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硒掺杂硅钙磷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骨修复微量元素掺杂介孔玻璃粉末制造领域,尤其是以P123为模板剂,TEP为磷源,Ca(NO3)2.4H2O为钙源,SeO2为硒源,TEOS为硅源,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一种掺硒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先天畸形、疾病、创伤和老龄化等引起的人体骨组织缺损已成为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症,需要大量的骨修复材料对其进行治疗。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产物无毒且不引起长期炎症反应;可招募骨髓干细胞等相关细胞;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降解速率与组织生长速率匹配良好的生物活性。(ActaBiomaterialia,2013,9(1):4457-4486.)。骨修复材料诱导骨再生和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对于新骨的形成和新骨生长尤为重要。基于SiO2-CaO-P2O5的体系的生物活性介孔玻璃(MBG)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在5~20nm之间。材料中钙磷离子的溶出有利于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并且由于较高表面积和孔隙率,MBG表现出更好的骨结合、降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硒掺杂硅钙磷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以磷酸三乙酯(TEP)为磷源,Ca(N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硒掺杂硅钙磷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以磷酸三乙酯(TEP)为磷源,Ca(NO3)2.4H2O为钙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SeO2为硒源,依次加入磷源、钙源、硒源和硅源,90℃-110℃水热反应,一步实现硅钙磷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的合成与硒元素的掺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硒硅钙磷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合成的掺硒硅钙磷生物活性介孔玻璃粉末化学组成为59.5SiO2:36.6CaO:3.9P2O5:xSeO2,硒掺入摩尔质量占比为1%-8%,具有蠕虫状结构相互粘接、扭曲缠绕而成的团簇或链状结构,蠕虫状结粒径为1-3μm,,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SBET>500m2/g),平均介孔直径分布在6-7nm之间,主要应用于骨修复,具有促成骨效应。
技术研发人员:尹光福,黎小玲,李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