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跟踪式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5061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跟踪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U型导热金属管、吸热膜板、屏蔽反射部件、支架以及陶瓷隔热组件,U型导热金属管的开放端与壳体连接;吸热膜板设置在U型导热金属管上;屏蔽反射部件与吸热膜板形成腔体,将U型导热金属管主体封闭在腔体内;支架包括配套使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置于壳体与吸热膜板之间,第二支架置于屏蔽反射部件与壳体之间,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吸热膜板和屏蔽反射部件均设置有孔,与陶瓷隔热组件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热器,结构简单,辐射热损失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跟踪式太阳能集热器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具体涉及一种非跟踪式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的热利用中,关键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太阳能集热器是用来吸收太阳辐射使之转换为热能并传递给热介质的装置,它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但是太阳能集热器是组成各种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关键部件。无论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主动式太阳房、太阳能温室还是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工业加热、太阳能热发电等都离不开太阳能集热器,都是以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系统的动力或者核心部件的。常见的有平板型、真空管型和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常常采用全玻璃真空管式集热管,由内、外两个玻璃管构成,内、外管之间形成真空腔,内管的外表面设有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内管内传输传热介质(水)。现有技术中常在玻璃管内设置多根平行并联的集热管,这些集热管并联于汇流槽,通过变径接头与母管连接。通常,集热管采用U型细管,且这些U型细管表面大多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制作工艺复杂,且为了获得较大的吸热面积而采取的多根U型细管并联的方式使得集热管的结构变得复杂,制作、安装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面、成本低的具有高热吸收效率、低热发射率、高工作温度的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面、成本低、寿命长、集热效率高的集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热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U型导热金属管、吸热膜板、屏蔽反射部件、支架以及陶瓷隔热组件,其中,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的开放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吸热膜板设置在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上;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吸热膜板形成腔体,将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主体封闭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架包括配套使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吸热膜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吸热膜板和屏蔽反射部件均设置有孔,与所述陶瓷隔热组件通过螺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的开放端通过可伐合金端头与所述壳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之间的距离为0.8-1.5mm或1-1.2m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吸热膜板之间的距离为0.8-1.5mm或1-1.2m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为凹槽型,包括主体部、延伸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主体部为一平板,置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下方,且所述平板上设置数个孔(如1-8较佳为2-6或3-5个孔),用于放置所述陶瓷隔热组件;所述平板两端向外延伸形成至所述吸热膜板外侧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屏蔽反射部件的两端,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构成凹槽,其中,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两个缺口,供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穿过。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玻璃管和玻璃封头,所述玻璃封头为等曲率形式。将玻璃封头烧制成为等曲率形式,可以降低玻璃封头应力,降低封头破损率。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横梁以及由第一支架横梁两端向上延伸的两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横梁以及由第二支架横梁两端向上延伸的两第二弯曲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横梁设置在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吸热膜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横梁设置在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两第一弯曲部和两第二弯曲部均卡贴在所述壳体内侧。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横梁为镂空结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陶瓷隔热组件包括两陶瓷垫圈、一陶瓷长柱和两陶瓷短柱,其中,所述陶瓷长柱为具有一通孔的柱体,两端分别抵在所述吸热膜板和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上;所述两陶瓷垫圈均为具有一通孔的垫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两陶瓷短柱为台阶短柱,包括一体成型的均具有通孔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两陶瓷短柱的第一柱体分别置入所述吸热膜板和屏蔽反射部件的孔内,所述两陶瓷短柱的第二柱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吸热膜板之间、所述屏蔽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柱体的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柱体的通孔的直径;且所述两陶瓷垫圈的通孔与所述两陶瓷短柱的第一柱体的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陶瓷长柱的通孔与所述两陶瓷短柱的第二柱体的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螺栓穿过各通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吸热膜板、屏蔽反射部件和第二支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支架的个数为N,所述陶瓷隔热组件的个数为2N,N为1-5或1-3或2-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迎光面和背光面;所述吸热膜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迎光面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之间,且所述吸热膜板的面向所述壳体的迎光面的一侧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吸热膜板的另一侧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紧密地贴合。本技术的集热器内设有与吸热膜板,吸热膜板上涂覆有太阳吸收效率高、反射效率低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吸热膜板的表面积较大,吸热膜板吸收的热量能够迅速传递给U型导热金属管,屏蔽反射部件,所述屏蔽反射部件用于减少所述集热器的热辐射损失。且本技术的集热器中可仅设有一个U型导热金属管,使得集热器的结构被简化,制作工艺和成本低且安装方便。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技术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应理解,在本技术范围内中,本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屏蔽反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陶瓷隔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陶瓷垫圈;b为陶瓷短柱;c为陶瓷长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集热器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U型导热金属管2、吸热膜板3、屏蔽反射部件4、支架5以及陶瓷隔热组件6。壳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玻璃管和玻璃封头,所述玻璃封头为等曲率形式。将玻璃封头烧制成为等曲率形式,可以降低玻璃封头应力,降低封头破损率。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由硼硅玻璃制成。U型导热金属管2的开放端通过可伐合金端头7与壳体1连接。吸热膜板3设置在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2上。本技术的集热器,可以仅设有一个细长的U型导热金属管,该U型导热金属管的外径为5-10mm,较佳地为8mm。U型导热金属管的管壁厚度为0.3mm-0.7mm,较佳地为0.5mm。壳体1包括迎光面和背光面。吸热膜板3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迎光面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2之间,且所述吸热膜板3的面向所述壳体1的迎光面的一侧涂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吸热膜板3的另一侧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2紧密地贴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跟踪式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U型导热金属管、吸热膜板、屏蔽反射部件、支架以及陶瓷隔热组件,其中,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的开放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吸热膜板设置在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上;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吸热膜板形成腔体,将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主体封闭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架包括配套使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吸热膜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吸热膜板和屏蔽反射部件均设置有孔,与所述陶瓷隔热组件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U型导热金属管、吸热膜板、屏蔽反射部件、支架以及陶瓷隔热组件,其中,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的开放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吸热膜板设置在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上;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吸热膜板形成腔体,将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主体封闭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架包括配套使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吸热膜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吸热膜板和屏蔽反射部件均设置有孔,与所述陶瓷隔热组件通过螺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的开放端通过可伐合金端头与所述壳体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之间的距离为0.8-1.5mm;和/或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与所述吸热膜板之间的距离为0.8-1.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反射部件为凹槽型,包括主体部、延伸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主体部为一平板,置于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下方,且所述平板上设置数个孔,用于放置所述陶瓷隔热组件;所述平板两端向外延伸形成至所述吸热膜板外侧形成延伸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屏蔽反射部件的两端,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构成凹槽,其中,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两个缺口,供所述U型导热金属管穿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玻璃管和玻璃封头,所述玻璃封头为等曲率形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横梁以及由第一支架横梁两端向上延伸的两第一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