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20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涉及汽轮机的技术领域,包括余热回收筒,余热回收筒的左侧安装有左端盖、初级过滤罩和水汽接入管,余热回收筒的内侧设有余热回收管、末级过滤盒和水汽回流管,水汽回流管的出水端朝左悬伸并连接有扰流器,余热回收筒的右侧安装有右端盖、水质取样罩和混水排出管,余热回收筒靠右设有环形的新进水集合管,新进水集合管靠右侧连接有新进水接入管,靠左侧连接有新进水分流管,新进水分流管的出水端与左端盖连接。本申请中的余热回收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先过滤掉水汽中大的铁屑等杂质,再通过余热回收管完成水汽与新注冷水的热交换,再过滤掉水汽中小的铁屑等杂质,使液化的水汽循环使用。

A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steam turb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轮机也称蒸汽透平发动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同时对外做功,将蒸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在实际应用时,高温高压的蒸汽在汽轮机内完成做功后会液化成相对低温低压的水汽,为了简化发电厂的发电工序和配套处理设备,这部分的水汽通常会被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残余热能的极大损失,我们知道水的比热容是相对较大的,这也就变相的增加了诸如煤炭资源的消耗,增加了生产资本的投入。因此,为了达成降低发电成本及绿色发展的目的,需要提供一种可回收并再利用汽轮机做功后排出的水汽及热能的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筒,所述余热回收筒以水平且左右朝向设置,所述余热回收筒的左端口安装有左端盖,所述左端盖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一,并在定位柱一上套设有初级过滤罩,所述初级过滤罩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疏松的不吸水海绵,所述初级过滤罩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汽接入管,所述左端盖的内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S型的余热回收管,所述余热回收管的出水端连接有末级过滤盒,所述末级过滤盒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紧密的不吸水海绵,所述末级过滤盒的右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L型的水汽回流管,所述水汽回流管的出水端朝左悬伸并连接有扰流器,所述末级过滤盒的右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质取样管,所述余热回收筒的右端口安装有右端盖,所述右端盖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二,并在定位柱二上套设有水质取样罩,所述右端盖的中心处设有水质取样口,所述水质取样罩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混水排出管,所述余热回收筒靠右端口套设有环形的新进水集合管,所述新进水集合管靠右侧连接有新进水接入管,所述新进水接入管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新进水集合管靠左侧连接有新进水分流管,所述新进水分流管的出水端与左端盖连接,所述新进水分流管的外壁与余热回收筒的外壁接触。优选的,所述初级过滤罩通过若干个呈圆形阵列的工业搭扣一与左端盖连接,所述初级过滤罩的外端面焊接有一对提手一。优选的,所述水汽接入管的内壁上焊接有呈圆形阵列的螺旋状的导流片。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管的外壁上均布套设有呈圆形阵列的铝材散热片。优选的,所述扰流器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水汽回流管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环的外端面焊接有矩形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圆周面上焊接有呈圆形阵列的螺旋状的扰流片。优选的,所述水质取样罩通过若干个呈圆形阵列的工业搭扣二与右端盖连接,所述水质取样罩的外端面焊接有一对提手二。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筒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C型的保温壳,两个保温壳之间通过若干个均布的螺栓连接,所述保温壳的内壁上设有C型的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内壁与余热回收筒及新进水分流管的外壁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首先,将来自汽轮机中完成做功并被排出的水汽接入到设有螺旋导流片的水汽接入管中,再经过初级过滤罩中的疏松的不吸水海绵过滤掉包括铁屑在内的较大的颗粒杂质,再流入到多个呈圆形阵列的S型的余热回收管中,进行相对低温低压的水汽与新注冷水的热交换,再经过末级过滤盒中的紧密的不吸水海绵过滤掉包括铁屑在内的较小的颗粒杂质,再经过水汽回流管回流到余热回收筒中,与新注冷水混合到一起并进入到蒸汽发生器(锅炉)中进行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巧妙利用了排出汽轮机的相对低温水汽来预热将进入锅炉的新注冷水,并将去除铁屑等颗粒杂质的水汽进行循环使用,达成降低发电成本及绿色发展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制造、使用及维护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三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水汽接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余热回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扰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保温壳及保温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余热回收筒;2-左端盖;3-定位柱一;4-初级过滤罩;6-工业搭扣一;7-提手一;8-水汽接入管;9-导流片;10-余热回收管;11-铝材散热片;12-末极过滤盒;14-水汽回流管;15-扰流器;151-安装环;152-安装架;153-旋转轴;154-扰流片;16-水质取样管;17-右端盖;18-定位柱二;19-水质取样罩;20-工业搭扣二;21-提手二;22-混水排出管;23-新进水集合管;24-新进水接入管;25-新进水分流管;26-保温壳;27-保温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筒1,所述余热回收筒1以水平且左右朝向设置,所述余热回收筒1的左端口安装有左端盖2,所述左端盖2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一3,并在定位柱一3上