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并联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器,外壳(1)中设有真空集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集热管是安置于所设保温体(4)的相互紧挨排列的真空集热管(5),所述保温体上设有冷水联供管(3)和热水联集管(6),真空集热管(5)上口部设有封塞(8),封塞处插设有导入管(9)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近底部和导出管(10)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上端部内,导入管(9)外端与所述的冷水联供管(3)通连,导出管(10)外端与所述的热水联集管通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集热装置,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装置。
技术介绍
已有技术中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和真空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集热面积大,但散热速度快,实际热效率并不高;真空管型集热器隔热效果好,散热慢,光-热转化率较高,但由于真空管间隔排列,相互间留有间隙占整个集热区面积的30~40%,实际集热面积变小,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也有人想到采用平板真空型集热器,但这种集热器制作工艺要求很高,制造成本大,且质量难以保证,使用可靠性低,实际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或是散热速度快实际热效率不高,或是实际集热面积小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问题,为此提供本技术的平板式并联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于外壳中设有真空集热管,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真空集热管是安置于所设保温体的相互紧挨排列的真空集热管,所述保温体上设有冷水联供管和热水联集管,真空集热管上口部设有封塞,封塞处插设有导入管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近底部和导出管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上端部内,导入管外端与所述的冷水联供管通连,导出管外端与所述的热水联集管通连。本技术可以在所述的冷水联供管上联有进水阀,热水联集管上联有出水阀;所述的真空集热管可以是圆形的或方形的。所述的保温体可采用绝热材料板体,其上设有紧挨排列的凹槽,所述的真空集热管嵌置于此凹槽。可以在所述保温体的凹槽底部覆有一隔水层,以防一旦真空集热管有水漏出或破裂,水不会向下渗漏。本技术由于采用紧挨排列的真空集热管,集热管之间无间隙,故集热面积大,且散热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且光-热转化率高;本技术设有冷水联供管和热水联集管,真空集热管中插设有导出管和深插有导入管分别与热水联集管和冷水联供管通连,冷水可输入真空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升温后,热水从导出管输出汇集于热水联集管,再从热水联集管输向水箱,故结构合理,技术实施可行性强。本技术由于是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分离的一种独立的集热器,故可实现模块化结构,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的建筑一体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平板式并联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器,外壳1中设有保温体4其上设有紧挨排列的凹槽,此凹槽内嵌置有真空集热管5相互紧挨排列,保温体上设有冷水联供管3和热水联集管6,冷水联供管3上联有进水阀2,热水联集管6上联有出水阀7,真空集热管5上口部设有封塞8,封塞处插设有导入管9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近底部和导出管10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上端部内,导入管9外端与所述的冷水联供管3通连,导出管10外端与所述的热水联集管通连。使用时冷水通过进水阀2-冷水联供管3-导入管9进入真空集热管5,真空集热管接受太阳光照其内冷水被加热升温,冷、热水自动对流形成自循环,热水上升经导出管10进入热水联集管6,再通过出水阀7输入水箱供使用。权利要求1.平板式并联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器,外壳(1)中设有真空集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集热管是安置于所设保温体(4)的相互紧挨排列的真空集热管(5),所述保温体上设有冷水联供管(3)和热水联集管(6),真空集热管(5)上口部设有封塞(8),封塞处插设有导入管(9)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近底部和导出管(10)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上端部内,导入管(9)外端与所述的冷水联供管(3)通连,导出管(10)外端与所述的热水联集管通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冷水联供管(3)上联有进水阀(2),热水联集管(6)上联有出水阀(7)。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体(4)为绝热材料板体,其上设有紧挨排列的凹槽,所述的真空集热管嵌置于此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温体的凹槽底部覆有一隔水层。专利摘要集热面积大、光-热转化率高、散热慢、有利于建筑一体化的平板式并联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器,外壳(1)中设有保温体4其上设有紧挨排列的凹槽,此凹槽内嵌置有真空集热管(5)相互紧挨排列,保温体上设有冷水联供管(3)和热水联集管(6),冷水联供管(3)上联有进水阀(2),热水联集管(6)上联有出水阀(7),真空集热管(5)上口部设有封塞(8),封塞处插设有导入管(9)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近底部和导出管(10)其内端位于真空集热管上端部内,导入管(9)外端与所述的冷水联供管(3)通连,导出管(10)外端与所述的热水联集管通连。本技术适合作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文档编号F24J2/05GK2716742SQ20032013131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赵尧阶 申请人:赵尧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尧阶,
申请(专利权)人:赵尧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