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素军专利>正文

一种制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62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热装置,属热力制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热装置,它包括一个空气压缩装置,其特殊之处是该制热装置包括在空气压缩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个为一金属管内腔至少装有两个空气热量发生器且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的热量产生单元;所述的空气热量发生器为一壳体前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槽,壳体前端内侧设有可封堵进气孔槽的封堵体,封堵体由一弹簧支撑,堵头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槽且与壳体相连接,内侧面支撑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替代燃煤锅炉供暖、节省煤炭资源、减少空气和环境污染,有效利用空气资源的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力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而产生热量的制热装置。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用于冬季室内取暖和工矿企业生产过程的供热过程中,制热设施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普遍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燃煤锅炉将水加热或产生蒸汽,再通过管路和控制系统送到室内的管路及散热器中。对于燃煤锅炉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人人皆知的,然而对燃煤锅炉所存在的不足却很少有人问津,做为锅炉制造行业虽然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其产品质量,但始终难以克服燃煤锅炉本身所存在的致命缺点。这就是燃煤锅炉一要大量消耗煤炭资源,二要排放大量的烟气,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灰尘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造成了空气和环境的污染。虽然很多环保设备行业相继推出各种不同的脱硫除尘设备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国家环保部门也加强监督检查,这些补救措施的采取都是在继续维持燃煤锅炉的正常使用。而对于北方地区不能进行集体供暖的城镇、农村来讲,小型土暖气的安装使用使冬季的室内取暖得到保障,但是千家万户的燃煤不仅因燃烧不充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不经任何处理的烟气直接排放大气之中,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尤其严重。空气在压力下的流通磨擦产生热量这是人人皆知的科学道理,而对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空气用于制热却未见有所报道。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制热方式,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是本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空气,无需燃烧煤炭和没有环境污染的制热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风力和空气流通产生动力而进一步降低制热费用的制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制热装置,它包括一个空气压缩装置,其特殊之处是该制热装置包括在空气压缩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个为一金属管内腔至少装有两个空气热量发生器且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的热量产生单元;所述的空气热量发生器为一壳体前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槽,壳体前端内侧设有可封堵进气孔槽的封堵体,封堵体由一弹簧支撑,堵头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槽且与壳体相连接,内侧面支撑弹簧。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为空气压缩机,也可为动力机构、气缸、气囊的组合体;所述的动力机构为风力驱动机构、空气自然上升驱动机构、电动机驱动机构、内燃机驱动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空气自然上升驱动机构为下端设有空气入口,上端设有空气出口的呈管状的空气流通器,叶轮轴活动支撑在空气流通器的内腔,叶轮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叶轮,其另一端与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的进、排气孔槽为设置在其中心的孔,绕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孔、槽、长槽、多个间断的槽中的任一种;所述的连接结构为过盈套装连接、扩口连接、胶接、螺纹连接中的任一种或二种;所述的空气热量发生器也可为管状壳体内壁通过至少三个均布的支点与内芯过盈套装为一体。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一是本技术利用空气磨擦产生热量的原理设计的空气热量发生器并制成热量产生单元,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压缩空气装置或由动力机构、气缸、气囊的组合体为空气热量发生器提供压缩空气,从而达到利用空气提供热源的目的,从根本上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用燃煤方式制热的习惯方法,节省能源消耗,杜绝了燃煤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其二是本技术对空气热量发生器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经多次反复试验验证,不仅空气磨擦产生的热量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很客观的社会效益;其三是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还有通过风力驱动机构或自然空气在抽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动力并带动活塞进行运动,从而达到利用空气流通产生动力而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制热费用的目的,克服了已有技术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足的弊端,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具体结构细节和使用进行过程。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城镇居民或单独办公场所使用的冬季室内取暖及所需热水的制热装置(参见附图1),它是通过微型电动机1(或根据采暖面积的需要及电动机输出功率进行折算所选用的电动机)输出轴连接蜗杆2,通过与蜗杆2相啮合的蜗轮3将转动力传递给安装在蜗轮轴5上的齿轮4,通过与齿轮4相啮合的固定安装在曲轴7轴端的齿轮6进行运动,曲轴7通过活塞杆9与安装在气缸8内腔的活塞10活动连接,气缸8的端部开有空气人口,活塞10一侧加工有一通气孔11,由通气孔11与气缸8的前、后腔相通,活塞10的前侧面上位于通气孔11的口端部安装有悬挂式单向阀12,气缸8的前腔缸体中心加工有出气孔,气缸8通过螺栓与气囊14固定连接在一起,气囊14与气缸8相连接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一止回阀13,止回阀13的人口端与气缸8上的出气孔吻合相接,气囊1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一气体爆发器15,气体爆发器15的气体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热量产生单元16,热量产生单元16是逐个之间相互通过过盈套装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采用套装加胶接的方式连接)有若干个,其需用数量则根据其取暖面积、取暖管路和用热水的数量来确定,整个热量产生单元16通过在储水容器18上设置的接口固定安装在储水容器18的内腔,其水19在储水容器18内腔与热量产生单元16的外表面之间,热量产生单元16的末端通过储水容器18上设置的出口输出储水容器18与室内空气相通。每个热量产生单元16至少在其两端部各过盈套装(也可进行胶接安装)一个空气热量发生器17,空气热量发生器17为一桶状壳体170其前端中心加工有进气孔175,进气孔175内安装一由弹簧173弹力支撑的钢珠174做为进气孔175的封堵体,与壳体170过盈套装相连接的堵头171加工有凹腔,其凹腔的平面为弹簧173的支撑面,螺堵171的中心加工有排气孔172。以上构成本技术一种制热装置的一静态结构。实施例2一种适用于北方农村居民使用的冬季室内取暖用的制热装置(参见附图2),它的主要结构特征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其动力机构是利用空气在空气流通器27的作用下产生的,它的技术方案是在室外用铁板焊接一个较高的呈带有锥台管状结构的空气流通器27,空气流通器27的上端设有出风口28,下端靠近进风口26处通过设置的支撑架23活动支撑安装一绕中心点有均布的叶轮25的叶轮轴24,通过固定安装在叶轮轴24的端部的伞齿轮22啮合另一固定安装在输出传动轴20轴端的伞齿轮21,输出传动轴20与蜗杆2相连接。空气热量发生器17套装(并同时进行胶接)在热量产生单元16的两端及中部,热量产生单元16之间过盈套装(在接面上涂有密封胶)在一起,为方便安装可每过盈套装多个后改用一个扩口连接方式连接,热量产生单元16连接后,可直接安装在室内的较粗口径的散热管道中,以散热管道做为储水容器18,其散热水19直接介于热量产生单元16外侧与储水容器18的内侧之间。空气热量发生器17为一桶状壳体170其前端加工有绕中心呈圆周均布3个(也可4个、5个、6个)进气孔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热装置,它包括一个空气压缩装置,其特征是该制热装置包括在空气压缩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个为一金属管内腔至少装有两个空气热量发生器且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的热量产生单元;所述的空气热量发生器为一壳体前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槽,壳体前端内侧设有可封堵进气孔槽的封堵体,封堵体由一弹簧支撑,堵头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槽且与壳体相连接,内侧面支撑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素军邵伟东邵伟志
申请(专利权)人:邵素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