套设有初级过滤罩4,所述初级过滤罩4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疏松的不吸水海绵,通过这块海绵过滤掉水汽中的包括铁屑在内的较大的颗粒杂质,所述初级过滤罩4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汽接入管8,将汽轮机中完成做功并被排出的、相对低温低压的水汽接入到水汽接入管8中,所述左端盖2的内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S型的余热回收管10,S型的管路可增加热交换时间,使水汽中残余的热能能够等到进一步的回收,所述余热回收管10的出水端连接有末级过滤盒12,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紧密的不吸水海绵,通过这块海绵过滤掉水汽中的包括铁屑在内的较小的颗粒杂质,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右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L型的水汽回流管14,所述水汽回流管14的出水端朝左悬伸并连接有扰流器15,使新注冷水与过滤后的水相向流动,增加热交换的效率,通过增设扰流器15可进一步加快热交换的效率,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右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质取样管16,通过观察从水质取样管16流出的过滤水,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初级过滤罩4及末级过滤盒12中的不吸水海绵,所述余热回收筒1的右端口安装有右端盖17,所述右端盖17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二18,并在定位柱二18上套设有水质取样罩19,所述右端盖17的中心处设有水质取样口,所述水质取样罩19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混水排出管22,所述余热回收筒1靠右端口套设有环形的新进水集合管23,所述新进水集合管23靠右侧连接有新进水接入管24,所述新进水接入管24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新进水集合管23靠左侧连接有新进水分流管25,所述新进水分流管25的出水端与左端盖2连接,所述新进水分流管25的外壁与余热回收筒1的外壁接触,在新注冷水未注入到余热回收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筒(1),所述余热回收筒(1)以水平且左右朝向设置,所述余热回收筒(1)的左端口安装有左端盖(2),所述左端盖(2)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一(3),并在定位柱一(3)上套设有初级过滤罩(4),所述初级过滤罩(4)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疏松的不吸水海绵,所述初级过滤罩(4)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汽接入管(8),所述左端盖(2)的内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S型的余热回收管(10),所述余热回收管(10)的出水端连接有末级过滤盒(12),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紧密的不吸水海绵,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右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L型的水汽回流管(14),所述水汽回流管(14)的出水端朝左悬伸并连接有扰流器(15),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右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质取样管(16),所述余热回收筒(1)的右端口安装有右端盖(17),所述右端盖(17)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二(18),并在定位柱二(18)上套设有水质取样罩(19),所述右端盖(17)的中心处设有水质取样口,所述水质取样罩(19)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混水排出管(22),所述余热回收筒(1)靠右端口套设有环形的新进水集合管(23),所述新进水集合管(23)靠右侧连接有新进水接入管(24),所述新进水接入管(24)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新进水集合管(23)靠左侧连接有新进水分流管(25),所述新进水分流管(25)的出水端与左端盖(2)连接,所述新进水分流管(25)的外壁与余热回收筒(1)的外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轮机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筒(1),所述余热回收筒(1)以水平且左右朝向设置,所述余热回收筒(1)的左端口安装有左端盖(2),所述左端盖(2)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一(3),并在定位柱一(3)上套设有初级过滤罩(4),所述初级过滤罩(4)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疏松的不吸水海绵,所述初级过滤罩(4)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汽接入管(8),所述左端盖(2)的内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S型的余热回收管(10),所述余热回收管(10)的出水端连接有末级过滤盒(12),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内部填充有结构紧密的不吸水海绵,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右端面靠圆心连接有呈圆形阵列的L型的水汽回流管(14),所述水汽回流管(14)的出水端朝左悬伸并连接有扰流器(15),所述末级过滤盒(12)的右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水质取样管(16),所述余热回收筒(1)的右端口安装有右端盖(17),所述右端盖(17)的外端面设有呈圆形阵列的定位柱二(18),并在定位柱二(18)上套设有水质取样罩(19),所述右端盖(17)的中心处设有水质取样口,所述水质取样罩(19)的外端面的中心连接有混水排出管(22),所述余热回收筒(1)靠右端口套设有环形的新进水集合管(23),所述新进水集合管(23)靠右侧连接有新进水接入管(24),所述新进水接入管(24)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新进水集合管(23)靠左侧连接有新进水分流管(25),所述新进水分流管(25)的出水端与左端盖(2)连接,所述新进水分流管(25)的外壁与余热回收筒(1)的外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延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誉特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