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251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100)和加热模块(200);所述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部(5);所述电源模块(100)包括电源和/或设定的元器件;所述加热部(5)设置在加热模块(200)形成的腔体中;所述电源模块(100)与加热模块(200)电连接,且所述电源模块(100)设置在加热模块(200)形成的腔体外的设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将电源部分外置的结构,解决了炉具散热不足的问题。

The structure of power dissipation in intelligent IH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感应加热
,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中智能IH系统是指感应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加热器(Electromagneticinductionheater)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造出的加热控制器。电磁感应加热来源于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即交变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自从发现电流通过导线发生热效应后,世界上便出现了很多从事研究制造电热器的专利技术家。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专利技术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893年,美国出现了电熨斗雏形;1909年,电灶的出现实现了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1916年,美国人专利技术了闭槽有芯炉,电磁感应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但对于类似的加热炉具而言,往往存在着控制部分、电源部分等电子元器件工作在高温状态下,使用寿命不长,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如专利文献CN206018735U公开的一种炉具,其包括炉体、安装在炉体中的耐热基板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由纳米远红外线加热材料制成,纳米远红外线加热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100)和加热模块(200);/n所述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部(5);所述电源模块(100)包括电源和/或设定的元器件;/n所述加热部(5)设置在加热模块(200)形成的腔体中;/n所述电源模块(100)与加热模块(200)电连接,且所述电源模块(100)设置在加热模块(200)形成的腔体外的设定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100)和加热模块(200);
所述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部(5);所述电源模块(100)包括电源和/或设定的元器件;
所述加热部(5)设置在加热模块(200)形成的腔体中;
所述电源模块(100)与加热模块(200)电连接,且所述电源模块(100)设置在加热模块(200)形成的腔体外的设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面;所述电源模块(100)通过连接件(4)设置在加热模块(200)远离加热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200)还包括面板(1)、U型槽(2)以及底板(3);
所述面板(1)通过U型槽(2)设置在底板(3)上;所述面板(1)、U型槽(2)以及底板(3)合围形成腔体;所述加热部(5)设置在腔体内部的底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00)通过底板(3)设置在加热模块(200)上;即底板(3)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模块(100),另一侧通过U型槽(2)设置有面板(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设定的元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IH系统的电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包括微晶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增辉冯兆辉潘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米技电子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