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及电锁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765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及电锁离合器,该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底座、工作单元、驱动机构、复位机构,其中,工作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受力部和锁定部,另一端设置有接触部,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受力部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锁定部运动、并对锁定部进行锁定或解锁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工作丝、第一电极固定柱、转动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工作臂,第一工作臂的一端与受力部相接触,第一电极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工作丝电极,第一工作臂上设置有第二工作丝电极,第一工作丝的一端与第一工作丝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工作丝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低功耗,低噪音,防潮等特点。

Controllable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ic lock clu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及电锁离合器
本技术涉及电锁离合器
,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形状记忆金属丝驱动的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及电锁离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锁离合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IC卡、密码、指纹等方式通过验证,电锁MCU发出指令,离合器电机正转,接触部伸出推动外部部件弹簧销使得把手与锁体结合,可以扭动锁体机械部分打开门锁,一般是5秒后离合器电机反转,接触部离开弹簧销,弹簧销复位,把手与锁体脱开无法转动锁体机械,处于锁定状态。常规离合器非常成熟,应用广泛,但存在使用马达驱动功耗较高的问题,在无外部电源供电和通讯的应用场景一般可维持6-12个月待机,增加通讯功能后更加难以满足物联场景的低功耗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及电锁离合器,旨在利用形状记忆金属丝的特性简化结构,提高运行可靠性,降低功耗和噪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单元运动的驱动机构、用于对所述工作单元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所述工作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受力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单元运动的驱动机构、用于对所述工作单元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所述工作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受力部和锁定部,另一端设置有接触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受力部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锁定部运动、并对所述锁定部进行锁定或解锁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工作丝、第一电极固定柱、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工作臂,所述第一工作臂的一端与所述受力部相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工作丝电极,所述第一工作臂上设置有第二工作丝电极,所述第一工作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丝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单元运动的驱动机构、用于对所述工作单元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其中,所述工作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受力部和锁定部,另一端设置有接触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受力部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锁定部运动、并对所述锁定部进行锁定或解锁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工作丝、第一电极固定柱、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工作臂,所述第一工作臂的一端与所述受力部相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工作丝电极,所述第一工作臂上设置有第二工作丝电极,所述第一工作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丝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工作丝电极连接;
当所述第一工作丝电极和第二工作丝电极通电时,所述第一工作丝收缩,带动所述第一工作臂驱动所述受力部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锁定部运动至锁定;
当所述第一工作丝电极和第二工作丝电极断电时,所述第一工作丝恢复原有长度,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解锁所述锁定部,所述复位机构驱动所述工作单元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工作丝、第二电极固定柱、第二工作臂,所述第二工作臂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锁定部相对应的卡扣位,另一端转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三工作丝电极,所述第二工作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工作丝电极,所述第二工作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工作丝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工作丝电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舸梁钊敏郭祖歌欧阳兴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