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半胱氨酸合酶编码基因OsASTOL1突变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85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稻半胱氨酸合酶OsASTOL1及其应用。一种半胱氨酸合酶OsASTOL1,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单个氨基酸替换后,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部砷含量的积累和地上部硫和硒的积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水稻中的半胱氨酸合酶编码基因OsASTOL1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突变后,astol1突变体根部的砷储存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导致突变体籽粒砷含量显著降低;astol1突变体根部的硫和硒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导致突变体籽粒硫和硒含量显著增高。

Mutation of rice cysteine synthetase coding gene osatol1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半胱氨酸合酶编码基因OsASTOL1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
,涉及水稻半胱氨酸合酶基因OsASTOL1突变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重金属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有一半左右的人口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相对于其他作物,水稻对砷(As)具有富集效应(Suetal.,2009),人们会通过日常摄取而受到As的威胁(Zhaoetal.,2010)。因此解析水稻对As的吸收解毒机制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降低水稻籽粒对As的积累的方法十分重要。在植物体内,As(III)是As的主要存在形态,可以被植物谷胱甘肽(GSH)和螯合肽(PCs)螯合并被转运到液泡中(Zhaoetal.,2010;ClemensandMa,2016)。GSH和PCs是硫素(S)代谢的产物,增加水稻体内GSH和PCs含量是降低水稻籽粒As积累的重要手段(Hayashietal.,2017;Dengetal.,2018)。由于长期维生素和矿物营养元素摄取不足造成的“隐形饥饿”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硒(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突变的半胱氨酸合酶基因,其特征在于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突变的半胱氨酸合酶基因,其特征在于序列如SEQIDNO.1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的半胱氨酸合酶基因在降低了水稻籽粒中砷含量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的半胱氨酸合酶基因在提高水稻根部和地上部硫和硒元素的含量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的半胱氨酸合酶基因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降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提高水稻根部和地上部硫和硒元素的含量中的应用。


5.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的半胱氨酸合酶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方杰孙晟凯唐仲黄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