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氨酸衍生物Bz-Arg-AMC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为多肽合成制备及应用领域,特别是精氨酸衍生物Bz-Arg-AMC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疾病呈上升趋势。如大肠杆菌O157:H7引起了近万人中毒。因此对致病菌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对致病菌的检测特异性不高、灵敏度低、操作繁琐耗时,不能实现快速检测。近年来,特异性酶底物合成和应用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该方法是将荧光底物或显色底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酶将底物分解,释放出色原(直接显色)或荧光团(需在紫外灯下照射显色),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尽管特异性显色酶底物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要将该方法作为日常检测方法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现有荧光底物和显色底物的合成工艺复杂、产率低、价格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氨酸衍生物Bz-Arg-AMC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n步骤A:由AMC、Fmoc-Arg(pbf)-OH缩合反应得到Fmoc-Arg(pbf)-AMC;/n步骤B:分别脱Fmoc和pbf保护基得到Arg-AMC;/n步骤C:经苯甲酰氯反应得到Bz-Arg-AM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氨酸衍生物Bz-Arg-AMC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
步骤A:由AMC、Fmoc-Arg(pbf)-OH缩合反应得到Fmoc-Arg(pbf)-AMC;
步骤B:分别脱Fmoc和pbf保护基得到Arg-AMC;
步骤C:经苯甲酰氯反应得到Bz-Arg-AM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偶联包括缩合剂和反应溶剂,所述的缩合剂为DIC、HOBT、HBTU、HAT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延音,孙化富,杨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