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41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器翅片、换热器以及一种空调器,其中,换热器翅片包括: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连接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相连,其中,第一直臂与第二直臂呈预设夹角,且第一直臂、第二直臂以及连接部为一体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高换热器翅片的结构强度,避免了换热器翅片上增加密封挡板等连接件,使空气更加顺畅的穿过换热器翅片,提高换热效率,使冷凝水的排除更加顺畅。

Heat exchanger fins,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翅片、一种换热器以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翅片是空调器中换热器的关键换热部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空调机组的运行性能,为了便于联排布置、节约空调的内部空间,现有的技术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采用的换热器翅片结构呈V形,但是,V形的换热器翅片一般由两个直线型的换热器翅片1’拼接而成,在两个直线型的换热器翅片之间添加密封挡板2’等额外的零部件,以实现两个直线型的换热器翅片1’的连接,密封挡板2’等部件阻挡该区域的气流,降低换热效率,且降低了换热器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换热器。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换热器翅片,包括: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连接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相连,其中,第一直臂与第二直臂呈预设夹角,且第一直臂、第二直臂以及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换热器翅片,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分别连接于连接部的两端,使第一直臂、第二直臂和连接部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第一直臂与第二直臂呈预设夹角,使第一直臂、第二直臂以及连接部形成V形结构,第一直臂、第二直臂以及连接部为一体结构,以提高换热器翅片的结构强度,并且避免了在第一直臂与第二直臂的换热器翅片之间增加密封挡板等连接件,以利于空气更加顺畅的穿过换热器翅片,提高由换热器翅片组成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一体结构的换热器翅片在应用到换热器上时,无需辅助排水结构,即可使得产生成的冷凝水会顺着换热器翅片的边缘较为顺畅的流出,减少在换热器翅片内部发生堆积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臂与第二直臂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预设夹角可以是钝角、直角或锐角。其中,第一直臂与第二直臂分别为直板状结构,连接部设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之间。需要强调的是,第一直臂、第二直臂和连接部的一体结构提高了换热器翅片的强度,且在连接部的宽度增加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翅片的换热效率,具体地,在安装时,通过增加连接部的宽度,可增加换热空间,以实现换热效率的提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进风轮廓线和连接部的出风轮廓线,沿由换热器翅片的进风侧向出风侧的方向凹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的进风轮廓线和连接部的出风轮廓线,沿由换热器翅片的进风侧向出风侧的方向凹陷,使连接部的进风线轮廓线分别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进风轮廓线连接且平滑过渡,此外,连接部的出风线轮廓线分别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出风轮廓线连接且平滑过渡,由于整体呈凹陷状,以减小空气沿进风轮廓线平滑流入的空气阻力,使空气平滑地流过连接部,以提高换热器翅片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具体地,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换热器翅片靠近进风一侧的轮廓线为进风轮廓线,连接部靠近出风一侧的轮廓线为出风轮廓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进风轮廓线和连接部的出风轮廓线呈圆弧形,且进风轮廓线的曲率大于出风轮廓线的曲率。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的进风轮廓线和连接部的出风轮廓线呈圆弧形,且进风轮廓线的曲率大于出风轮廓线的曲率,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曲率由进风侧和出风侧将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相连,可提高对换热器翅片整体形状的控制,换言之,可通过不同的曲率确定连接部的形状,进而通过连接部的形状调整换热器翅片整体的换热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使换热器翅片的V形结构紧凑,以节约换热器翅片的占用空间。还需说明的是,圆弧形的进风轮廓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进风轮廓线平滑连接,圆弧形的出风轮廓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出风轮廓线平滑连接,以减小空气流过连接部时的空气阻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平直部,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与出风轮廓线为直线;过渡部,连接于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和/或平直部的出风轮廓线两端,其中,过渡部呈圆弧形和/或多折直线形。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的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与出风轮廓线为直线,使连接部的长度增加,以利于空气流过连接部,增大空气与连接部的换热量,过渡部连接于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或平直部的出风轮廓线,或者过渡部连接于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和平直部的出风轮廓线,以通过过渡部将平直部与连接部平滑的连接,减小空气流过平直部与连接部时的空气阻力。具体地,过渡部为呈曲线状的过渡结构,过渡部设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之间,其作用是将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进风轮廓线平滑连接,或者将平直部的出风轮廓线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出风轮廓线平滑连接,以减小空气阻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第一直臂的进风轮廓线与至少部分第一直臂的出风轮廓线相平行;至少部分第二直臂的进风轮廓线与至少部分第二直臂的出风轮廓线相平行,其中,第一直臂、第二直臂的宽度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至少部分第一直臂的进风轮廓线与至少部分第一直臂的出风轮廓线平行,且至少部分第二直臂的进风轮廓线与至少部分第二直臂的出风轮廓线相平行,使至少部分的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宽度不变,其中,第一直臂、第二直臂的宽度相等,使空气流过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时,空气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相对移动距离相同,在空气流通速度相同时,使空气与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的换热量较均匀,避免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与空气换热不均匀而降低换热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直臂的宽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直臂的宽度,一方面通过较厚的连接部提升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使换热器翅片保持较高的强度,使由换热器翅片组成的换热器整体强度高,不易变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翅片还包括: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与换热器翅片垂直设置,以通过安装孔安装冷媒管。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换热器翅片上垂直设置多个安装孔,通过冷媒管穿过安装孔,安装到换热器翅片上,通过冷媒管与换热器翅片的热传递,使冷媒管中的冷媒与换热器翅片周围的空气换热,安装孔垂直设置于换热器翅片上,以在尽量减小冷媒管的长度下,使冷媒管与换热器翅片充分接触,使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且节省材料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孔均匀设于换热器翅片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孔均匀设于换热器翅片上,使冷媒管穿过安装孔,均匀分布于换热器翅片上,空气流过换热器翅片时,使换热器翅片与空气充分换热,避免由于冷媒管分布不均匀,使换热器翅片的局部区域与空气换热不充分,降低换热效率。特别地,在连接部厚度较大时,可设置更多的安装孔,以增强换热效率。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换热器翅片;冷媒管,冷媒管穿过换热器翅片的安装孔设于换热器翅片上。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换热器,通过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臂和所述第二直臂相连,/n其中,所述第一直臂与所述第二直臂呈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一直臂、所述第二直臂以及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直臂和第二直臂;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臂和所述第二直臂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直臂与所述第二直臂呈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一直臂、所述第二直臂以及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进风轮廓线和所述连接部的出风轮廓线,沿由所述换热器翅片的进风侧向出风侧的方向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进风轮廓线和所述连接部的出风轮廓线呈圆弧形,且所述进风轮廓线的曲率大于所述出风轮廓线的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平直部,所述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与出风轮廓线为直线;
过渡部,连接于所述平直部的进风轮廓线和/或所述平直部的出风轮廓线两端,
其中,所述过渡部呈圆弧形和/或多折直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直臂的进风轮廓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直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柏松罗彬李丰李兆辉杨坤吴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