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16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正面设置有面板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拉线盘,所述拉线盘上设置有手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挡钩,所述拉线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挡钩末端相配合的沟槽,所述手柄带动拉线盘旋转使挡钩末端进出沟槽实现拉线盘的锁定与解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挡钩与沟槽的配合实现对拉线盘的快速限位,无需借助复杂的电磁学元件来对拉线盘控制,因此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且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Emergency unlocking device i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紧急解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内紧急解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部紧急解锁装置多为把手旋转式解锁,紧急情况下人员需拉开透明罩板旋转把手,通过与把手相连的拉线盘拉动钢丝绳,实现对门系统的机械解锁。为适应车体结构的千变万化,钢丝绳往往需要迂回走线,在旋转现有的内部紧急解锁装置的把手时,迂回产生的钢丝绳拐点越多,操作的阻力越大,由于现有紧急解锁把手受横向空间限制,故旋转解锁时力臂不足,人员操作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省力、解锁迅速的车内紧急解锁装置。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正面设置有面板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拉线盘,所述拉线盘上设置有手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挡钩,所述拉线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挡钩末端相配合的沟槽,所述手柄带动拉线盘旋转使挡钩末端进出沟槽实现拉线盘的锁定与解锁。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拉线盘共用第一转轴的挡块,所述沟槽设置于挡块上下两端并分别与拉线盘缺口形成通槽。优选地,所述挡块上下两端的沟槽边沿设置有用于使挡钩滑出通槽的过渡段。优选地,所述过渡段与拉线盘缺口对应边位于不同高度。优选地,所述过渡段为凹弧面。优选地,所述挡块在上下两端沟槽之间的部分为弧面。优选地,所述挡钩通过扭簧固定于第二转轴上,所述挡钩末端与拉线盘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与拉线盘联动的拉线轮。优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包括盖板及设置于盖板中部的透明罩。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将门板组件打开的解锁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通过挡钩与沟槽的配合实现对拉线盘的快速限位,无需借助复杂的电磁学元件来对拉线盘控制,因此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且更符合人机工程学。2、相较现有的内部紧急解锁装置,拥有较长的手柄,能给操作人员提供较长的操作力臂,更省力。3、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操作和日常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正常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紧急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其中,1、透明罩,2、盖板,3、挡块,4、手柄,5、解锁轴,6、壳体,7、拉线轮,8、扭簧,9、挡钩,10、拉线盘,11、钢丝绳调节器,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沟槽,15、拉线盘缺口,16、过渡段。本专利技术的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包括壳体6,壳体6正面设置有面板组件,本实施例的面板组件包括盖板2和位于盖板2中部的透明罩1。壳体6内安装有第二转轴13,拉线盘10安装于第二转轴13上,拉线盘10上设置有手柄4,手柄4带动拉线盘10旋转。壳体6内位于拉线盘10上方安装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上安装有通过钢丝绳与拉线盘10联动的拉线轮7,壳体6上连接有钢丝绳调节器11。第一转轴12上通过扭簧8连接有挡钩9。固定于第二转轴13上位于拉线轮7侧边设置有挡块3,挡块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沟槽14,挡块3上下两端的沟槽14分别与拉线盘缺口15形成通槽。挡钩9末端伸入通槽内,手柄4带动拉线盘10旋转使挡钩9末端进出通槽实现拉线盘10的锁定与解锁。挡块3上下两端的沟槽14边沿设置有过渡段16,使挡钩9末端滑出通槽。过渡段16与拉线盘10缺口对应边位于不同平面。本实施例的过渡段16为弧面,挡块3在上下两端沟槽14之间的部分为弧面。如图3所示,正常状态下,内操作手柄4与壳体6平行,挡钩9被扭簧8的预紧力限制在图示位置,挡钩9末端嵌入挡块3和拉线盘10的通槽中,挡钩9的末端与拉线盘10形成死点,将手柄4暂时固定在与壳体6平行的位置。如图4所示,紧急解锁时,向下拉动手柄4,手柄4绕着第二转轴13向下翻转,沟槽14的一侧设置圆弧过渡段,挡钩9可通过此段圆弧,从挡块3和拉线盘10形成的通槽处滑出,解除挡钩9与拉线盘10形成的死点。当手柄4下拉至90度时,挡钩9再次嵌入挡块3与拉线盘10形成的通槽内,挡钩9的末端与拉线盘10再次形成死点,将手柄4固定在90度的位置上。解除紧急解锁,将手柄4复位,向上推动手柄4,此时挡块9的圆弧段与挡钩9接触,推动挡钩9退出挡块9与拉线盘10形成的通槽,解除挡钩9与拉线盘10形成的死点,当手柄4与壳体6再次平行时,挡钩9再次进入挡块3与拉线盘10形成的通槽内,并形成死点固定恢复正常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正面设置有面板组件,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拉线盘(10),所述拉线盘(10)上设置有手柄(4),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挡钩(9),所述拉线盘(10)上设置有与所述挡钩(9)末端相配合的沟槽(14),所述手柄(4)带动拉线盘(10)旋转使挡钩(9)末端进出沟槽(14)实现拉线盘(10)的锁定与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正面设置有面板组件,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拉线盘(10),所述拉线盘(10)上设置有手柄(4),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挡钩(9),所述拉线盘(10)上设置有与所述挡钩(9)末端相配合的沟槽(14),所述手柄(4)带动拉线盘(10)旋转使挡钩(9)末端进出沟槽(14)实现拉线盘(10)的锁定与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拉线盘(10)共用第一转轴(12)的挡块(3),所述沟槽(14)设置于挡块(3)上下两端分别与拉线盘缺口(15)形成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上下两端的沟槽(14)边沿设置有用于使挡钩(9)滑出通槽的过渡段(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紧急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1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马炜烨仇龙晶郑海孙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