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安全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冲击地压灾害日益严重,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冲击地压解危技术的核心在于降低围岩应力集中水平,通过主动采取措施使应力转移与释放是解除冲击危险性的根本方法。目前,顶底板深孔爆破和煤层大直径钻孔等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是在现场应用中由于忽视对应力加载来源进行空间分析、分类,卸压解危措施没有空间概念,针对性不强,方法往往独立使用,造成了卸压盲区存在和卸压效果持续时间短等突出问题,最终导致冲击危险不能有效解除,巷道解危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包括:对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应力加载源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应力加载源进行空间分类,将巷道动静载荷来源划分为煤层静载源、底板静载源和顶板动载源;/n通过在煤层上进行钻孔卸压,完成对煤层静载源的解危预处理;/n通过深孔爆破对底板的水平应力进行疏导,完成对底板静载源的解危预处理;/n通过在临空巷道超前进行顶板深孔预裂爆破,完成对顶板动载源的解危预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应力加载源进行空间分类,将巷道动静载荷来源划分为煤层静载源、底板静载源和顶板动载源;
通过在煤层上进行钻孔卸压,完成对煤层静载源的解危预处理;
通过深孔爆破对底板的水平应力进行疏导,完成对底板静载源的解危预处理;
通过在临空巷道超前进行顶板深孔预裂爆破,完成对顶板动载源的解危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应力加载源分类,将巷道动静载荷来源划分为煤层静载源、底板静载源和顶板动载源时,包括:
将煤层受顶板重量产生的垂直应力、以及巷帮形成的侧向支承压力共同加载划分为煤层静载源;
将底板原始赋存的水平构造应力加载划分为底板静载源;
将顶板在破断时产生的弹性波加载划分为顶板动载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煤层上进行钻孔卸压,完成对煤层静载源的解危预处理时,包括:
对临空巷道实体煤侧的煤层施工钻孔,使煤层上形成一单排大直径钻孔,其中,单排大直径钻孔上的钻孔的轴线均垂直于巷道帮部;
通过对煤层受顶板重量产生的垂直应力、以及巷帮侧向支承压力进行实时监测,确定煤层的应力恢复情况;
若确定煤层的应力未恢复,则完成对煤层上钻孔卸压;若确定煤层的应力恢复,则在相邻的两个钻孔之间施工钻孔,直至确定煤层的应力不能完全恢复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对临空巷道另一侧的煤柱帮施工钻孔,使煤柱帮上形成另一单排大直径钻孔,且在所述煤柱帮上的钻孔深度小于所述煤柱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解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锋,高家明,夏永学,徐刚,刘少虹,杜涛涛,陈法兵,陆闯,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