框架内安装一个或多个锂电池,且安装框架的外形可根据锂电池的外形进行适应性设计,以保证传感器的对锂电池的有效监控。在第一框体的外侧设置第一卡扣12,第一卡扣12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12用于同相邻安装框架上的第一卡扣12扣合,使不同的安装框架组合在一起。同样地,在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第二卡扣22,第二卡扣22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扣22用于同相邻安装框架上的第二卡扣22扣合,使不同的安装框架组合在一起。工作原理:本技术装置使用时,将第一边框10、第二边框20、撑杆30、底板50以及支架40组合连接成安装框架,并将烟雾传感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中,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三安装孔41中。把锂电池安装在安装框架中,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同时与车辆上的监控设备连接实现实时监控。当可以安装多个安装框架时,通过第一边框10上的第一卡扣12和第二边框20上的第二卡扣22来实现卡接连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包括框体和底板(5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第一边框(10)、第二边框(20)、撑杆(30)以及支架(40);所述撑杆(3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0)和所述第二边框(20)之间,且所述撑杆(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框(10)和所述第二边框(20);所述支架(40)位于相邻两个撑杆(30)之间,且所述支架(40)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10)和所述第二边框(20)连接;所述第一边框(10)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二边框(20)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中均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支架(40)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1);所述第三安装孔(41)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0)上,且与所述第一边框(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包括框体和底板(5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第一边框(10)、第二边框(20)、撑杆(30)以及支架(40);所述撑杆(3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0)和所述第二边框(20)之间,且所述撑杆(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框(10)和所述第二边框(20);所述支架(40)位于相邻两个撑杆(30)之间,且所述支架(40)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10)和所述第二边框(20)连接;所述第一边框(10)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二边框(20)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中均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支架(40)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1);所述第三安装孔(41)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0)上,且与所述第一边框(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锂电池传感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伟余捷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